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附录A(提示的附录)科学背景 本附录与使用本标准关系甚微. 6.2中规定的烧伤阈值建立在若干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Moritz和Henriques用猪皮进行试验,它和人类皮肤很相似[2].  相似文献   

2.
热防护性能(Thermal protective performance—TPP)是阻燃型服装或织物隔热防护性能重要指标。本文在已研制的一种模拟人体皮肤及体形的高温"圆筒仪"上进行了改进,并用其测试阻燃服装织物的热防护性能。用膜电偶测量模拟皮肤器表面温升率,并结合烧伤积分模型的评价方法来计算达到二级烧伤的防热时间。与其它一维平面测试装置相比,本装置可较为准确评估实际服装热收缩特征对服装热防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对其热性能有更全面的了解,对锂离子电池放电条件下的热行为进行了探究。通过采集表面温度、电压、热释放速率等参数后对比发现,在可逆热与不可逆热的作用下,电池放电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升温。此外,放电处理将导致电池出现更为明显的升温情况,更早发生热失控。最后,经过放电处理的锂电池在外加热源作用进而发生失控的实验过程中有着更剧烈的热失控行为,并最终释放较少的热量。  相似文献   

4.
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1 名词、术语 1.1 伤亡事故 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 1.2 损失工作日 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1.3 暂时性失能伤害 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1.4 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 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5 永久性全失能伤害 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2 事故类别 见下表。3 伤害分析 3.1 受伤部位 指身体受伤的部位(分类详见附录A…  相似文献   

5.
移动和支撑人体的重量是脚的主要功能。然而,脚部却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分,特别对于消防员而言。在日常消防过程中,由于消防员面对的环境往往十分恶劣,几乎所有类型的脚部伤害都可能出现。这些伤害包括:(1)冲击、撞击:笨重或尖锐的物体掉落到脚上可能导致脚部受伤或刺穿;与坚硬的物体相撞时,脚部还可能发生骨折。(2)滑倒:在有油、水或化学物质的地板上行走时人体可能失衡、滑倒。(3)电击:偶然与电接触产生电击或烧伤、颤动等电击感。(4)极端温度:在极热或极冷的工作环境条件下,脚可能被烧伤或冻伤。(5)化学品腐蚀:在有腐蚀性化学品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正>阻燃防护服是个体防护用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其防护原理主要是采取隔热、反射、吸收、碳化隔离等屏蔽作用,保护劳动者免受明火或热源的伤害。人体皮肤对热是非常敏感的,当皮肤接触44℃以上高温时就会出现烧伤,最先发生创痛形成I度烧伤,继而起泡,出现Ⅱ度烧伤。在55℃时,Ⅰ度烧伤维持20 s,以后Ⅱ度及Ⅲ度烧伤出现。在72℃  相似文献   

7.
正化学性皮肤灼伤是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接触到皮肤,对皮肤刺激、腐蚀作用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损害,不包括火焰伤、水烫伤和冻伤。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原因化学烧伤可由各种刺激性和有毒的化学物质引起,包括强酸、强碱、苯酚、甲苯(有机溶剂)、芥子气、磷等。化学烧伤可引起组织坏死并在烧伤后几小时慢慢扩展。1.温度。引起皮肤烧伤的最低温度为44℃,温度一时间曲线在45~50℃之间呈线形,而在51℃以上呈渐进性,在70℃暴露1秒钟即可引起跨表皮坏死。  相似文献   

8.
重大事故危害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重大事故危害阈值的定义和主要类型。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确定出火灾、爆炸伤害准则,并对各种常见毒物紧急暴露阈值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给出各种事故场景下不同人员伤害程度下的伤害阈值。该伤害阈值标准按对人员伤害程度的不同,分为高致死、致死出现、不可逆效应和可逆效应4种。给出的伤害阈值可应用于重大危险源或工业园区的安全评价、安全规划以及应急规划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阻燃防护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燃防护服是个体防护用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它的防护原理主要是采取隔热、反射、吸收、碳化隔离等屏蔽作用,保护劳动者免受明火或热源的伤害。人体的皮肤对热是非常敏感的,人体的皮肤在接触44℃以上高温时出现烧伤,最先发生创痛形成I度烧伤,继而起泡,出现Ⅱ度烧伤。在55℃时,Ⅰ度烧伤维持20s,以后Ⅱ度及Ⅲ度烧伤出现。在72℃时,则完全烧焦。因此,在工业炉窑、化工、石油、机械、建筑、煤炭和消防行业,都应采用阻燃防护服,减缓火焰蔓延,降低热转移速度,并使其碳化形成隔离层,以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阻燃防护服及其分类一、阻燃…  相似文献   

10.
高温矿井巷道与风流间同时存在显热交换与潜热交换。相对于显热交换量,潜热交换量计算参数难以获得,致使巷道表面热湿交换量计算过程繁琐。为简化计算,对巷道热湿交换体系内显热、潜热交换与表面温度、空气状态温湿度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与温度的关系引入Lewis关系,将对流质交换系数用对流换热系数的函数关系表示,饱和水蒸气分压力用温度的函数关系表示,进而将潜热交换量表示成对流换热系数、壁面温度及风流状态露点温度的函数,将对流显热交换量与潜热交换量的计算有机结合;并针对高温矿井的客观条件,对潜热交换量计算式进行了适度的简化与误差修正,得出了精度满足工程计算要求的潜热及全热量简化计算式。同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全热简化计算式计算出的净热交换量的传递趋向,明确了不同矿井巷道表面温度及风流温度下,巷道表面水分蒸发需热量的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