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个体防护装备(PPE)作为职业健康安全管控最后一道防线,在各种工业和职业健康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部分作业场所中,个体防护装备的规范穿戴率并不理想,严重威胁到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本文探析了影响个体防护装备(PPE)穿戴规范率主要因素,并基于此探讨提升个体防护装备规范穿戴率的方法与策略,以期为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职业健康与个体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健康与工作环境的职业危害密切相关,职业健康风险正比于作业时间与暴露程度.个体防护就是为了降低职业健康风险、减少人们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任何作业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状况都是相对而言的,只要作业人员暴露于作业环境中,就有接触职业健康危害的可能,就必须进行个体防护.通常,人们将““个体防护““视为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对于职业健康而言,个体防护是常设的防线.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如火灾、危化品泄漏、有限空间事故等,具有高风险、紧迫、要求快速响应的特点,往往不能通过采取常规性防护程序来降低风险,因而个体防护装备常是首选的预防保护性措施。本文介绍了消防和应急救援人员面临的安全与健康风险,针对消防和应急救援人员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使用个体防护装备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创新型的个体防护装备应用建议,为进一步确保应急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职业健康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但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不言而喻,因此,做好放射诊疗安全防护管理工作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吉林省肿瘤医院严格遵照国家规定,定期对与职业健康有关联的3个方面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全面掌握了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并不断改善整体放射防护条件,避免了职业危害的发生,确保了放射诊疗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2020年3月,英国职业安全健康局(HSE)发布了名为《保护独自工作人员——如何管理独自工作人员的风险》的职业安全健康防护指南。一般来说,独自工作人员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周围无直接或间接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人员,如便利店、仓库和休闲中心等作业场所的工作人员,以及独自开展工作的人员,如清洁工、安保人员、维修工等。  相似文献   

6.
从原料的危害,有机物的挥发量,人员的个人防护等方面对脲醛树脂胶粘剂的职业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其安全环保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火灾调查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个体防护装备的合理正确选用在避免火场勘验作业伤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线火调人员对个体防护装备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火场勘验作业中常见的危险源,并根据各种危害类别及形式探讨火调人员个体防护装备的选用与管理,以期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火场勘验作业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火场勘验人员的生命健康,提高我国消防部队一线火调人员的整体战斗力。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不仅在国内企业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就业人员数量占比也很高。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的原因普遍存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和健康意识差,个体防护装备配备不充分和缺乏系统管理等特点。本文立足于探讨中小企业职业危害及个体防护装备管理现状,分析其个体防护装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小企业改进个体防护装备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个体呼吸防护装备作为重要应急物资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中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阻挡粉尘、飞沫、病毒等气溶胶颗粒物进入肺部,保障人员健康。本文首先总结了世界范围内个体呼吸防护装备的发展历史,其次分析了3种主要个体呼吸防护装备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重点研究了个体呼吸防护装备呼吸阻力、过滤效率、密合程度、佩戴舒适性和视野等5个性能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及主要影响,最后提出了个体呼吸防护装备高效低阻、佩戴舒适、可生物降解、重复使用、智能调控等5个发展方向,应加强研制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更可靠的个体呼吸防护装备,最大程度保证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从原料的危害,有机物的挥发量,人员的个人防护等方面对脲醛树脂胶粘剂的职业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其安全环保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能反映深井受限空间对作业者影响程度的眼动指标,为井下行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将20名眼动指标相近的成员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在普通环境中和高温深井环境中开展实验,以文献摘要为刺激材料,运用Tobii X2-30眼动仪进行眼动测量,运用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法分析眼动数据。发现注视点总数、总注视时间、眼跳次数和总眼跳时间指标的差异有显著性,B组值大于A组;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眨眼时间、平均瞳孔直径和总眼跳时间占比等指标无显著差异;两组被试的注视轨迹变化显著,因此 对井下人员的生理信息采集应当注重5个关键的眼动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标准化组织机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进展、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眼面部防护领域的标准化进展,希望对我国相关机构和人员开展眼面部防护标准化和产品质量保障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张瑞华 《安全》2019,40(1):16-19
