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海岸盐沼植被演替的遥感图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江苏海岸盐沼陆地卫生影像资料的分析和必要的野外调查,研究了海岸人工栽植的先锋植被-互花米草历年的面积变化,揭示了盐沼植被从先锋植物群落到可垦指示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以便全面掌握江苏海岸盐沼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海岸盐沼环境。  相似文献   

2.
作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参数选值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本文以珠江三角洲西北江网河区的感潮河道为例,在考虑潮位、污染源概化方式、设计流量、综合衰减系数、本底水质浓度参数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感潮河网一维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分析和探究感潮河道不同参数对于水环境容量的影响,从而为感潮河道水环境容量计算的参数选值提供一个理论和经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感潮河道的水环境容量与潮位呈现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某些潮位变化时段,水环境容量的相对降低幅度会大于潮位的相对下降幅度,说明水环境容量会受到径流和潮流的共同作用。对于不同参数变化下的水环境容量,顶点排放远大于均匀和中间排放,而均匀和中间排放比较接近,这主要与不同污染源概化方式所引起的污染物稀释衰减程度有关。在不同的污染源概化方式下,设计流量、综合衰减系数和本底水质浓度的变化对于水环境容量的影响会不同,当COD综合衰减系数的取值≥0.28 d-1时,设计流量对于水环境容量的影响会变得很小;当COD本底水质浓度的取值在22 mg·L-1前后,设计流量和综合衰减系数对于水环境容量的影响会产生较大的差别。故在对感潮河道水环境容量的参数进行选值时,要注意参数变化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不同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地段昆虫和植物群落特征参数、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按不同营养层类群、栖息型类群和重要目分别进行了昆虫多样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草原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生态演替中昆虫不同类群多样性间以及多样性变化与植物、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昆虫多样性随草地沙化的加重而降低,以直翅目、膜翅目和食叶类群的下降率最大;随草地的恢复昆虫多样性趋于增加,以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及捕食类群增长率为大.寄生类群和捕食类群多样性取决于植食类群多样性;杂食类群与地栖性类群成显著性相关.影响昆虫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植物种类、层次结构、盖度和表土层厚度、坚硬度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攀援角度对藤本植物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攀援角度裂叶牵牛叶片中10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攀援角度处理对裂叶牵牛叶片的金属元素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攀援角度对Ca、K、Mg、Fe、Mn、Zn、Cd含量影响显著.大量元素对攀援角度的敏感性小于微量元素.随攀援角度增加(从0°到90°攀援角),叶片Mg、Zn和Mn含量显著增加,而Cd含量显著下降;K、Ca、Na和Fe含量呈"U"型变化趋势;从30°到90°攀援角,Pb含量呈增加趋势;Cu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攀援角度与Mg、Zn、M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攀援角度与Ca、Na、K、Fe、Cu和Pb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10种金属元素中呈正相关的元素多于负相关元素.其中,Mg、Zn、Mn和Cd在金属元素之间的协同或拮抗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CI-203叶面积分析仪和CI-301CO2气体分析仪分析4个能源甘蔗品种分蘖期和伸长初期不同叶位层叶片的形态特征和光合气体交换特征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不同叶位层间叶片形态、光合气体交换特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分蘖期和伸长初期蔗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长宽比等叶片形态参数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等光合气体交换特征参数均表现为随着叶位的下降,自上而下逐渐变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分蘖期第3叶的叶宽和水分利用率及第5叶的叶宽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而伸长初期第1叶和第3叶的叶面积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图8表4参15  相似文献   

6.
浙江千岛湖地区苦槠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千岛湖地区不同大小岛屿为样地,对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叶片虫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地区苦槠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为16种,但取食频率不同.取食频率和取食部位对叶片危害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缘食状、掏食状、顶食状、阴面食状和叶中脉状对植物叶片的影响更大.16种取食状中,缘食状和顶食状、缘食状和阴面食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缘食状与大孔状、顶食状与大孔状、顶食状与掏食状、阳面食状与阴面食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苦槠叶片被昆虫取食的频率为84%,但绝大多数受害程度低.  相似文献   

7.
5种喀斯特生境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喀斯特地区几种不同生活型植物——常绿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竹叶椒(Zanthoxylunarmatum DC),落叶植物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 Muell.),草本植物石上莲(Oreocharis benthamii Clark var.reticulata Dunn),草本植物单枝竹(Monocladus saxatilis Chia,Fung et Y.L.Yang)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叶片厚度、气孔密度、气孔结构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发现差异较大:竹叶椒角质层较厚,红背山麻杆的叶片较厚,单枝竹叶片上下表皮均有气孔,桂花气孔密度最高,石上莲的气孔纵径最长.结果表明:1)喀斯特生境植物存在着普遍的抗旱功能性解剖结构,用以适应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干旱气候;2)不同生活型植物对干旱选择的策略不同.表3参20  相似文献   

8.
梅树经氟化氢熏气后,离区纤维素酶活力升高,这可能是某些植物受大气氟污染后产生非正常落叶的原因。熏气前喷洒生长调节物质,可以相对降低纤维素酶活力,有效地抑制大气氟污染产生的落叶效应。  相似文献   

