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滤技术是一种膜分离技术。超滤膜的分离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分离效果好,不需加热,因而节省能量。特别适于分离热、化学药品敏感的物质。可广泛用于许多溶液的分离、分级、浓缩和精制工艺过程。近十年来,国外膜分离技术发展较快,已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纺织印染工业以及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我国在膜分离投术方面,正处于发展阶段,应用较多的有醋酸纤维素膜,面醋酸纤维素膜耐酸碱羞,耐热性差,易被生物腐蚀,致使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聚砜超滤膜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工程塑料,它的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pH1—13),耐热性好,机械强度高,且能抵抗微生物侵蚀。中国科学院环境  相似文献   

2.
《薄层色谱及其最新进展》乃张震南和周振惠两人汇10数年心血之就。本书不仅系统、精辟地推出了薄层色谱有关的(选择吸附剂、制板、点样、展开、检出、定量和纯制分离等)理论和操作技巧,而且几乎包括了最近数年来薄层色谱开拓的诸多新领域,例  相似文献   

3.
简介薄层色谱—酶抑制方法对有机磷农药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专一性强,检出量一般可达毫微克级,甚至可达毫毫微克级,本法采用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对糙米中对硫磷农药及其代谢物对氧磷,经薄层分离后,直接在薄层板上对酶抑制的农药斑点进行双波长曲折形扫描定量,斑点重复扫描的精确度为<0.3%,检出限<0.5毫微克,样品提取液可不经净化,在薄层板上就可直接测定出50ppb的对氧磷及100ppb的对硫磷农药。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琼脂平板、琼脂糖平板、水洗洋菜平板和硅胶平板分离培养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活性污泥中的硝化细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琼脂平板和水洗洋菜平板有杂菌生长;硅胶平板制作过程繁琐,培养后期出现失水性干裂;琼脂糖平板没有杂菌生长。通过对分离菌株的表观形态观察和NorB基因检测鉴定分离菌株,证明琼脂糖分离出了目的菌株,适合生长周期长的自养硝化细菌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目前测定植物体中含硫量是采用湿灰化法,消化分解植物体的有机部分,使用的消化液为硝酸和高氯酸的混合液。为此,在消解植物样品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以及硝酸和高氯酸之间的比例,否则将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本文是在测定醋酸纤维素中微量硫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适合于测定植物叶片中的硫含量,而根据某些敏感植物体中含硫量的变化,可以监测大气中 SO_2的污染状况,为评价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本测定法通过回收率、重现性和准确度等  相似文献   

6.
醋酸纤维素包埋非水溶性介体催化强化生物反硝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醋酸纤维素包埋法固定非水溶性醌类介体,研究其催化强化Paracoccus versutus菌株GW1的反硝化作用。结果表明,醌浓度在26.7 mmol/L时,固定化蒽醌(AQ)、1-氯蒽醌(1-AQ)、2-氯蒽醌(2-AQ)、1,5-二氯蒽醌(1,5-AQ)、1,8-二氯蒽醌(1,8-AQ)和1,4,5,8-四氯蒽醌(1,4,5,8-AQ)催化反硝化效率依次为:1,5-AQ1,8-AQ1,4,5,8-AQAQ1-AQ空白对照2-AQ。反应10 h时,1,5-AQ可使硝酸盐去除率比空白对照提高1.84倍;硝酸盐氮反硝化动力学拟合为零级反应,其速率常数Kx随1,5-AQ浓度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Kx=0.1885C1,5-AQ+8.378);水中溶解氧会降低GW1菌反硝化的效果;投加1,5-AQ的反硝化体系中亚硝酸盐积累的最大值比不投加介体的低48.3%;醋酸纤维素介体小球经过4次的重复利用,催化效果始终是空白对照的1.5倍以上。醋酸纤维素固定化非水溶性醌可以有效加速生物反硝化,表明其是一种较优的醌固定化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低压膜过滤技术(包括微滤和超滤)在再生水生产领域正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如何解决低压膜过滤过程中的膜有机污染问题始终是膜技术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本研究采用醋酸纤维素酯微孔滤膜对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EfOM)及其不同亲疏水性组分、蛋白模拟溶液、腐殖酸(HA)等进行恒流过滤实验。对不同有机物污染后的膜表面使用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对于蛋白质和EfOM等,HA所造成的膜污染最少。ATR-FTIR的结果同时显示,以官能团而言,更多的氨化物(1535cm-1)、脂肪族物质(2860~2970cm-1)和氢氧根(3400cm-1)存在于膜表面。TMP/V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在EfOM各亲疏水性组分、蛋白质和HA的对比中,EfOM中的疏水碱性物质(HPO-B)对膜污染的贡献最大,而HA的膜污染贡献最小。UVA和荧光激发-发射光谱(FEEM)结果表明,HPO-B和蛋白质对醋酸纤维素酯膜的污染贡献较大。综合不同分析手段可以对不同有机物造成膜污染的潜能大小得出如下排序:HPO-B>蛋白质>HPO-A、HPI>HA。  相似文献   

