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改性淀粉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旭祥  周心艳 《化工环保》1994,14(5):313-314
改性淀粉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1前言60年代初,国外开始使用聚合电解质絮凝剂,尤其是合成有机高分子聚合电解质絮凝剂处理废水的研究。这种絮凝剂不仅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而且絮凝效果比无机絮凝剂(如铁盐和铝盐)提高几倍至几十倍;此外,它还有絮凝及沉降速度快、...  相似文献   

2.
两性聚电解质絮凝剂的合成及特性粘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两性聚电解质絮凝剂的合成方法对其特性粘数的影响,发现单体配比、pH及聚合引发剂品种和剂量均对两性聚电解质絮凝剂的特性粘数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朱磊  周桃玉 《化工环保》2014,34(5):481-483
采用FTIR技术对自制的长链季铵盐絮凝剂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考察了絮凝剂加入量、溶液pH和絮凝时间对絮凝率的影响;并与常用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比。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目标产物为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实验结果表明:在絮凝剂加入量8 mg/L、溶液pH 9、絮凝时间50 min的条件下,絮凝率达到84.84%;在相同絮凝剂加入量的条件下,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絮凝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4.
双氰胺-甲醛聚合物-聚合氯化铝复合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双氰胺、甲醛、氯化铝为主要原料,加入添加剂合成了双氰胺-甲醛聚合物(DF)-聚合氯化铝(PAC)复合絮凝剂。采用模拟印染废水考察了各种因素对DF—PAC复合絮凝剂混凝脱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双氰胺、甲醛、氯化铝、添加剂加入量分别为29.1,57.8,4.8,12.5g,反应温度(70±1)℃、反应时间2.5h的条件下制得的DF—PAC复合絮凝剂的絮凝脱色性能良好,COD去除率不小于90%,色度去除率不小于99%。与PAC和DF絮凝剂相比,DF—PAC复合絮凝剂对实际印染废水的絮凝脱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唐宏科  周鹏刚 《化工环保》2006,26(3):246-249
研究了阳离子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制备阳离子型絮凝剂的工艺,并用硅藻土悬浊液及实际水样对产物的絮凝性能进行了考察。其最佳合成条件:阳离子淀粉与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4,引发剂加入量为丙烯酰胺质量的0.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h。絮凝效果实验中,接枝共聚物絮凝剂的最佳加入量为4mg/L。与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相比,接枝共聚物絮凝剂对渭河水及造纸网下白水的絮凝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倒极电解法合成聚合氯化铝絮凝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减少电解制备絮凝剂过程中的极化现象,用特制的自动倒极电源装置合成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电解槽电压2V;电流密度6A/dm2;倒极周期1s。与不采用倒极装置相比,在最佳条件下合成PAC时,该装置可明显抑制极化现象。处理模拟水样试验表明,该法制备产品的絮凝效果优于一般电解法制备产品及市售产品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钛白生产中的副产物制备聚合硫酸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化工厂钛白副产物七水硫酸亚铁为原料,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合成了絮凝剂聚合硫酸铁。研究结果表明:硫酸亚铁与过氧化氢的摩尔比达到1:0.6时,硫酸亚铁可完全被氧化;硫酸亚铁与浓硫酸的摩尔比为1:0.4时,制取的聚合硫酸铁可获得较高的碱化度。通过对产品絮凝性能的研究发现,自制聚合硫酸铁对人工模拟水样有较高的除浊率,与阳 离子高分子CPF-110絮凝剂配合使用,可达到相同的除浊效果,且投药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人们早就用天然明矾来处理含固体悬浮物的水,使其加速沉淀。以后又用熟化淀粉、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氯化铝、硫酸亚铁等无机絮凝剂和天然高分子物质对废水进行絮凝处理。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石油化工的发展,聚电解质开始大量用作絮凝剂。聚电解质的品种较多,但现在作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的主要是聚丙烯酰胺类。由于官能团百分比及聚合度大小不一,聚丙烯酰胺有一系列性质不同的产品,通常有以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用于废水净化与资源化的新型化学絮凝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庆源 《化工环保》1994,14(5):281-284
针对目前国内外水质处理技术发展趋势,阐述了絮凝剂在废水净化与资源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评述目前常用的几种主要絮凝剂的优缺点的基础上,作者就今后如何开发新型安全的专用絮凝剂和特殊功能的絮凝剂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邓皓  王蓉沙 《化工环保》1996,16(3):142-145
絮凝剂PHP、防垢剂HEDP是油田水处理常用的药剂。在油田水处理过程中,调节污水的PH、投加絮凝剂常常与投加防垢剂一起或先后进行。本文对投加絮凝剂和调节PH对防士兵防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絮凝剂的絮凝作用和PH调节产生的Fe(OH)2,均会使污水中的HEDP含量发生变化,防垢性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高效菌种不断被发现。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分关、絮凝效果及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新型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用新型絮凝剂处理制浆漂白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F-1)处理制浆漂白废水,进行了絮凝条件的优选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1絮凝剂的絮凝沉降效果与絮凝剂的用量、废水的pH有很大的关系。当废水的pH为6.0、絮凝剂用量为100mg/L时,漂白废水的色度、S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8.2%、93.6%和78.6%。而且,其絮凝性能明显优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C)、聚合氯化铝(PAC)以及聚合硫酸铁(PFS)等絮凝剂。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 2.2.2 合成絮凝剂 刘宇、褚庆辉[9]使腈纶废丝与双氰双胺(DCD)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溶液中充分混合,在碱性条件下,升温到100 ℃,剧烈搅拌,反应4 h后用盐酸中和,水洗,于50 ℃恒温下干燥过夜,制得絮凝剂PAN-DCD,产品为黄色粉末,产率为89.7%,特性粘数为10.65 ml/g(二甲基亚砜溶液,20 ℃).  相似文献   

