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     
《环境》1996,(9)
最近,辽宁省沈阳市环保法庭正式成立,该法庭为市中级法院的派出机构,设在沈阳市环保局。它的成立,将加大执法力度,使环保案件得到及时审理,有效地解决沈阳市环境监督、执法中的一些问题。沈阳市环保法庭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和法制宣传教育,健全执法程序,依法办理非诉讼行政执行案件,协调处理环保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无锡专门化环保审判的实践背景及进展进行了探讨,认为无锡环保审判模式下的制度改进和成效在于:大胆探索、创新务实,立足解决实际问题;环境司法提前介入,提升环保执法效率;两级法院会商案件,确立了良性发展工作模式;环保审判模式逐渐成熟。总结无锡环保审判经验,指出无锡环保法庭发展建立的环保审判模式,符合国际上环保法庭的主要原则和特征,其充分结合我国环境司法特点及无锡当地环境保护需求,在实践中展现出鲜明活力。无锡环保审判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可为其他地区更好地将司法手段运用在环境保护领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水平,有问题就要有解决方案,行政执法、自力救济与诉讼保护相结合,环保法庭应运而生。但专业性较强的环保法庭如何在全国设立成为讨论的热点和争议点。建立层级完备、制度健全、体系完善的环保法庭,重视量化环境标准,培养专业人才,设置跨区域集中管辖权,调解与审判相结合,将是我国环保法庭创设中考虑的重点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环保法庭的进展及面临的困难,提出需要向全国推广运行比较成功的环保法庭经验,排除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将市场调节的"无形之手"和政府引导的"有形之手"结合起来,推动审判制度变革和创新,推动环保法庭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5.
瑞典土地和环境法庭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土地和环境法庭制度在其国内的环境纠纷解决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1969年《环境保护法》颁布以后,水法庭得以建立,并逐步演化为环境法庭以及现在的土地和环境法庭。土地和环境法庭、土地和环境上诉法庭共同组成了瑞典的土地和环境法庭体系。对当前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组织的建设而言,瑞典的土地和环境法庭制度能够从立法先行、扩大管辖权、提高判决的执行力等方面为我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28(3):15-16
本文首先分析了市场经济对我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挑战,介绍了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建设生态城市的环境问题,然后为探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保护机制和环境保护手段,论述了环境保护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政府行使环保职能的比较优势及其可供选择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环保治理工作一直是我国建设中重点关注的内容,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环保治理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我国目前的环保治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障碍,环境保护力度很低。我们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进步,我国必须将环保治理作为当代社会的重要工作,全面做好环保治理,优化环境建设。本文通过对我国环保治理工作进行研究,围绕如何加强我国环保治理提出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8.
环境审判庭是否“超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贵阳市在去年底分别在中级法院设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和基层法院设立环境法庭后,今年5月6日,受太湖蓝藻事件催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亦设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庭,并在辖区内五个基层法院成立了环境保护合议庭,负责审理辖区内涉及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并承诺对于环保案件当天立案,无假日审案和24小时全天候执行.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国家级新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水、大气和城市生态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以四川天府新区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具体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环境应对策略,包括确立以资源环境承载为基础的新区规划体系和发展理念;提升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走经济社会与环境融合发展之路;强化制度保障,加强环保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建立联动机制等。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我国国家级新区建设与发展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环保工作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环保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环保与经济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20多年来,企业环保工作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新世纪要做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全面正确地分析新世纪企业环保面临的形势和工作特点,并以全新的环境管理概念搞好企业环境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在大力倡导环境保护的今天。环保监察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我国先后出台了各种环保监察能力建设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减少环境的污染问题.但是仍然有些地方的执行力度不够.这也是环境监察管理部门所面临的比较严重的现象。因此,加强环保监察能力的建设,确立环保监察的目标与期待对维护我国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环保监察能力方面的现状,然后具体阐述了如果加强环保监察能力建设和监察的目标与期待.希望对今后的环保事业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吴勇 《环境保护》2014,(16):22-25
根据新的《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环保法庭受理的案件主要是环境民事私益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环境诉讼里,举证责任分配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环境法目的的实现和环境诉讼程序价值的发挥。文章分析了环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应当遵循的原则,就环境民事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两种类型,分别探讨了举证责任的核心和责任分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逐步加剧,公民的环境意识逐步得到提高,因而环境案件日益增多,如何及时、准确处理日益增多的环境案件,成为我国环境司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环境保护机构,对处理日益增多的环境案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仅靠环保部门处理日益增多的环境案件存在许多弊端.为了更有效地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发挥法制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笔者认为,我国除了要进一步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外,还需在各级人民法院设立新的审判机构——环境法庭.目前,环境案件的处理大多是由环境保护行政管  相似文献   

14.
节能环保是我国宏观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环境至关重要。同时节能环保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依然存在着问题,本文主要对企业节能环保发展现状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力求不断深入节能环保理念,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潮安县当前环境信访的特点和成因的分析提出治标治本,从源头上做好信访案件的调处工作;防止越级上访,坚决控制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信访热点问题的预警和排查;完善群众环保信访案件上访联网;建立健全环保信访案件齐抓共管的格局;加大环保信访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民环保素质;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信访干部的作用等制度的环境信访工作思路,落实措施进一步提高环境信访质量,解决群众环境信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正>低碳环保背景下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生存空间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走向绿色环保的道路。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也在贯彻低碳环保理念,实现低碳环保发展。《中国绿色建筑2018》是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组织编撰的第11本绿色建筑年度发展报告,力求在全面系统总结我国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指导我国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评价、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环境纠纷、侵权问题日益凸显,而传统的诉讼在保护环境方面显得软弱无力,为了有效保护环境,维护最广泛社会公众的环境权益,我国建立健全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自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境资源案件大量增加,但是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件数量并没有出现预想的大爆发,特别是由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并不多,本文就其中产生的原因及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中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以朝阳市为例,分析了环境信访投诉案件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环保前置审批制度落实不到位、相关部门执法尚未形成合力等,并针对朝阳市环境信访与投诉案件的形式和特点,提出了将环保工作纳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控制源头审批、建立完善信访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解振华强调指出,一定要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正是发展与环保矛盾突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要快速发展,我们要在保证实现中央制定的发展目标前提下做好环保工作。我国现阶段面临着复合型、压缩型的环境问题,西方国家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建设中逐步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在短短的时间内都出现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不是采取单一的措施就能做好的,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的指导思想要明确,发展是第一要务,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做到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控制大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仍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政府、企业、民众和环保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采取措施,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