9.
吴涛  耿云芬  柴勇  郝佳波  袁春明 《生态环境》2014,(10):1586-1592
藤本植物生活环境的时空变化较为剧烈,为适应异质性生境常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其形态解剖结构及光合生理特征被认为能很好地体现对异质生境的适应。为了明确藤本植物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对不同生境光强的响应策略,以木质藤本三叶爬山虎(Parthenocissus himalayana)为对象,采用光合仪测定和解剖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哀牢山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外(全光照)、林缘(遮荫)和林内(荫生)3种自然生境中三叶爬山虎的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征的变化,以期阐述三叶爬山虎对不同光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及策略,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及群落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林内到林外随着生境光强增加,叶片厚度(157.77~299.17μm)、上表皮厚度(21.30~28.40μm)、栅栏组织厚度(30.83~124.65μm)、栅栏组织细胞面积(430.95~652.97μm2)显著增大(P〈0.01),栅栏组织细胞长度(29.23~49.54μm)和周长(86.58~155.17μm)、下表皮厚度(16.14~19.01μm)、气孔长度(24.13~27.10μm)和气孔密度(86.20~129.41个·mm-2)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栅栏组织细胞宽度(19.67~22.81μm)在3种生境中无显著差异。叶片解剖结构性状的平均可塑性值为0.37,其中最大值是栅栏组织细胞长度(0.67),最小值是气孔长度(0.11)。光饱和点(201.27~1299.17μmol·m-2·s-1)、光补偿点(3.86~29.88μmol·m-2·s-1)、饱和光强最大光合速率(2.20~12.03μmol·m-2·s-1)、暗呼吸速率(0.17~2.19μmol·m-2·s-1)、CO2补偿点(83.01~237.26μmol·m-2·s-1)、饱和CO2最大净光合速率(2.07~25.49μmol·m-2·s-1)、光呼吸速率(0.36~7.57μmol·m-2·s-1)、初始羧化效率(0.006~0.035μmol·μmol-1)随着生境光强的增高呈上升趋势,而表观量子效率(0.067~0.031μmol·?  相似文献   

10.
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对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有极大的威胁,利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抑制有害植物生长或开发植物源除草剂,是减少化学除草剂对环境负面影响的良好措施。常见树种巨桉(Eucalyptus grandi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核桃(Juglans regia)叶片所含次生代谢物质对植物和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化感潜力,可能会在入侵草本植物的防治上起到重要作用。选用巨桉、香樟和核桃凋落叶,分别制成不同浓度水浸提液,结合培养皿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通过测定三叶鬼针草发芽率、发芽速度、幼苗植株鲜质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综合评价3个树种凋落叶浸提液的作用效果。巨桉和香樟凋落叶浸提液可显著抑制三叶鬼针草的发芽。三叶鬼针草地上部分鲜质量明显受到高浓度巨桉凋落叶浸提液的抑制,而香樟和核桃凋落叶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微弱;3个树种凋落叶浸提液对三叶鬼针草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巨桉凋落叶浸提液处理三叶鬼针草抗氧化酶系统表现出"钝化"响应,而其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增加;对巨桉和香樟凋落叶浸提液而言,三叶鬼针草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浸提液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在核桃凋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则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效应。总体来看,3个树种凋落叶含有干扰三叶鬼针草生长的物质,但效应因树种和浸提液浓度而异。相比较而言,巨桉凋落叶浸提液的综合抑制作用最强,香樟次之,核桃最弱。  相似文献   

11.
等高固氮植物篱中套种桑树的桑叶产量及生物产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套种在等高固氮植物篱中的桑树(植物篱桑)和地埂桑全年的桑叶产量和生物产量、树势、桑叶营养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篱桑各季的桑叶产量和单叶面积分别比地埂桑高114.3%-180.6%、7.8%-56.6%;全年株总片叶量、株冬条重、株枝叶总量分别比地埂桑高157.0%、294.3%、186.6%;单叶重除晚秋桑比地埂桑高4.1%外,其它各季高27.6%-66.5%;植物篱桑的树势极显著优于地埂桑,其有效条数、平均有效条长、平均粗和平均每m条着叶的数分别比地埂桑高84.8%、29.5%、39.0%、15.5%;植物篱桑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于地埂桑;二者桑叶的营养成分高低则相差不大。表5参16。  相似文献   

12.
SPOT遥感数据在崇明东滩景观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崇明东滩这一河口潮滩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ERDAS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结合地面景观类型调查,对其1988年和2002年的SPOT遥感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对监督分类结果进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纠正,得到精度较高的崇明岛东部海岸带的景观图,并可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各种景观特征的定量分析和景观变化研究。最后讨论了不同研究目的对景观分类精度的要求,以及所采用信息源的分辨率能够划分至最细的景观要素类型。  相似文献   

13.
垂直面绿化植物遮阳系数与叶面积指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分析了农业研究中提出的叶面积指数LAI与用于建筑节能领域的垂直面绿化植物叶片遮阳系数SCPVW两个概念的异同和各自的应用范围。指出城市绿化采用水平或垂直绿化方式时,由于下垫面差异,植物叶片的遮阳系数应当分别采用LAI和SCPVW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4.
选择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具有代表性的4种林冠层附生植物:白背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瓜子金(Dischidia chinensis)、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山蒌(Piper hancei)及其主要宿主植物:厚壳桂(Cryptocaryachinensis)、荷木(Schimasuperba)、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宿主植物与附生植物的叶片形态结构差异显著。相对于4种宿主植物,4种附生植物叶片无蜡被,比叶面积大,且具有含水量高,上下表皮厚度增加,气孔密度、气孔面积减少等特征,有利于叶片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贮存和利用。着生在林冠层不同部位的附生植物的叶片形态结构特征随着光合有效辐射、温度、湿度等微环境因子的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位于冠层顶部的瓜子金和蔓九节叶片小而厚,含水量高,气孔密度低且覆盖角质膜,更适应冠层顶部高温、低湿、高光照的环境;位于冠层下部的白背瓜馥木和山蒌叶片相对较薄,气孔面积较大,叶肉细胞分化明显,海绵组织排列松散,更适应冠层中下部低温、高湿、弱光照环境。变化的叶片结构是植物适应环境条件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