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全管理,人人有责,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至关重要。就目前来看,员工不愿主动参与安全管理、甚至对安全隐患袖手旁观,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一些员工不知道现场安全问题出在哪里,进而不知道怎么制止,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第二,一些员工觉得自己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做;第三,一些员工没有动力去做。针对这3方面问题,笔者提出如下3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一位企业领导在安全生产例会上强调,安全监督员只有把企业安全当作自己的家庭安全来对待,把员工的安全当作亲人的安全来重视,始终以"娘心"对待自己的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安全生产多操心、多尽力,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员工的信任。笔者认为,这位企业领导关于安全监督员要以"娘心"对待自己的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的观念,很有道理,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3.
近来,东南沿海一些供电企业,推出强化安全监管的举措,其中要求职能部门中层干部以上领导轮流带班到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力求防患于未然。此举一出,使得企业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方针落到了实处。诚然,企业要安全生产,则需要每个职工以主人翁精神,树立起"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乃至"安全生产,我的责任"的思想观念,共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如一位安全管理专家所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认为,企业领导下基层安全检查,不仅不会影响正常工作,还会影响和带动基层员工,上下同欲,全员一心,共同推动安全生产发展,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图为某企业领导针对重点时段开展的节假日前专项安全检查。(图片由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提供)笔者认为,企业领导下基层安全检查,不仅不会影响正常工作,还会影响和带动基层员工,上下同欲,全员一心,共同推动安全生产发展,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积极作用体现在以下3方面:第一,是重视安全工作的态度表现。企业领导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5.
正各级"一把手"通过带头履行安全职责,以自已的言行展现对安全的重视,让员工看到、听到和感受到领导高标准的安全要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带动全体员工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因此,笔者认为企业主要负责人要舍得在安全工作上投入时间。具体来说,应包括学习安全和落实安全两部分。第一,要舍得花时间学习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安全工作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需要导入红线意识及底线思维,引入结果概念、强化过程监管,达成零隐患、零违章、零缺陷及零事故,使每名员工从中受益。一、落实责任,引入结果概念推进安全责任制的分解落实,使每名员工在安全工作中人人有责。若发生事故,责任区域必须承担事故主体责任。同时,各层级应引入结果概念及逆向思维。若想获取安全工作结果,必须使每名员工养成精准的作业习惯,具有准确的日常行为和正确的安全观念。防止因一念之差而导致一时违章,防止因一时违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去一家企业做安全调研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跟笔者说道:"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安全培训,我们也是按照国家法规的要求来给员工做安全培训的,可总感觉培训的效果不是很好。"笔者问:"您认为效果不好是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他说:"首先,安全培训课堂比较沉闷,员工就不喜欢参加……"安全培训效果不好有很多原因,"沉闷"是其中之一,常因没有互动或者互动不够造成。安全课程本身给人感觉比较严肃、枯燥、乏味,不过运用以下方法还是能让学员动起来,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提问提问是随时可用,又最简单易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目前,很多企业都提出了类似"每个人都有责任制止任何不安全行为"等理念,并要求或倡导一线员工在作业时,如果发现周围其他人存在不安全行为,要及时提醒并制止。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员工并不愿接受这种员工之间的"提醒",认为是在"找茬",如果员工之间关系一般,甚至可能会因此产生矛盾,进而引发冲突。那么,在"提醒"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时,如何才能更让对方接受,从而切实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本期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让提醒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正>有感领导、属地管理、直线责任、全员参与是杜邦安全管理实践的精髓。在引入杜邦安全管理实践后,对于有感领导、属地管理和直线责任,大部分企业通常都可以见到实效。但是,如何让每位员工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进而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氛围,大部分企业甚感迷茫和束手无策,这或许可以从"岗位三标"  相似文献   

10.
<正>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员工之间的相互提醒、制止彼此的不安全行为已渐渐成为一种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方式。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全员参与"的原则,从以理服人、以技服人、以德服人、奖罚分明等几个方面入手,使企业员工在提醒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时,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切实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首先,提高安全意识,明确制  相似文献   

1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以落实各级机构与人员的安全责任作为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生产经营单位只有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且从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中层领导直至基层员工都能自觉履行应尽的安全责任,方可认为较为踏实地建立了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图为某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现场(图片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12.
《江苏劳动保护》2011,(3):33-33
笔者从工作中体会到,抓安全必须坚持查思想、找问题、摆道理、抓整改四轮驱动,全方位编织可靠的安全防护网。 查思想。就是要看领导干部和安全管理责任人是否把安全职责当作重中之重的责任来履行,就是要看基层职工是否树立“我的安全我负责,企业安全我尽责,他人安全我有责”的自律意识和责任共担意识。  相似文献   

13.
我 国国有 企业的 各级人 员的安 全生产 责任制 通常强调各级领导和工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负的责任,而对于职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履行的职责却很少提及。其实,职员中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与安全生产也有关系,其中采购人员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就很密切,这是笔者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油田公司将"有感领导"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推手,着重培养领导干部的安全感召力和安全领导力,从"听到、看到、感受到"3个层次,践行"有感领导",即:让员工听到领导在各种场合强调安全、看到领导亲身实践安全、感受到领导重视安全,以领导的实际行动兑现安全承诺,履行安全职责,带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8日,省安监局局长曹宇光率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赴桦甸市,与吉林市部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负责人开展谈心对话活动。活动由孙传军副局长主持,4户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桦甸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就企业的安全管理及政府的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曹宇光局长结合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强调了四个方面的意见。一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主体责任就是首责,是第一责任。新安法中强调,企业必须履行安全责任,承担事故责任。新安法中进一步加大了生产经营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而且,相应的刑责力度也要加大。企业最终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受到应有的惩戒。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安全生产标准应该越来越高,不能降低,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的企业老板、经理虽然重视安全,但是对员工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0月10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17]29号),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所有层级、各类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起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您认为企业如何才能建立起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开展"我要安全"的主题活动,认真履行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深化HSE管理体系建设,细化安全生产禁令,强化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随着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以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力度越来越大,企业员工基本上都能够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还是为了组织、为了企业,都能够明白"守住安全就等于守住了幸福"的道理。但想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只有正确的认识显然还远远不够,对于企业各级员工来说,还必须积极提升本领、落实责任,并付诸行动,才能切实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地区的20家较大型木材加工企业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设计企业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关系的分析模型,对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加工企业中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中的责任行为、学习行为存在中度关联;与员工安全行为中的互助行为存在中度关联;安全氛围中的领导承诺与员工安全行为中的分享行为存在低度关联,而安全氛围中的工作环境、安全意识与员工的分享行为不相关。因此企业安全氛围成熟度越高,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也越大,同时明确了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某公司质量安全部组织全员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其中第一条:"认真遵守公司《员工守则》规定,自愿接受《员工守则》的内容和管理,履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因本人原因(过失或故意违规操作)造成事故或法律上的责任,本人愿意承担公司所受经济损失的处罚,或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此承诺书一出台,引起该公司个别员工的波动,甚至拒签《安全生产承诺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