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全文化"一词起源于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爆炸及核泄漏事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事故总结报告中首次提出"安全文化"一词,认为安全文化的缺失是该核电站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亦即人的因素造成了事故。1988年,在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出版的《核电厂基本安全原则》一书中,将安全文化确定为一种重要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2.
张力 《安全》1996,17(1):6-9
核电站安全工程师的职责与知识结构张力(中南工学院)1引言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之后,为了从组织上完善安全概念,加强技术上的核安全监督,世界上一些核电站陆续设立了专门的岗位─—安全工程师,我国大亚湾核电站也设立了这一岗位。本文通过介绍安全工程师...  相似文献   

3.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概念及起源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通过对事故的分析和讨论,确认事故源于一系列人因失误—有意识违反操作规程:为完成汽轮机试验不顾反应堆将进入不稳定状态,眼看要发生事故还想试着把试验做完,最终酿成了一场人为的核灾难。1986年IAEA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提交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审评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概念,随后在1991发表了一篇专著《安全文化》(INSAG  相似文献   

4.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的。其核心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其实质是:安全文化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  相似文献   

5.
“安全文化”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后,为确保核电厂安全运营而提出的管理概念。这个创造性概念的提出,虽然只有20年,但作为这种文化本身,它却与人类历史等长,它使人类趋利避害的古老文化有了恰当的语言表达。正因为这样,1992年,当这个概念从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引入时,国人便恍然大悟,立即意识到安全文化不限于某一地域、某个民族,也不限于某一方面、某个历史阶段,它是人类追求安全的产物,也是人类获得安全的保障,更是人类薪尽火传的手段。于是,学界和媒体便携手共倡,一面广泛传播安全文化;一面立题研究,跳出“核安全文化”的局限,并为安全文化的本土化寻根溯源。  相似文献   

6.
根据核电站30年来火灾和核安全事故统计数据,运用概率风险分析方法对核电站火灾与核安全事故相关性作出定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在APl000核电站中使用的非安全相关压力容器,有的用于核岛,有的用于常规岛。虽然这些非安全级压力容器与核安全无关,但由于它们是压力容器,与常规压力容器一样同样可能存在着爆炸危险,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必将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甚至会影响到核电站的正常运行。AP1000核电站依托项目中非安全相关压力容器的设计技术规格书也是由美国西屋公司编制且采用ASMEⅧ-1规范要求,这些压力容器无疑都是在国内使用。用于核岛的这类压力容器既不属于我国核安全法规HAF601《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监管范畴,也不属于民用压力容器的安全法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11月26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庆祝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安全运行20年。秦山核电站自1991年建成投产以来,构建了独特的核安全文化,积累了丰富的自主创新和安全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核电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核电厂必须充分认识核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特殊性,严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安全的指示精神,持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始终恪守“安全第一”,始终坚持“严、慎、细、实”,以对党和国家、人民、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持之以恒加强核安全工作与安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1986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总结报告"中,首次提到"核安全文化"的概念。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编写了《安全文化》,首次对安全文化进行定义,提出了安全文化的要素,引起了全世界对安全文化的关注,标志着安全文化正式诞生。我国随即对安全文化进行了引进、研究和推广,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将安全文化建设列为重点工程。2008年,国家安全监督管  相似文献   

11.
张力 《劳动保护》1995,(9):15-15
核安全文化的由来与内容中南工学院张力在研究中发现,核电站事故中绝大部分(世界性约为80%,各国情况不尽相同),不是因设备故障,而是操作人员失误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世界核电史上两次最大事故(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相似文献   

12.
核电厂安全目标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核电安全目标的定义,安全目标的分解和应用,提出安全目标是核电站运行的整个核安全管理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实现核电安全目标的纵深防御原则和基本实践。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初,建造了世界第一个试验性核电站,至今已有8000多堆年的运行经验,有着良好的安全记录。但是,也已发生两起严重堆芯熔损事故,即1979年美国三里岛事故与1986年原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核电站安全问题仍是核电发展最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只就核电站安全分析方法与评价标准作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安全信息的角度完善核电站的事故致因机理,并在实践中加强核电站的安全管理,首先以安全信息为视角,以系统安全行为链为主线,建立核电站FDA安全管理信息流系统模型,该模型由运行操作人员、核电站企业、国家核安全局3条子链和1条必要安全信息主链构成;然后结合模型和核电站具体工作流程,分析得到3个子事故域和1个总事故域,并归纳出核电站安全运行各阶段所需的必要安全信息;最后结合事故域,分析模型在核电站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在核电厂建设及运行期间,确保安全是最重要的。核电厂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包括核安全及工业安全两方面内容。毋庸置疑,保证核电厂的核安全应处于首要的地位,但工业安全同样对于核电厂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工业安全事故有可能导致或者诱发核安全事故;二是工业安全监督是提高核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核安全风险一般来说看不到,摸不着,很不直观,但工业安全一般很直观,核电厂工业安全水平高的,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正在建设核电站,对核电站职工和周围居民的安全防护,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去年12月应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核安全防护研究所的邀请.我赴法考察了格拉夫林核电站的安全防护。现将从考察中得来的有关他们在职工安全防护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与成效向阅者作些介绍。 迅速发展的核电生产能力1973年的石油危机对法国经济的影响很大,为了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法国政府于1974年决定大力发展核电站。经过十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1984年底,已拥有核电站13座共41个反应堆,装机容量34,768兆瓦,发电量1818亿度。为1973年的13倍,仅次于…  相似文献   

17.
(1)1993年4月至5月,中国安全科学编辑部与警钟长鸣报编辑部两方负责人在北京、成都两地面商合作创办《安全文化》月末版事宜.决心携手传播“安全文化”,开拓安全文化建设新领域.推动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繁荣劳动保护事业.保护大众的安全与健康.(2)1993年下半年劳动部李伯勇部长曾多次对一些专家、学者和劳动部的领导说,你们要关心学习“安全文化”、“要在研究综合管理体系的同时,学习借鉴安全文化”.它是转变安全生产工作观念和方法的大事.要请些专家、能人研究一下.借鉴核安全文化的经验,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把我们的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在第四次事故高峰中吃尽了苦头,吃尽苦头的中国人在反思中想到了营造可靠的安全保障.于是建设中国的安全文化,在客观上改变人们的生存条件,在主观上提高人们的生存能力被提到了部长们的议事日程,劳动部李伯勇部长说,“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这实际上是为各级领导和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给出了一把解决当前全国事故高发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4年来,运输段在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那么,今后如何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呢?笔者认为笔者应在巩固、发展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行“本质安全”理念建设,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之一。所谓“本质安全”就是: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铁路行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但是,如果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把事故发生率降到很低很低,甚至实现零事故,那么工作中发生事故就是偶然的,而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正在进入紧张的准备之中,活动主题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全国性的安全文化活动,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算起来也进行了20多年,通过多年安全文化的创建,一方面,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大大降低,全国事故死亡人数由2005年的12 7万人,降至2011年8万人以下,说明安全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2011年全国仍发生各类事故34万7 728起,死亡7万5 572人,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张德江副总理在今年初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分析,首要原因是:安全发展理念尚未牢固树立,没有做到发展以安全为前提和基础.这说明安全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