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辽宁省长海县为研究区,选取2002年、2006年、2009年和2013年遥感影像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参照已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成果,基于长海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后,对长海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12002—2013年,长海县的土地利用变化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面积增幅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幅明显,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12%;2长海县2002—2013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趋于减少,11年间减少了591.99万元;3长海县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多数呈减少趋势,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所占比例最多;4长海县各地类敏感性指数小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着价值系数变化的变化量小,对其敏感性小。  相似文献   

2.
研究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对实现辽宁省城市工业经济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概况与综合绩效内涵,采用AHP法、功效函数、模糊综合评判法验证。结果表明:①2001—2010年,辽宁省及14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都在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同;②辽宁省域经济投入产出和社会经济发展绩效逐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绩效从2007年起呈下降趋势;③城市功能定位、区位资源与产业结构是促使各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时空分异的重要驱动因素,提出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21世纪议程》指导下,结合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布署,讨论构筑艾比湖生态系统大厦──艾比湖MAB(人工生物圈)的可行性。以21世纪议程为主导思想,努力并入CERN,构筑艾比湖MAB可行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问题,对陕西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进行了相关研究。根据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及数据的可获得性,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健康状况方面构建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健康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对该省2013-2017年省域层面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研究表明,活力与组织结构两要素对生态系统健康有较大贡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提高,自然结构和垃圾处理能力是当前胁迫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陕西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在大自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其特有的调节自然生境、净化污染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重视。以辽宁省现有湿地资源为基础,从四方面探讨未来湿地利用和保护的新模式,以期通过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恢复破坏的湿地环境,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6.
以银川市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法及线性回归模型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8年的164.56亿元下降至2018年的158.57亿元;灵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兴庆和金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逐年下降;从驱动力影响因素来看,人口密度越低、工业产值越低、旅游收入越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就越高。  相似文献   

7.
依据黄河湿地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从湿地海拔高度的不同及土壤含盐量的差别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河口湿地植物多样性的特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生态破坏、过度利用是影响河口湿地植物多样性的主导因素;风暴潮、黄河断流是影响河口湿地植物多样性的自然因素;河口湿地本身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是影响河口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内在因素;胜利油田的大规模开发亦是影响河口湿地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引言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如果没有遭受象耕种、生产农作物和施用肥料这样的周期性干扰,那么我们就把这个生态系统看成一个无干扰系统,象天然草地。由此也就利用这样有益环境,研究这种生态系统中包括N和P循环在内的许多过程的相互影响。对于热带生态系统,人们进行过上述研究,但可参阅的论文很少。目前的研究是要在印度占西(Jhansi)Aif Field牧场的Sehima村落对植物N和P的含量进行竹算。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44个县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涉及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15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测算指标体系,应用均方差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模型对2011年辽宁省县域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测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县域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普遍较低,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县域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均存在空间分布差异,呈现出辽宁中部和东南沿海县域高于北部、西北部县域的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同一个县域内也存在不协调现象,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不一致性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辽宁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对辽宁省能源供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1年能源供需相关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对辽宁省能源供需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能源供给影响能源需求,能源需求又直接影响能源经济效率,能源经济效率通过影响经济增长反作用于能源需求.在各影响因素中,经济与人口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影响较突出,能源经济效率受能源加工转换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