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武深秋 《安全》2004,25(6):35-35
苯是无色透明、有强烈芳香味的易燃液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8%。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遇明火会引起回燃。不溶于水,比空气重,比重约为空气的2.7倍,蒸气往往漂浮于地表及下水道、沟渠、厂房死角等处,有潜在的爆炸危险。苯属中等毒类,  相似文献   

2.
正己烷,俗称白电油、除白水等。常温下为微有异臭的液体,易挥发,蒸气比重为2.97;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能与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进而引起燃烧爆炸。  相似文献   

3.
氰化氢(HCN)X文名称:Hy(]lx,(3yanacghHydIDg6ncyamde通用或商用名称:氢氰酸一、理化特性外观气味:无色气体或液体,有苦杏仁昧。相对密度:蒸气0.932;液态0.687620℃/4t)熔点:-13.2℃沸点:25.7℃闪点:-17.78℃(CC)自燃点:537.78T蒸气压:53.33kPa(9.ST)爆炸极限:下限:5.6%;上限:40%溶解性:与水、乙醇相混溶,微溶于乙醚。危险性:很危险Q通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温度达到50℃-60℃时可在痕量碱的催化下引起聚合。与乙酸能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氰化氢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水、水蒸…  相似文献   

4.
甲醛(HCHO)英文名称:Formaldehyde通用或商品名称:福尔马林一、理化特性外观气味:无色透明气体或液体,有刺鼻气味。相对密度:气体1.067;液体0.815(-20℃/4℃)。水溶液1.03;蒸气1.075熔点:-92℃沸点:-19.5℃闪点:含37%游离态甲醇85℃,含15%游离态甲醇50℃;自燃点430℃。蒸气压:436.77kPa(20℃)爆炸极限:下限:7.0%,上限:73%溶解性:极易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苯。危险性:气体很危险,蒸气中等危险,通明火或电焊火花温度达到闪点以上会引起燃烧。当甲醛水溶液加热至高于闪点温度时,有潜在爆炸危…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9.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风险提示高度易燃,与胺、亚胺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理化特性】浅黄色粉末。微溶于水、乙醇、氯仿,不溶于乙醚,溶于丙酮。分子量186.21,熔点207℃(分解),相对密度(水=1)1.4~1.45。主要用途:用于橡胶、聚氯乙烯等塑料发生微空孔,制造微孔塑料。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高度易燃,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活性反应】与胺、亚胺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碱、酸或酸雾、氯化锌接触将迅速起火燃烧。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相似文献   

6.
吴地球 《劳动保护》1997,(11):40-41
打火机是靠磨擦火石产生火花,点燃丁烷气着火。在生产打火机中要使用大量丁烷。丁烷是一种无色易燃气体(压力下呈液相),有轻微的不偷快气味,易溶于醇和氯仿。其闪点为一60℃(闭杯),自燃点405℃,在空气中最易引燃的浓度为3.l%,爆炸极限为1.9%一巴.5%,丁烷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燃烧、爆炸性混合物,通火源就有燃烧、爆炸的危险c在生活中,因打火机质量不好,或使用不当造成的事故时有所闻.而生产打火机发生火灾更不时出现。1995年9月2日,广东顺德市桂洲镇红旗管理区竹山电器厂打火机车间发生大火,烧死22人,烧伤49人,烧毁厂…  相似文献   

7.
武深秋 《安全》2005,26(6):44-44
无机氧化剂本身不燃烧,引起它着火爆炸的原因:一是它的包装着火,如三合板圆桶、塑料袋、木箱等;二是混触物着火.两种情况均能引起氧化剂快速分解、放氧,以致发生分解性爆炸事故.有些不稳定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氯酸钾等受热时能迅速分解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8.
正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或爆炸、闪点≤60℃的液体称为易燃液体。评价液体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可以按液体的下述物理化学性质来进行。(1)闪点和燃点闪点和燃点是鉴别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标志,闪点和燃点越低则越易引起燃烧。对于易燃液体,由于燃点和闪点很接近,一般只差1℃~5℃,因此在有关资料中只标记闪点而不标记燃点。对于可燃液体,其闪点在100℃以上的,它们的闪点和燃点之间相差30℃以上。在生产中控制在燃点以下,即可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苯(C6G6)英文名称:Benzene一、理化特性外观气味:透明无色液体相对密度:蒸气2.77;液态0.878715T/4℃)熔点:5.51℃沸点:80.093℃-80.094℃闪点:-11.11℃(CC)自燃点:562.22℃蒸气压:13.33kPa(2.1℃)爆炸极限:下限:1.4%,上限:8.0%溶解性:0.laplop水(25℃),与醇、氯仿、醚、二流化碳、丙国、油类、四氯化碳、冰乙酸混淆。危险性:通热或明火易着火,能与氧化物如BrFS、Cb、CIu、Q、乙、高氨酸盐、o0、(川Cb+mlQ)、(0at十高锰酸盐)、(抑qo十醋酸)、N&Q发生强烈反应。苯蒸气接触明火时…  相似文献   

10.
2001年8-11月国内安全事故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了2001年8-11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等。统计表明,在660起事故中,矿业事故最多,占66.7%,平均每天3.7起事故,其次是交通事故(15.0%)、爆炸事故(9.1%)、其他事故(4.8%)、毒物泄露和中毒(2.4%)、火灾(2.0%)。660起事故共死亡1704人,伤2754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矿业事故53.4%、交通事故33.9%、爆炸事故6.0%、其他事故4.9%、泄露中毒1.2%、火灾0.6%;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泄露中毒46.5%、交通事故32.7%、爆炸事故11.3%、矿业事故5.8%、其他事故3.4%、火灾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