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也是人类一切生活与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随着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对于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未来人类的生存。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措施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服务的核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刚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Z1):70-72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 ,包括由自然生态过程产生并维持的环境和资源条件。目前已有的生态系统服务核算方法可以分为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  相似文献   

3.
济南炼油厂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益分析济南炼油厂林广田人类与环境构成的体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多元结构的平衡体系。环境与经济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又对自然生态和环境质量造成破坏。因此,...  相似文献   

4.
陈之泉 《环境》2001,(4):13-14
传统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无法估量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又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资源在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大量污染。环境的破坏、污染的产生,使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人类生存的空间越来越感到狭窄。按照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经济过度地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只要人类存在,生产活动就不会停止,消耗资源的现象也不会终结,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会越来越严重,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总会有一天被耗之于尽。  相似文献   

5.
劳娃 《环境保护》2013,41(2):62-64
人类发展到20世纪,科技发展使得社会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面貌,人类得以享受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便利生活.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伴随着诸多的环境问题,如一些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对空气、水体、土壤等造成的污染,已非自然生态所能自我净化或修复,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6.
保护环境,不仅是我们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在现有环境中生存的要求。然而,当前大量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损害自然生态的平衡,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不可避免地遭受影响,甚至部分地区由于水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不足的现象。由此可见,改善环境问题成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对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工程设计关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缘起于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指导下形成的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一般指人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以环境为中介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也是人类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对待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依靠着大自然所给予的丰富资源不断改善生活。然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又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变化了的环境,又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存,产生了不良影响。温室效应就是当前的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矿物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CO_2和其他温室气体所致。在地球上,地区不同,自然环境各异,人类的活动也不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差别很大。而集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必然对其局部地区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对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服务的划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刚 《环境保护》2000,(6):41-43
生态系统服务是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包括由自然生态过程产生并维持的环境和资源条件,因此为生态系统服务划价具有我项理论和实践意义。生态系统服务的划价方法有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此领域的工作刚刚起步,急待深入和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烨 《环境保护》2013,(Z1):70-71
生态文明观的诞生是人类文化战略的转变,是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建设生态文化需要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环商"是21世纪人类全新的环境保护文化和环境保护理念。新世纪需要新健康,包括地球健康和人类健康。通过传播和普及科学的环商文化、环商道德,提高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命质量,是人类的终极目标。环商概念的提出是生态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自然·水·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向自然界的索取不断增加,对自然的干扰也逐步加剧,致使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受到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紧张。为此,人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以免人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水是自然界的重要因素,和人的生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由于用水量不断增加和用水不当,一些地区出现水资源危机,人在和水旱灾害进行抗争中,也出现了由于措施不当带来的人为加大灾害的问题。因此,人必须在处理好与自然关系的框架中,认真处理好与水的关系,以保障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Ecosystem service concepts can offer a valuable approach for linking human and nature, and arguments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 Despite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topic,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concepts for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has been hampered by the lack of practical definitions and methodologies. In this study we review and analyse the current literature and propose an approach for assessing and valu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water management. In particular, to study the link between multiple pressures, ecological status and delivery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aquatic ecosystems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of measures or future changes. This is of interes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iver Basin Management Plans under the 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We provide a list of proxies/indicators of natural capacity, actual flow and social benefit for the biophysical assessment of the ecosystem services. We advocate the use of indicators of sustainability, combining information on capacity and flow of services. We also suggest methods for economic valua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 for each service and spatial scale of application. We argue that biophysical assessment and economic valu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jointly to account for the different valu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ecologic, social and economic) and to strengthen the recognition of human dependency on nature.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be used for assessing the benefits of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U water policy.  相似文献   

13.
以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建区10年的管理实践为例,论述了应以“小流域生物圈”为指导思想,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从而体现保护、科研、开发相结合,保护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资源,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经济朝着深度化的方向发展,休闲养生的度假形式逐渐取代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养生旅游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旅游新热点,对养生旅游度假区自然养生环境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生态自然、以人为本和养生空间情景化的设计理念,使人与自然相融合提供休闲放松的生活环境;自然养生环境中地形设计可以让人们体会不同地形给人带来的直接感受,实现不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养生环境;从水景设计、园路广场设计和文化景观设计三种不同角度对自然养生环境的水景观进行设计,使人们在养生度假区中感受到活力四射的水景观氛围。  相似文献   

15.
三峡中坝遗址剖面中汞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三峡中坝遗址是我国目前仅有、世界上也罕见的"通史式"遗址。它不仅蕴藏着大量的文化内涵,而且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自然环境演变信息。我们对遗址剖面地层中汞的含量和垂直分布变化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发现该剖面地层中汞含量高,这与遗址沉积物中硫含量高、复杂的区域地质构造条件以及频繁的人类活动有关。同时发现,汞含量在地层中呈垂直波动变化,这反映了该地区人类生产活动、气候条件、植被状况和剖面沉积物粒度大小等的影响,即与该地区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演变有相当关系。遗址剖面中汞的含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该地区人类活动的进程和自然环境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材料产业是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责任者之一,并由此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传统材料产业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危机,阐述了环境友好型生态材料的内涵与研发内容,说明只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了解与掌握发展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技术途径,大力推广其研究与应用,才能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自然保护地具有生态和文化双重价值,文化景观作为自然与文化的交界面,如何识别其价值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至关重要。以泰山为例,通过古籍文献和实地勘察等方法,从历时性角度对泰山的文化景观价值演变进行剖析。研究发现,泰山文化景观价值经历了山岳崇拜的自然价值、君权神授的政治价值、佛道信仰的宗教价值、祭祀游居的民俗价值及保护利用的综合价值五个阶段。结论认为: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价值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名山自然保护地的文化景观价值演变是从自然到文化再到综合、从御到民、从单一到多元、从分离到融合的过程;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思想基础、环境条件、行为方式及空间结果四部分,具有鲜明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特征。文章还对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价值的识别策略进行了讨论,为相应类型的国家公园和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中作者引用并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针对人类活动与自然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恶性循环所提出的一系列战略和策略思想,给出了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概念模型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内涵。明确地提出了寓于环境之中的各种自然物质资源和以其为载体的环境资源是相互依存、彼此作用的统一体,以及这两类自然资源价值属性的表现形式;分析了人们无偿地向大自然索取、耗用甚至掠夺这两类自然资源的错误认识及价值观,进而就环境问题的三大层次阐述了人们应持有的自然资源价值观,提出应从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安排用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再生的投资,建立自然资源再生产过程,并与人类自身再生产和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相适应。在这个理论前提下,作者认为不宜把环境保护列为“社会公益事业”,而应将其归属于自然资源再生产的范畴,并在文章的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9.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甚至一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发生都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对黑龙江省自然环境的影响,明确了人类活动在这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顿坚持机体哲学的观点,即价值本身是某种自然资料所形成的。其属性是由自然创造的,而非人所给予的。自然资料所形成的价值是第一性的,属于自然价值。它是人意识判断的基础。由于自然资料被生态系统本身所承载,它也就是一种客观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