14.
复合絮凝剂XG-1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利用硅藻土研制出的复合絮凝剂XG-1处理造纸、焦化工业废水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对造纸、焦化工业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达70%-80%,脱色率大于90%,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处理效果优于聚合氯化铝。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絮凝剂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吕向红 《化工环保》1995,15(4):211-218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NOC-1的性质,絮凝性能,应用和生产方法。该絮凝剂是一种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的新一代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和脱色性能,能抑制污泥膨胀,其研究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化工环保》2007,27(5):398-398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产品兼具铝系絮凝剂和铁系絮凝剂的优点,是一种高效、经济、稳定的废水处理剂。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向聚合硅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活化并调节其pH;在一定温度下,按一定的化学计量比和顺序加入可溶性铝盐和铁盐,并快速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后,于室温下避光静置熟化,即制得聚合硅酸铝铁溶液。该发明工艺简单、反应条件要求低,制得的产品具有高效、稳定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谱图对比分析表明,丙烯酰胺成功地接枝到壳聚糖上,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产物的热重-差热(TG-DSC)谱图表明,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比壳聚糖差。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作为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条件为:絮凝剂加入量4.0 mg/L,沉降时间20 min,溶液pH 7。处理印染废水时,与壳聚糖相比,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加入量较少而COD去除效果较好。在废水pH为7、絮凝剂加入量为100 mg/L、沉降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废水COD去除率达41.55%。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王猛  施宪法  柴晓利 《化工环保》2001,21(6):328-332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包括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性质,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絮凝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旭  徐恒  邓宇  袁媛  张辉  胡国全 《化工环保》2005,25(2):152-155
从废水处理厂和土壤中分离产絮凝剂的菌株,其中一株产絮凝剂的细菌W7—1对高岭土的絮凝活性达94%,初步鉴定该菌为Klebiella sp.,W7—1对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要求简单,产絮凝剂的最佳碳源和氮源为蔗糖和牛肉膏,pH在5~10的范围内都适应絮凝剂的产生,但pH为8.0时絮凝活性最高。絮凝剂的添加量为10mL/L、絮凝体系pH为7~10时絮凝活性好,提纯后的絮凝剂产量高于其它絮凝剂近10倍,分析表明,絮凝剂成分为多糖,且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加热至100℃、30min后絮凝活性不变。  相似文献   

20.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TiO2复配絮凝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K2S2O8-NaHSO3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MC-AM),将表面处理后的纳米TiO2与P(DMC-AM)复配,得到P(DMC-AM)-TiO2复配絮凝剂.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条件对P(DMC-AM)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DMC):m(AM)=0.18、引发剂加入量为0.5%(质量分数,下同)、聚合反应时间3 h、聚合溶液pH=4.0条件下,P(DMC-AM)絮凝剂的特性黏度最佳;纳米TiO2加入量为5%时,复配絮凝剂对酸性黑10B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