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谱图对比分析表明,丙烯酰胺成功地接枝到壳聚糖上,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产物的热重-差热(TG-DSC)谱图表明,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比壳聚糖差。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作为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条件为:絮凝剂加入量4.0 mg/L,沉降时间20 min,溶液pH 7。处理印染废水时,与壳聚糖相比,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加入量较少而COD去除效果较好。在废水pH为7、絮凝剂加入量为100 mg/L、沉降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废水COD去除率达41.55%。  相似文献   

2.
ICP法同时测定粉煤灰中二十个常量和微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煤灰中含有多种常量和微量元素,其含量是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ICP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建立了同时分析粉煤灰样品中二十多种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方法,以粉煤灰标样(GBZ27001-88)进行质量控制,对主量元素Fe、Al、Ca、Mg的谱线干扰以加入干扰因子的方法进行校准。分析准确、快速、简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赵建喜  赵丽娜  史翎 《化工环保》2014,34(5):470-474
提出了针对不同工艺的偶氮二甲酰胺(ADC)发泡剂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方案。利用逐层序关系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影响因子,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正逆向指标数据进行初步处理,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ADC发泡剂生产企业进行排名。该研究为ADC发泡剂清洁生产评价提供了一个更加客观和精确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有机硅高沸物和Na2SiO3·9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疏水性的类氧化硅气凝胶吸附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和比表面与空隙度分析仪对该吸附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该吸附材料呈海绵状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294.48 m2/g,孔径分布较宽(为2 ~140 nm),平均孔径为8.95 nm。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吸附材料常温下静态吸附处理质量浓度为10 mg/L的罗丹明B(RhB)溶液,在类氧化硅气凝胶吸附材料加入量50 g/L、静态吸附时间5 h的最佳静态吸附工艺条件下,RhB去除率为98.8%,吸附后RhB质量浓度为0.124 mg/L;采用该吸附材料常温下动态吸附处理质量浓度为15 mg/L的RhB溶液,吸附4 h后开始穿透,吸附7 h后完全穿透。穿透时间较长,表明该吸附材料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铂金坩蜗熔融、银坩埚熔融和盐酸直接溶解方法测定了石灰石中多组分的含量。并同时使用ICP测定石灰石中SiO2、Al2O3、Fe2O3的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定石灰石中CaO、MgO和Fe2O3含量时,采用盐酸直接溶解方法,具有方法简单、分析快速的优点,且准确度能达到要求;在测定石灰石中CaO、MgO、SiO2、Al2O3,和Fe2O3含量时,采用银坩埚代替铂金坩埚熔样,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且准确度亦能达到要求;采用ICP测定标准石灰石样的SiO2、Al2O3和Fe2O3组分具有快速、简单和准确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模拟蒸馏、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聚乙烯副产物聚乙烯蜡进行了表征。在间歇高压反应釜中对聚乙烯副产物聚乙烯蜡进行了热解,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热解温度、停留时间和初始压力对液相产物收率的影响。利用GC-MS技术对液相产物轻质馏分(低于200℃)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乙烯副产物聚乙烯蜡主要由长链脂肪烃(C_(14)~C_(70))组成;热解发生的温度范围为175~490℃;热解温度和停留时间是影响液相产物收率的主要因素;液相产物轻质馏分的碳数分布在C_9~C_(20),主要为α-烯烃(占比32.79%)和正构烷烃,其中单体烃含量最高的是1-癸烯(占比8.46%),它是制备高级合成润滑油聚α-烯烃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7.
周键  王三反 《化工环保》2014,34(5):438-442
采用并联式单极性三维电极电解处理低浓度含钴废水并回收金属钴,比较了二维电极与三维电极的钴离子去除效果,探讨了填充材料、电流、填充比(填充材料与废水的质量比)、废水pH对钴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三维电极对钴离子的去除效果远优于二维电极;在以网状Ti/RuO2为阳极、不锈钢板为阴极并作为主电极、空心钢球为第三极、极间距5 cm、电解时间60 min、电流为0.6 A、填充比为2.5、不调节废水pH的条件下处理钴离子质量浓度为112.3 mg/L的废水,钴离子去除率可达85.6%、电流效率为68.3%;去除钴离子的电化学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