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2套启动成功的上向流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滤柱,通过调节进水NaNO2和(NH42SO4 的浓度负荷及水力负荷,改变进水容积负荷,探讨容积负荷对ANAMMOX生物滤柱脱氮效能的影响及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滤速恒定条件下,通过提高进水基质浓度来提高进水TN容积负荷,其容积负荷去除动力学过程符合Monod-Haldane基质抑制模型。进水NH4+-N与NO2--N浓度分别低于100 mg/L和133 mg/L时,反应器脱氮效果不受明显影响,TN容积去除负荷可达4.21 kg/(m3·d),TN去除率可达80%以上。进水基质浓度恒定条件下,通过提高滤速来提高进水TN容积负荷,其容积负荷去除动力学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不受基质浓度抑制的条件下,滤速为3.0 m/h、进水容积负荷为8.82 kg/(m3·d)时,反应器总氮容积负荷去除量可达7.15 kg/(m3·d),总氮去除率可达81.1%。  相似文献   

2.
有机物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间歇试验和连续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浓度对厌氧氨氧化活性及脱氮性能的影响。间歇试验结果表明:自养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的最大比反应速率为0.189 kg NH+4-N/(kg VSS·d);当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为80 mg/L时,有机物的添加降低了厌氧氨氧化速率,当有机物浓度超过70 mg/L时,厌氧氨氧化菌的最大比反应速率降低到0.05 kg NH+4-N/(kg VSS·d)以下,是反硝化菌与厌氧氨氧化菌竞争亚硝酸盐产生了可逆抑制的结果。连续试验结果表明,高氮低碳源有机环境下厌氧氨氧化能稳定运行,并且比自养系统中总氮的去除率有所提高,当COD值为50 mg/L时,总氮去除率最大,平均值达96.59%,是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共同脱氮的结果;当有机物浓度过高时,ANAMMOX对TN去除贡献率持续降低,反硝化不断得到强化,厌氧氨氧化运行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炭纤维载体固定床厌氧发酵启动运行效果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开发高效率、抗冲击性能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沼气发酵技术为目的,用传统的 UASB反应器作为对照,研究了以炭纤维为生物膜载体的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效果。反应器进口废水 COD 为 5 000 mg/L, 水力停留时间 (HRT) 由213 h 逐步缩短为35 h,进水有机容积负荷(OLR)由0.56 kg COD/ (m3·d)提到3.45 kg COD/(m3·d)。结果表明,固定床反应器厌氧发酵的效率比对照高,出水 pH 值也比对照稳定;运行到第 50 d 时,固定床厌氧反应器和对照的 COD去除率分别由第 7 d 的36.56%和33.58%上升到87.9%和62.6%;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容积比产气率最高为1.16 m3/(m3·d),累计产气量为415.59 L,而对照的容积比产气率最高值仅为0.31 m3 /(m3·d),累计产气量为 71.66 L,前者最高容积比产气率和累计产气量分别是后者的3.74倍和5.78倍。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启动速度、COD 去除率和产甲烷效率显著地高于对照反应器。  相似文献   

4.
UASB反应器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UASB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运行情况,采用普通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接种,人工合成废水,pH值在7.4~7.8之间,温度控制在(32±1)℃。在反应器稳定运行270~450 d之间的180 d中,对NH+4-N和NO-2-N去除率均达到99.9%以上,总氮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NO-3-N产生量在20~30 mg/L之间波动。研究表明,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处理废水效果明显,对NH+4-N、NO-2-N和TN去除率高,NO-2-N和NH+4-N比值可以指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性能的演变。UASB反应器稳定运行阶段容积负荷的影响较小,ANAMMOX菌对合成废水适应性强,反应器抗冲击能力较强,受冲击后恢复迅速。出水pH值稳定在8.5附近,pH值变化情况可作为反应器运行状况的指示。关键词硝化厌氧氨氧化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5.
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SNAD脱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包裹无纺布的微孔炭管作为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的膜组件,进行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耦合脱氮(SNAD)研究。实验中,控制温度34±1℃,pH 7.5~8.5, HRT 8 h,通过逐步降低膜内压力使反应器中的溶解氧由8 mg/L逐步降低到0.5 mg/L以下。实验采用亚硝酸细菌挂膜,然后接种厌氧氨氧化细菌,实现在单一反应器中同时发生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耦合脱氮功能。结果表明,经过180 d的连续稳定运行,氨氮去除率达到了93.4%,总氮去除率达到了92.5%,COD去除率达到97.2%, 氨氮去除负荷0.6 kg N/(m3 ·d)。适合SNAD工艺的最佳C/N比为0.2~0.6,当COD浓度过高时,会抑制厌氧氨氧化细菌,使SNAD工艺的处理效果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高基质浓度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祥  黄勇  袁怡 《环境工程学报》2010,4(8):1771-1775
采用3套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高基质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的影响。经过50 d左右培养,3个反应器氮容积去除负荷均达到0.23 kg N/(m3.d)。但是随着氮容积负荷的提高,反应器内pH也随之升高,最终超过了厌氧氨氧化菌最适生长条件,3个反应器脱氮效果逐渐下降。然后分别通过降低浓度、延长水力停留时间的方式对其脱氮效能进行恢复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基质浓度不利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能力的增强。采用低基质浓度的方式提高反应器氮容积去除负荷时,脱氮效能不仅得到了恢复,而且能够提高到0.45 kg N/(m3.d)。说明低基质难度比高基质浓度更有利于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过程中,以混和臭气的空气为气源,以掺入了陶粒和铁炭颗粒的复合填料为载体,研究了反应器的运行条件和参数,结果表明,以混合臭气的空气作为气源对污水处理过程的需氧量基本无影响。当反应器的进气量为40 L/h,进水容积负荷和进气H2S的浓度分别在0.3~1.6 kg COD/(m3·d)和0.8~2.3 mg/m3之间变化时,可以实现出气和出水中H2S和COD分别小于0.04 mg/m3和90 mg/L,满足同时达标排放的要求。H2S的同步去除可能是通过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和形成FeS沉淀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耐酸驯化的厌氧消化污泥处理餐厨垃圾,在酸性条件下(pH=4.5),对实验装置容积负荷从1.0 kg VS/(m3·d)分9次逐级增加到5.0 kg VS/(m3·d)的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并较深入地研究了驯化污泥代谢活性和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pH 4.5的耐酸厌氧消化污泥,最佳投加负荷约为4.5 kg VS/(m3·d),此负荷下容积产气率,CH4含量平均值均达最大,分别为1.68 m3/(m3·d),75.0%。耐酸厌氧消化装置持续增料运行46 d,产甲烷菌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其COD去除率范围为40.4%~75.0%,仍能保持pH 7.2时处理效果的65.0%~91.8%,表明在低pH、低碱度下实现稳定的产甲烷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含盐量与负荷对好氧颗粒中自养与异养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含盐量分别为2.5%和5%,有机负荷分别为8 kg COD/(m3·d) 和16 kg COD/(m3·d)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中自养菌和异养菌的成长情况,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在高COD负荷条件下抗盐度的冲击能力要强于低负荷条件;(2)从4个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果来看,含盐量对异养菌的影响要低于硝化自养菌;(3)在低负荷情况下,硝化自养菌为优势菌种,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NO-3-N要高于高负荷,而在高负荷情况下,异养菌为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0.
以微电解和催化氧化技术作为预处理,采用双循环厌氧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以及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吡啶类医药废水,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其中双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经预处理后的医药废水时,容积负荷可达8.6 kg COD/(m3·d),COD去除效率可达8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