应急管理部的组建对应急管理人才队伍的职业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依据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分类对目前应急管理相关22个职业进行梳理,经分析职业分类存在职业划分粗细不均、职业重复交叉、职业内容遗漏、职业标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职业体系重构与建设近期和远期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有限空间内光照对屏幕作业视觉疲劳影响,选取实验人员在受限空间平台内进行模拟屏幕作业。实验结果表明:在有限空间内作业,300 lx为理想的照明条件,并且在较昏暗(0~100 lx)的情况下,视觉能力下降的最快;光照强度的强弱对疲劳有明显的影响,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闭眼时长明显高于正常光线(300 lx)时和较亮(750 lx)环境的闭眼时长,在作业30~60 min时,男女表现差异明显;黑暗环境更能造成作业人员疲劳,男性在黑暗环境中的视觉适应能力优于女性。同时做出推断,闭眼波动性增大的时间点推测为疲劳关键点,应该对该时刻工作的人员提醒或提前进行休息,避免该时刻出现。研究结论可为关于视觉疲劳眼动设备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参照了商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设计了地铁乘客疏散行为特征调查问卷,并在北京地铁1、2、5号线客流较大的东单站、西直门站及天通苑站获取了551份调查问卷。针对突发状态下的地铁出行乘客特性与疏散行为的相关性问题,采用皮尔逊卡方检验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获取了10组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变量组及14组存在一定相关性的变量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铁出行乘客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与使用地铁出行的频率是影响人员疏散的显著相关因素,而性别与身体状况是人员疏散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其有效管理可以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实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本文列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并对目前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针对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意识、管理制度、人员配备、防护设施设计、防护效果性能监测与评估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可靠性,计算应急系统响应可靠度,首先分析一般应急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提出应急系统由硬件子系统、软件子系统、人子系统、人与硬件关系子系统和人与软件关系子系统组成,根据系统的最小路径推导得到应急系统响应可靠度的解析表达式,分析各个子系统的可靠度,得到对于特定的应急系统响应可靠度的解析表达式可以由最小路径直接得到的结论,为其他复杂系统的可靠度的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人因可靠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以某制药企业人因失误事故原因统计为依据,在S O R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重点强调作业者的特征和所处环境,特别是强调作业者所遵从的规则、文化、态度和目标,设计了制药企业人因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最后对某制药企业生产线工作人员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其人员的安全管理提出意见建议,从而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人因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导流栏杆设置对地铁岛式站台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选取不同出口分布类型的地铁岛式站台为研究对象,基于BuildingEXOD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导流栏杆设置对不同出口分布类型地铁岛式站台人员疏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型站台在设置导流栏杆后,人员疏散时间均有所增加,导流栏杆设置长度为2,4 m时,人员疏散时间增...  相似文献   

20.
Fires and explos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major potential hazards for Oil and Gas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Offloading (FPSO) installations and pose risk to personnel, assets, and the environment. Current fire and explosion assessment (FEA) tools require physical effect modeling software and follows standards from API, ISO,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s. However, the tools are not specific to any particular system such as an FPSO, and do not provide comprehensive guidance for safety engineers to perform FEA.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a screening and comparison tool for FEA on FPSOs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an expert system into the tool. The results are computerized using MS Excel/VBA to provide a structured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n each equipment and module handling natural gas, crude oil, methanol and diesel on FPSO topsides.This tool features built-in calculations for jet and pool fire size estimation for gas/liquid releases, and the ability to perform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QRA) to specify the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risk for varying leak sizes and process conditions. Control and recovery measures are incorporated as an expert system based on report findings, engineering practices, and relevant standards. Bowtie analysis is applied in the tool to define detailed control and recovery measures for the FPSO based on the incident scenarios. An explosion assessment is performed by incorporating physical effect modeling software results.Unique features provided in the tool include fire and radiation contour mapping on an FPSO layout to help determine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risk more accurately and fire pump sizing that can be used to verify the amount of water deluge system required to mitigate fires and explosions. In addition, flexibility of data input (process data, failure rate data, etc.) and user interfaces assist safety engineers to screen and compare process alternatives, check design quality, and evaluate design options at any design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