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淮南矿区地面变形的成因及现状,分析研究了矿区内各种地面变形的危害和所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地面变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淮南矿区地面变形的环境经济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淮地矿地区面变形的成因及现状,分析研究了矿区内各种地面变形的危害和所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本矿区地面变形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张集矿井田开采五年规划,对地表的移动变形预计,得出开采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规律治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污染物粒子地面浓度扩散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颗粒物的沉降作用的讨论,对高斯地面浓度扩散模式进行相应修正,推导出有风和小风条件下的倾斜烟云的地面浓度扩散模型。通过对静风条件的讨论,同时考虑颗粒的重力沉降作用,推导出静风条件下可沉降粒子的地面浓度扩散模式为正态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5.
小型煤矿集中分布和多年、多煤层重复开采,地下采空区范围不断扩大,致使地面出现沉陷变形以至塌陷,造成居民房屋及地面设施不均匀沉降而损坏;矿坑的长期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及降落漏斗的形成,并有可能引发大面积的岩溶地面塌陷。本文以富盛煤矿为素材,针对该地区较为突出的采空地面塌陷及变形、矿坑疏排水引发的岩溶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预测,力图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6.
七台河矿区地面塌陷的现状、危害、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塌陷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与生产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它广泛分布于各矿区,煤矿尤甚。以七台河矿区为例,论述矿区地面塌陷现状,阐述地面塌陷所造成的危害,分析地面塌陷的成因,最后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个三维欧拉型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输送的酸沉降模式。利用该模式进行数值试验,讨论污染源排放量的不同减少和背景浓度的不同变化对大气污染物酸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源排放量和背景浓度对地面SO2气相浓度和硫酸物湿沉降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当污染源中SO2减少50%,NOx减少40%时,地面SO2气相浓度最大减少率大于50%;仅仅减少大气污染物的背景浓度,地面SO2气相浓度和硫酸物湿沉降略有减少,进一步减少污染源排放量,地面SO2气相浓度和硫酸物湿沉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一次沙尘气溶胶污染过程及光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沙尘气溶胶远距离输送特征及其规律,对2015年4月15日影响石家庄空气质量的沙尘天气背景、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HYSPLIT-4模式分析了沙尘气溶胶的后向轨迹,并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和太阳光度计CE318监测资料分析了沙尘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和光学特性演变,与大风无沙尘沉降另一过程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沙尘沉降对消光系数的影响,估算了沙尘沉降对地面PM10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来自蒙古国的沙尘气溶胶以西北路径远距离输送沉降是导致石家庄PM10浓度骤升的主要因素;沙尘沉降对消光系数和地面PM10浓度具有重要贡献;气溶胶快速沉降时间与冷锋过境、冷空气下沉相一致;微脉冲激光雷达监测到整个沙尘气溶胶输送沉降过程,沉降之前沙尘气溶胶主要分布在1500~3000m高空,气溶胶消光系数随高度上升而增大,输送飘浮空中到沉降持续时间较长,为沙尘污染预警提供了"强信号"特征;气溶胶光学厚度随沙尘到达明显上升,浑浊度较高,粒径偏大,地面能见度随气溶胶光学厚度呈幂指数递减.  相似文献   

9.
郭坤一  于军  方正  赵健康 《环境》2005,(3):6-11
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量超采地下水而引起的缓变型地质灾害.被称为“沉默的土地危机”。危机的破坏力是相当惊人的,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不均匀沉降加剧,大规模市政基础设施被破坏,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海水入侵日趋严重,洪涝灾害逐年增加等。《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评价》报告总负责人、南京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郭坤一,首次向社会全面公开披露沉降概况及报告结果: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面沉降在区域上有连成一片的趋势.区内1/3范围内累计沉降已超过0.2米.最大沉降已达2.6米,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经济损失达3500亿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硫沉降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致酸污染物长距离传输模型ATMOS,对我国2002年排放的SO2所产生的S沉降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将模式输出的ρ(SO2),SO42-湿沉降量与实际监测地面层的ρ(SO2),降水中SO42-湿沉降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我国总S沉降、地面层ρ(SO2)分布,以及S干、湿沉降分布特点等模拟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模拟各网格的总S沉降数值,将其与相应的S沉降临界负荷值进行比较,获得95%保证率(RAINS-Asia)下我国1°×1°S沉降超临界负荷分布图.为控制我国的S沉降,对各省SO2减排的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Sentinel–5P卫星TROPOMI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反演2018~2020年淮河流域地面NO2浓度,采用推算法获得淮河流域2018~2020年NO2干沉降通量,并通过划分不同集水区(水域、农田、城区和植被覆盖区)估算大气NO2干沉降对淮河流域水体氮素的贡献.结果显示,卫星反演地面NO2浓度与地面站点实测资料一致性较高,相关系数(R)为0.94,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7,均方根误差(RSME)为4.1.淮河流域地面NO2浓度和NO2干沉降通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秋冬4个季节地面NO2平均浓度分别为13.7,12.2,17.6,23.1μg/m3;NO2平均干沉降通量分别为1.25,1.13,1.61,2.13kg N/(hm2·a).淮河流域地面NO2浓度和干沉降通量均表现为南北部高,东西部低.农田区域NO2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静风条件和重力沉降对尘粒在大气中扩散的影响分析,指出高架孤立点源尘粒在静风条件下扩散呈现蘑菇状烟云,建立相应的正态分布地面浓度扩散模式,并确定其扩散参数表达式,应用该模式可简便地预测地面浓度及扩散范围。  相似文献   

13.
郑梁 《福建环境》2002,19(2):35-36
该文主要探讨北山煤矿井下开采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根据采矿地质条件对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计,对地面村庄房屋的破坏影响范围进行圈定,最后提出保护地面建筑物的切实可行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武汉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地表变形进行连续监测和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到了该工程条件下隧道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量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监测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所得到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为类似工程及地表变形的监控量测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煤矿开采沉陷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讨北山煤矿井下开采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根据采矿地质条件对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计,对地面村庄房屋的破坏影响范围进行圈定,最后提出保护地面建筑物的切实可行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遥感技术对大同矿区进行环境现状监测,结合地面监测数据和资料,进行矿区环境评价,判断环境污染的途径和发展趋势,为今后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TSP与降尘中汞含量及其对地面汞贡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999年8月-2000年1月,监测了长春市4个功能区及一个对照点的降尘与总悬浮颗粒物上的汞含量,通过对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得出降尘与TSP中的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燃煤释放出的汞及大气中的颗粒汞主要结合在细粒径粒物上,汞在大气颗粒物中呈富集状态,颗粒汞对地面汞的贡献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通过干沉降模型估算的大气颗粒汞对地面汞的贡献小于通过降尘直接测定的。  相似文献   

18.
水平定向钻进铺管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地表产生沉降变形,且变形主要产生在铺管完成以后阶段,即地表工后沉降。本文基于随机介质理论,建立了适合于分析评价水平定向钻进铺管地表工后沉降变形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基于MATLAB GUI编写了相应的计算软件,能快速计算得到地表工后沉降的变形程度,可为水平定向钻进铺管设计及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对基坑隆起、基坑围护桩体水平变形以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产生机理、变形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各测项的变形模式:基坑隆起为抛物线模式,围护桩体水平变形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为双直线模式.变形模式中的参数取值与基坑条件(包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支护结构形式等)存在对应关系.给出了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的各变形模式参数的线性回归方法,为建立以回归参数控制的预测分析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潞安矿区地面塌陷的现状及特征,并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依据野外调查的资料分析结果,指出了该矿区地面塌陷的发育特征,并在分析地面塌陷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依据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矿区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