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诱发事故的原因,提出防范事故的“三个强化”措施。即:强化动火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动火作业许可证》(即火票)安全管理、强化动火安全技术措施落实,确保动火安全,有效避免和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事故案例1996年7月30日,山东某乌洛托品车间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动火时,计量槽爆炸,造成9人死亡,5人重伤。事故的原因是设备动火作业安全措施不到位,没采取隔绝、置换等措施,安全管理上有漏洞,没有办理动火作业证,就进行动火作业。  相似文献   

3.
《江苏劳动保护》2011,(7):40-41
化工企业动火通常是指在化工企业界定的禁火区内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近年来,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其中不少事故的原因都与动火相关。尤其是违章审批、违章动火、安全防护措施不到而引发的火灾,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5月25日报道:5月11日山东莒南县一家酒精厂的酒精贮罐大爆炸,当场死亡10人,重伤4人。原因是:“企业在未停止生产的情况下,动用电焊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显然是动火作业造成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但动火作业并不一定要求企业停止生产。  相似文献   

5.
针对易燃易爆场所、设备检修焊接动火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因素,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着重从动火安全管理、动火安全技术、动火安全教育三个环节,详细论述了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石化园区化工公共管廊检修、技术改造、改扩建项目中,均涉及到不同类别的动火作业,根据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公共管廊属于非爆炸危险区域,一般被认为作业简单,易被忽视,实际上管道输送的原料大多数为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故应参照易燃易爆的动火作业规范管理。因此,加强管廊动火作业管理,是管廊安全管理重要的环节,以防在动火作业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依据AQ3022-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管廊动火作业也应按厂内管廊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厂动火作业引发的事故屡有发生,集团公司安全检查也指出我厂用火管理存在的不足,使工厂的形象受到很大的影响,每次动火作业引发的事故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原因也做了分析,制定措施也做了整改,但是动火作业引发的事故不断发生,从统计结果来看,近两年因动火引发的事故频度愈来愈高;检查中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以下从动火作业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着手,结合我厂管理实际情况,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对动火作业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从而制定削减风险措施来控制动火作业风险.  相似文献   

8.
何咏玲 《安全》1998,19(1):28-30
本文就化工检修中动火作业和设备内作业的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某汽车工厂动火作业事故概况、事故经过、事故原因的案例叙述和分析,找出该厂动火作业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间接和其他原因,并为该厂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整改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易燃易爆设备、容器或管道进行明火作业时,在缺乏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着火、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因此,加强动火管理,采取动火安全技术措施,十分重要。置换动火是常用的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之一。所谓置换动火,就是在动火前用惰性气体(如氮气、蒸汽、二氧化碳)或者用  相似文献   

11.
《安全》2020,(7)
为探究烟花爆竹动火作业安全风险与提升事故防范能力,基于近5年来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动火作业安全事故的分析与总结,提出烟花爆竹动火作业概念、动火作业风险分级标准以及易燃易爆场所涉药机械设备、安全设施、工艺装置的安装、检修和危险性厂房、仓库的建修、维护等动火作业时应遵循的安全防火技术要求,并给出动火分析及其合格标准、安全职责与《动火证》的管理措施的建议,是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动火安全的作业指导书,也能给烟花爆竹动火作业标准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频频强调动火作业安全,但化工企业因动火作业引发的事故依然层出不穷。7月1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中提到,2017年上半年,在浙江、吉林、安徽、河南、上海、山东、内蒙古等地共发生4起较大以上动火作业事故。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自身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应该  相似文献   