8.
研究多环芳烃在二层一次薄层色谱(TLC)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的分离行为,是为了发展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既能为致突变试验提供分离的多环芳烃(PAH)样品,又能作为一般分析测定用,PAH用甲醇—乙醚—水(4:4:1,V/V)为展开剂,在TLC板[硅藻土层(5×20cm-26%乙酰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95:5,W/W)层(15×20cm)]上分离。连续展开至溶剂前沿到达TLC板后层刻度10cm处,展开时间约60分钟,PAH在HPLC中的分离行为的研究用下述两个色谱系统进行:Nucloesil 7C_(13)柱(35mm×4.6mm内径 250mm×4.6mm内径)—乙腈—水(6:4—9:1V/V)系统和Nucleosil 5NO_2柱(35mm×4.6mm内径 250mm×4.6mm内径)—正己烷—苯(5:5—95:5V/V)系统, PAH的分离谱图与通常的TLC上的谱图比较是相当好的。而且一些致癌物质彼此容易分离,PAH的相对Rf值稳定,重现性高,在HPLC中,PAH的保留时间的对数和柱的绝对温度的倒数之间呈线性关系,PAH的保留时间也随着乙腈—水流动相中乙腈含量的增加成对数地减少,在PAH的碳原子数和它们的保留时间之间呈线性关系。 试验了48个PAH中的大多数能够容易地用TLC与Nu-cloesil 7C_(13)的HPLC相结合的方法彼此分离。 用这种方法不能彼此分离的PAH,可借助萤光光谱鉴别,已经证明,这种方法对分析大气飘尘中的PAH以及用其分  相似文献   

9.
简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可用石油醚,甲醇-水,去油提取,然后再用氯仿与甲醇—水分配提取。用薄层色谱双向展开法进一步除去样液中的杂质。黄曲霉毒素B_1在波长365毫微米紫外光下产生兰紫色萤光,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示萤光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含量。最低检出量为0.0004微克,最低检测浓度为5ppb。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聚砜铸膜液中加入混合添加剂氯化锂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用相转移法制备出多孔支撑层,然后通过界面聚合制备聚酰胺正渗透复合膜,重点研究了添加剂和聚砜浓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锂使得膜支撑层指状孔更加均一,提高孔隙率,并降低海绵层的厚度,提高了水通量;PVP增强了膜的亲水性,并易于成膜,在保持截盐率的同时提高了水通量;随着聚砜浓度增大,支撑层孔隙率变小,海绵状孔层变厚,生成的聚酰胺层更加致密,加重过程内浓差极化,水通量降低。采用质量分数为9%聚砜同时添加氯化锂和PVP的膜支撑层结构均一,孔隙率较大(68.0%),表面亲水性较强(接触角48.5°),优于2种商用三醋酸纤维素正渗透膜的孔隙率(32.6%和25.4%)和接触角(76.5°和73.5°);在正渗透过程中的自制膜水通量为21.9 L/(m2·h),均高于2种商用三醋酸纤维素正渗透膜(9.5和14.4 L/(m2·h))和文献报道的正渗透复合膜通量水平,并维持了一定的截盐率(盐通量为19.9 g/(m2·h)),表现出优异的正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1.
油气吸附剂及其改性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吸附剂的性能对油气吸附分离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介绍了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疏水硅胶和疏水沸石等油气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及改性工艺,提出了吸附剂的改性、复合吸附剂的使用、配套吸附器的开发、新型吸附剂对油气的吸附及解吸工艺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毛发载体生物膜技术处理草浆黑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对草浆黑液进行生物絮凝,旋流分离,加药过滤和生物处理,从黑液中获得高分子硅胶,多羟基多元苯和腐植质;可直接用于化学合成和农业生产,出水可以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从而为草浆造纸黑液的综合利用开拓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正渗透膜技术因低能耗、低污染、污染物截留能力强等优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首先介绍了正渗透膜技术中膜材料和汲取液的研究现状,比较了醋酸纤维(CTA)膜、薄层复合(TFC)膜与新型水通道蛋白(AQP)仿生膜的性能及优缺点,综述了汲取液的种类及对应的回收方法;其次,对正渗透膜污染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针对每种污染的清洗措施;此外,将正渗透膜技术在产能、水资源回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最后,基于以上论述进行了总结,对正渗透膜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引言 涕灭威化学名称2-甲基-2-甲硫基-0-(甲氨基甲酰)-丙醛肟,属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高效内吸等优点,用于防治棉蚜等害虫.它的商品名称为Temik,通用名为Aldicard. 国内外研究者常用薄层酶抑制法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成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1],因此我们采用薄层酶抑制法进行了涕灭威及其主要代谢物的分离和测定实验.  相似文献   

