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翻开人类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灾难总是和人类相伴,姑且不论战争等人祸,单是地震等天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便触目惊心。地壳会随时移动和裂开,引起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山崩和泥石流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飓风和洪水肆虐,会给人类带来突如其来的破坏性灾难。疫病这一恶魔,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人类的侵害。若是被来自宇宙空间其他天体的流星和小行星撞上,后果更是小堪设想。  相似文献   

2.
人类不断经历着地震的洗礼,也在不断总结地震带给人类的教训."7·28"唐山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一次次事实说明,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建筑物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的根本原因,提高房屋建筑抗震能力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严格防震减灾、建筑等各项法律法规和抗震设防相关强制性标准是建设具有抗震能力房屋建筑,抗御地震风险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世界环境》2011,(1):94-94
2010年是地球狠狠“反击”人类的一年:地震、热浪、洪水、火山爆发、超级台风、暴风雪、泥石流、干旱造成至少25万人丧生。这也是十多年来,由自然灾难造成人类死亡最为惨重的一年,是过去几十年情况最为恶劣的一次,2010年的死亡人数甚至高于过去40年死于恐怖袭击的人数总和。  相似文献   

4.
李或挥  祝浩 《环境保护》2007,(5A):26-28
目前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到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CBD)”的报告显示:外来生物每年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是1370亿美元、印度1170亿美元、巴西为500亿美元、南非70亿美元。美国的生物区系中外来生物种有5万多种,  相似文献   

5.
地震发生,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撕开深深裂口的不仅仅是神州大地,更是13亿中国人民的心.除了四川,陕西省亦损失惨重,汉中、宝鸡等市被确定为重灾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担任陕西省环保局长多年的何发理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地震必然对环境安全造成极大冲击,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保证大灾之后无大难,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于是,陕西省环保系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抗震救灾行动之中,10多天来围绕抗震救灾和环境安全展开了一场大排查、大救援、大奉献行动.  相似文献   

6.
《环境》2008,(7)
人类的衣、食、住、行,哪一项也离不开能源,可以说,没有能源就没有人类的一切.但有限的能源储量已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消耗量的大幅度增长,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更使人们感到不安的是,人类所消耗的碳载体矿物燃料,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10亿吨,并呈上升趋势,而且还伴随有其他有毒物质,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7.
中国非政府组织论坛对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的建议书(初稿)(节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破坏性的开发、武装冲突、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废物管理等造成的环境恶化,给人类特别是妇女儿童带来更多的灾难:死亡、贫困、残...  相似文献   

8.
火,给人类带来文明、光明和温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会给人类造成灾难。火灾是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一种灾害,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而且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如:2019年3月21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内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亿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公司旧固废库内长期违法贮存的硝化废料持续积热升温导致自燃,从而引发爆炸;2022年11月21日,河南省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42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311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负责人在一层仓库内违法违规电焊加固货架,高温电焊火花引燃包装纸箱,纸箱内的瓶装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受热爆炸起火,进而快速燃烧蔓延并产生大量的高温有毒浓烟;2023年4月18日,北京长峰医院住院部发生火灾事故,造成29人遇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住院部内部改造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引燃了现场可燃涂料的挥发物所致。  相似文献   