13.
钟宏京  王锐  王勇勇 《安全》2014,(6):40-41
海洋石油作业是高风险作业,涉及钻井、高处、动火和限制空间作业等,其标准作业程序能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但是在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往往由于作业程序缺失、隐患排查不足、应急响应不力等原因,导致事故的发生和扩大。本文对2013年某石油公司在两起作业异常情况处理时导致的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为类似事故的防止提供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最大接触限值:50mg/m~3 事故案例1996年7月30日,山东某乌洛托品车间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动火时,计量槽爆炸,造成9人死亡,5人重伤。事故的原因是设备动火作业安全措施不到位,没采取隔绝、置换等措施,安全管理上有漏洞,没有办理动火作业证,就进行动火作业。1999年11月2日,上海某公司氨厂甲醇仓库50M3计量槽动火补漏时爆炸,造成2人死亡、2人重伤。事故的原因是动火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5.
周琳    傅贵     刘希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1):148-153
行为安全理论是事故分析和预防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事故致因“2-4”模型对10起化工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本、根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化工事故分析的有效方法。10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为一线员工在涉及高温加热工艺、带压设备、有毒有害环境和动火作业中的违规违章操作,管理人员未建立或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等不安全动作及不安全物态,且不安全物态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有关;间接原因是一线员工缺乏岗位安全操作等知识,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技术等知识,导致其安全意识薄弱,养成不良的安全习惯;根本原因是组织安全教育等管理程序缺失和执行不力;根源原因是组织成员对安全的重要度等安全文化元素缺乏理解。  相似文献   

16.
胡汝斌 《劳动保护》2008,(11):94-95
事故过程 2006年6月16~17日,某公司分厂机修班正在中间体车间丙烯腈计量槽旁进行动火作业,改装车间的自来水和蒸汽管道。在进行动火作业前,机修班已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对已清洗的计量槽加满水(32段负责加水),并由机修工夏某对放空管和溢流管分别插装盲板。17日中午10时50分左右,改装作业结束。  相似文献   

17.
由于炼化企业具有高温高压、工艺复杂、管线密布、易燃易爆、生产连续等特点,使得工业动火极具危险性,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炼化企业总结多年的经验,制定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工业动火安全管理规定,从动火作业的等级划分、审批权限、动火措施、过程监护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基本能够满足工业动火安全。然而,现行的工业动火安全管理规定中的有关条款在实际中却是不易操作的,如对地下的管沟、污油池、污水池及电缆、管线等光凭内眼实地观测是无法做到的,而安全部门又难以集齐所有的基建图纸(因为大多数炼比企业在建成后,都随着设备的使用、工艺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需求,进行过大大小小修理和技术改造,地下的电缆管线分布情况很少有人能一清二楚)。因而,只能凭经验,靠询问来处理,这就难免出现考虑不周、措施不力的现象。2000年11月3日,河南某化工厂在进行焊割作业时,由于动火作业面下的一集水池用水泥盖板盖死,只露有不易察觉的细缝,火票审批人员及动火人均未察觉,导致焊花引爆集水池内的油气,将水泥盖板掀起,造成一名现场安全监护人坠入水池窒息而死。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切实提高动火作业的安全可靠性,笔者尝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某化工集团公司抓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强,今年上半年,在相距近两个月内,所属两个分公司相继发生了亡人事故,而且都是人为造成的。其中一次是在车间停产检修时,因动火引起爆炸造成1死1伤。在事故分析会上,公司领导后悔地说:“没想到容器里还有残留气体,吃一堑,长一智吧”。  相似文献   

19.
缘何千次动火无事故黄世玫过去的一年里,九江石油化工总厂机修厂管焊车间气焊班,在全厂生产区域的塔林、罐群、管线上作业,在配合管工进行工艺管线安装施工中和装置停工检修、抢修中,全年累计动火达1866次,未发生一起生产事故,职工全年负伤率为零,安全生产创历...  相似文献   

20.
<正>焊接与切割作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近年来,因焊接作业不规范导致的触电事故和火灾事故频发,个别事故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要确保焊接与切割作业安全,一方面,作业设备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如设备防护罩要齐全,线路拉接要规范等;另一方面,作业场所要符合安全要求,易燃物和可燃物要与作业现场保持安全距离,消防设备设施要配备齐全。从人员防护方面,必要的防护用具应配备和穿戴齐全,如面罩、阻燃服、绝缘手套等。从管理上,焊接作业属于动火作业,需要按照规定要求,逐级开具动火证方可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