15.
外循环厌氧处理工艺中布水和三相分离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中的布水设备和三相分离设备存在很多缺点,通过旋流配水装置和传统配水装置、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和传统三相分离装置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旋流配水装置和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膨胀率的条件下,旋流配水装置所需的回流量小,能耗相对较少;在水力上升流速为8 m/h时,采用旋流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分布曲线较平缓,污泥在高度上分布较均匀,而采用传统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主要分布在反应器底部,污泥浓度分布不均匀;在上升流速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的反应器出水携带的颗粒污泥浓度较小;在相同的进水COD浓度时,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分离的沼气量较多.改进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16.
本方法以正己烷萃取饮用水、地表水和工业污水中的多氯联苯(简称PCB),萃取液经硫酸净、脱水、浓缩后,通过硅胶色谱管分离并截取PCB_3溜出部分,将其浓缩至1ml并取1~4μl注入气相色谱仪分析,根据PCB_3特征峰高进行定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3种商业正渗透膜对污水中的卡马西平进行截留,研究了膜活性层朝向、汲取液浓度、流速和汲取液溶质对卡马西平截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层朝原料液的正渗透(FO)模式对卡马西平的截留效果要优于活性层朝向汲取液的模式。3种膜对卡马西平的截留率随着汲取液浓度的升高有所提高,但高浓度的汲取液时增幅并不显著且会引起严重的盐返混。NaCl是截留卡马西平最适合的汲取液溶质,对卡马西平的截留率随着水通量增加而增加,但是过高的盐返混可能导致卡马西平截留率的下降。醋酸纤维素聚酯网膜是所选3种膜中对卡马西平的截留率较高的膜。这些实验结果可为FO应用于卡马西平废水的处理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8.
改性疏水硅胶用于油气吸附解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法为油气回收的常用方法,对吸附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开发出高吸附量、高热稳定性和疏水性的油气回收专用硅胶,对常规硅胶的物理及化学改性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及升温速度等因素对改性硅胶吸附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汽油油气吸附率高、吸水率低的硅胶改性条件为:酒石酸改性剂,热处理温度550~650℃,热处理时间3~10 h,升温速度3~10℃/min。同时,研究了影响改性硅胶解吸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真空度越高,温度越高,解吸次数越多,改性硅胶的解吸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伞罩型除尘脱硫塔内除雾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雾器是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内重要的设备之一,其性能对WFGD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利用Fluent6.2软件对新型伞罩型除尘脱硫塔内的三维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气相采用RNG湍流模型,液相采用离散相模型,选择SIMPLE算法进行计算,分析塔内的折板除雾器和旋流板除雾器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液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烟气经过折板除雾器,产生了明显的压降,且在拐角区域湍流耗散强烈,是实现气液分离的关键区域;烟气经过旋流板除雾器,速度和压强分布具有良好的对称性,液滴被气流旋转抛向壁面实现气液分离.模拟结果对新型的WFGD除雾器的设计和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合成高效铅离子吸附剂,了解其对铅离子的吸附规律。采用(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PTS)架桥法,以硅胶(SG)为载体,乙二胺(EDA)、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和四乙烯五胺(TEPA)为表面修饰剂,合成了4种胺化硅胶,测定了它们的红外光谱、热重等性质以及对Cu2+、Zn2+和Pb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4种胺化硅胶对Pb2+的吸附量均大于Cu2+和Zn2+的吸附量,其中DETA修饰硅胶对Pb2+的吸附量较高。4种胺化硅胶对Pb2+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和Scatchart等温吸附热力学模型,其对Pb2+吸附的速率常数、饱和吸附量以及吸附位点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一致,均为SG-DETASG-TEPASG-EDASG-TETA。4种胺化硅胶对Pb2+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呈现"奇数胺"增强效应,亲和常数则依次减小。阐明了脂肪多胺修饰硅胶对Pb2+的吸附规律,并进一步讨论了Scatchart和Langmuir热力学模型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