9.
毛卉 《环境导报》2003,(24):47-47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然而作为提供维持人类生存的地球资源之负载量是有限的,超过这一负载量的过多人口,必然造成资源的消耗,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基础。 首先,人口增长的直接后果是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估计,全世界每年要损失500~700顷的耕地,由于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全球土地荒漠化也日益严重,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且每年仍以5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06,(3):55-55
人类的衣、食、住、行,哪一项也离不开能源,可以说,没有能源就没有人类的一切。但有限的能源储量已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消耗量的大幅度增长,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更使人们感到不安的是,人类所消耗的碳载体矿物燃料,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10亿吨,并呈上升趋势,而且还伴随有其他有毒物质,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1.
提出温差电场对岩石板块的弯曲效应及其他条件共同作用引发地震的理论。并用多种方法作为证明。提出地深型弱温差电场与全球每年约500万次无感弱地震的关系,岩浆型强温差电场的形成与平均全球每年不到二十次灾害性大地震及其“余震”的关系和原理。运用引发地震的原理提出判断无地震地区和有大地震发生的地区的根据和方法,并圆满地解释了地震相关的所有现象。提出预报大地震的两个可观测的重要征兆,并作为震前预报的根据和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提出温差电场对岩石板块的弯曲效应及其他条件共同作用引发地震的理论。并用多种方法作为证明。提出地深型弱温差电场与全球每年约500万次无感弱地震的关系,岩浆型强温差电场的形成与平均全球每年不到二十次灾害性大地震及其"余震"的关系和原理。运用引发地震的原理提出判断无地震地区和有大地震发生的地区的根据和方法,并圆满地解释了地震相关的所有现象。提出预报大地震的两个可观测的重要征兆,并作为震前预报的根据和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环境》1999,(4)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区每年平均要发生 1 40 0多次地震 ,但整体防震能力不足。据公布 ,台湾平均每年发生有感地震 3 2 7次 ,无感地震 1 0 80次 ,并且平均 1 0年就有一次规模 7级以上的强震。台湾学术界对台湾都市高楼林立 ,但能否有效防震表示担忧。台湾“内政部”负责人明确承认 ,台湾缺乏整体防震能力台地震每年1400多次@朱新民  相似文献   

15.
“天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触目惊心,人类虽然目前还不能控制“天灾”,但是在巨大灾难之后,一系列高新技术却能帮助人们挽回更多的宝贵生命。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 海洋石油运输的迅速增长,特别是巨型油轮的增长,增加了海上的石油污染。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次的油轮(以艘计)发生搁浅、碰撞和触礁等海损事故。每年因船舶失事而流入海洋的石油平均约5万吨。因装卸设备发生故障和损坏及操作失误等造成的漏油约占总装卸量的万分之一。此外,每年混在压舱水中排入海洋的油达70万吨。通过船底污水排  相似文献   

17.
多山地区泥流的自然灾害 土崩和泥流对坡地的侵蚀作用,主要是由于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发生强烈的暴风雨或地震的冲击等,作为一种触发机制而引起的。大的泥流能造成重大的灾难,毁灭山区的森林和村落,导致成千上万居民的伤亡。特别在乱砍滥伐树林的地区,对此种天灾尤为敏感,亟须大力防护,使水土资源都能得到持续的利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外层,是人类环境最重要的部分。它既是人类财富的一个重要源泉,又是人类灾难的一个重要根源。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科学家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提高了对地壳运动规律的认识。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大块地壳物质(板块)在地幔的塑性层上的缓慢运动,一方面导致矿产资源富集,使各种矿产在地壳中的分布分别变得相对集中,便于人类对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极为重要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又导致地震、火山爆发、滑坡等灾难性事件时有发生,对生态环境产生相当大的危害,使人类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当然,就总体而言,地球的这种运动  相似文献   

19.
电子垃圾何去何从?这是电子信息时代给环保带来的新挑战。液晶显示器电脑带动起新一轮PC消费热潮,在我们享受液晶显示器所带来的低辐射、低能耗等优点的同时,一个尖锐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越来越多的废旧电脑形成大量的电子垃圾,放任自流地侵蚀着环境。环境专家疾呼:废旧电脑所造成的电子垃圾已经拉响环保警报。电子垃圾增速惊人 有关资料显示,近两年来,中国每年电脑销售上千万台,未来5至10年的年增量更被业内人士估计为25%左右,当前,旧电脑的淘汰量估计为每年500万台以上,作为网络时代的高科技垃圾,已经成为地球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正>塑料是人类的重要发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电子产品、汽车、消费用品、包装等方面,这些塑料使用之后,一部分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收集处理而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破碎、腐化,给地表水、土壤和海洋等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环境问题。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约3亿吨塑料垃圾,其中超过800万吨的塑料进入海洋,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会逐步破碎并形成大量微塑料颗粒,其中含有和吸附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累积,最终可能进入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