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1,13(1):5-6,4
(2 0 0 1年 2月 1 3日 )  一、抓住机遇 ,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和环保意识 ,迎接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挑战当前 ,发展知识经济和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就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 ,实现经济活动知识化转向 ;循环经济则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种经济模式实质上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其特征是“两低一高” ,即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 ,从…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跨入 2 1世纪之际 ,知识经济的大潮迅猛而来 ,它的核心是科技 ,关键是人才 ,基础是教育。一些专家认为 ,知识经济时代是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人类社会的一个新阶段 ,它将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带来一场革命。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 ,知识经济已开始代替工业经济 ,如目前科技发达的美国 ,近年来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知识经济发源于 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高科技革命不但使人类的知识总量迅速增加 ,而且使得人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一…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科技必须先行,知识必须创新。这是人们的共识。近年来,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显示出勃勃生机,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就是知识经济。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所以,陕西环保事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施“知识经济”战略。1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是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而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今后提高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的人类社会正悄然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开始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谓知识经济,也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按照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的提法,它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据此定义,知识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诸要素中处于核心  相似文献   

5.
时代呼唤循环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格平 《环境》2001,(1):8-9
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就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和丰衣足食经转向;循环经济则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自从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相对于知识经济而言,我们对循环经济动态和趋势的关注和研究显得更加不够。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建设和发展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我省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大,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亦大,生物资源不断减少,已经危及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  相似文献   

7.
华丰煤矿循环经济园模式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就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转向;循环经济则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对我国来说,促进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结合,建设循环经济或生态工业园区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之必须。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通过煤矸石、矿井水等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春天是万物更新的季节。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牵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国土地区司、中国农业部农业区划办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合组织的、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同志主持下撰写的《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 ,最近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她不仅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 ,也为新千年自然科学宝库增添新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资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 :资源短缺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  相似文献   

9.
行整治和恢复是十分必要的。表7参2X37X一39 9902158资源环境科学虚拟创新环境的探讨/孙九林(中科院自然资源综考会)//资源科学/中科院自然资源综考会一1999,21(1)一1~8 环信N一2 知识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灵魂。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创建虚拟知识创新环境是实现资源环境科学知识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资源环境科学的虚拟创新环境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构思下,利用计算机和相关技术及设备来构建和体验资源环境虚拟环境的系统,它是对资源环境系统现实世界的仿真。它在资源环境信息科学支持下,由计算机设备生成,并通过视、听、嗅觉等作…  相似文献   

10.
今天你被信息化污染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祖敬 《沿海环境》2001,(11):18-2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时代,作为信息化社会标志的计算机也愈来愈广泛地为人类所掌握和利用。计算机的便捷和高效适应着高技术社会的快节奏,提高着社会的生产力,使人们创造着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同时,在经济时代,信息是无形财富,是战略资源,但大量无用信息是灾难。“信息污染综合症”正悄然侵袭并快速蔓延、也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计算机:污染我们的环境工业文明对资源的疯狂掠夺…  相似文献   

11.
我们正处在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生产方式从资源消耗性的粗放经营向节约型(生态型)的集约经营转变的重大变革时期。为了使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工业(企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改...  相似文献   

12.
陈之泉 《环境》2001,(4):13-14
传统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无法估量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又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资源在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大量污染。环境的破坏、污染的产生,使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人类生存的空间越来越感到狭窄。按照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经济过度地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只要人类存在,生产活动就不会停止,消耗资源的现象也不会终结,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会越来越严重,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总会有一天被耗之于尽。  相似文献   

13.
“九五”期间资源科学技术重大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概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石。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据世界资源研究所估计,现代人均每年消耗的所有自然资源为45~85t,在经济发达国家产生100美元的收入需要300kg自然资源。由于人类过度地消耗资源,引起了全球的资源短缺。世界很多重要矿产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土地沙化、退化,生产能力持续降低。森林赤字、草地被破坏,物种灭绝时有发生。有人估计平均每天要损失100个物种。人类活动加剧,淡水资源、能源供应不足。目前世界上大约有60个国家缺乏淡水供应,已成为地区性问题。未来资源宝库---海洋资源面临浩劫,60%的鱼类资源已处于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下半叶,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两起令人瞩目的事件。一件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另一件是,以环境保护为特征的绿色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汹涌而起的绿色浪潮,又使人类文明走入了绿色文明时代。它比知识经济影响更为深远而广泛,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而且也影响着人类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政治结构。最近德  相似文献   

15.
刘思源 《环境》1995,(10):17-17
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及信息。按资源的属性特征,可将其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种。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及环境资源属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信息、管理方式、劳动力、人才、资金等则属于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属硬资源,它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资源属软资源,通过其作用于硬资源对经济起增值作用。由于各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也有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1 资源垃圾化 自然资源是自然介质中可供人类认识、加工利用并具有开发利用经济价值的各种物质要素及其综合体。社会化大生产促使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造各种产品的同时必然伴随各种固体废物的产生,各种产品消费后也会产生许多废物,最终把产品变为废品。人们把这些固体废物统称为垃圾,把受技术水平限制造成资源损失和最终变为垃圾的过程,称为自然资源垃圾化。随着自然资源不断开发利用和社会文明的发展,特别是人口高度集中和城市化迅速发展以及刺激性消费政策的实施,世界各国垃圾剧增。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新增垃圾419.49万吨,人均日产垃圾0.81千克,人均年产垃圾301.88千克,垃圾的产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24%,高出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的2.5~3倍。垃圾的增加使处理日趋困难,成为现代都市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述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森林以及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对人类有使用价值;稀缺性的自然资源有交换价值。树立资源价值观念,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经济命脉,但能源的碳耗用量高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节约利用能源,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人类能源在后石油时代的必然方向。在后工业经济时代,能源战略同时承载着减排和低碳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任何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来源于生产实践与社会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间,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和社会需要的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因而逐渐产生了自然资源数量耗减、质量退化和环境生态失调等种种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讨论。资源经济学就是人们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它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经济课题。资源经济的考察研究是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一部分,也是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资  相似文献   

20.
发刊词     
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水、土、空气、动物、植物、微生物、矿产、海洋等,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当前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激增,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一方面充分发挥了自然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自然界的某些消极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自然资源的研究就成为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三大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