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田作业废水臭氧化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油田作业废水(COD)高、难降解的特点,探讨了废水的pH、COD初始浓度、臭氧投加量和臭氧化时间等因素对油田作业废水的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化对油田作业废水COD去除效果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废水pH、废水的COD和臭氧投加量;当废水的COD为1064.0mg/L、pH为3.0、臭氧投加量为10g/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69.1%;臭氧化处理对低浓度油田作业废水的COD去除效果低于其对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三次采油阶段,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成为了最重要的三次采油技术,目前在很多油田得到大面积的推广。随即产生了大量的含聚合物采油废水,以某油田为例,每年约产生6 000×104m3以上的含聚采油废水[1]。1含聚采油废水的特点及对污水处理的影响含聚采油废水不同于注水开发产生的采油废水,具有水量大、成分复杂和难以处理的特点,具体说来:①含聚废水除含有石油烃类、固体颗粒、  相似文献   

3.
水解酸化-缺氧生物法处理油田废水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解酸化-缺氧生物法对经物化预处理的油田废水进行试验研究.当进水COD为190~230mg/L,水解酸化段和缺氧段停留时间分别为10,48h时,出水COD为75~83mg/L.运用GC/MS分析油田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工艺流程中相对组分变化的规律,表明水解酸化和缺氧法处理油田废水时有协同作用,可有效降解废水中酚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芳烃和BTEX.运用PCR-DGGE技术,考察不同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及其分布特征,初步确定水解酸化和缺氧反应器内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4.
在开采油田石油时,常常会伴随产生一定量的含聚废水,这些有机物中有许多是苯系的多环芳烃,有些物质还会致癌。如果这些污水如不加以处理便排放,将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农田,威胁动植物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必须妥善的处理后排放。目前油田废水的处理和利用已被各大油田放在首要位置,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胜利油田的有机废水,测定其电解工艺参数,对有关实验以及工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氯化钙用于油田钻井废水的净化滇黔桂石油勘探局二公司李进强一、油田钻井废水的性质及处理概况在石油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和新鲜水的耗用带来大量的钻井废水。钻井废水主要以大量钻井液处理剂作用下的粘土颗粒所形成的稳定的胶体悬浮体系存在,并伴含着很高的CODCr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近年来在油田废水处理方面所采用的混凝沉淀、电化学、膜分离、生物法等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油田废水及类似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胜利油田采油废水污染现状及达标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评价了油田采油外排污水的污染现状 ,并对油田主要的采油污水处理技术及其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调研结果表明 :油田采油污水的外排量较大 ,处理达标率很低 ,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采用的大部分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的需求 ,必须研究开发新的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氧化塘技术处理桩西联采油废水和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孤岛采油废水的工程实验获得成功 ,废水最终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某油田含油废水中COD、石油类污染物、悬浮物、氨氮以及挥发酚等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评估了UASB-SMBR组合工艺处理油田含油废水的可行性以及聚四氟乙烯膜的抗油污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含油废水中COD、石油类污染物、悬浮物、氨氮以及挥发酚等各类污染物质的平均去除率均在96%以上,工艺出水水质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膜污染的加重使得膜透水率逐渐降低,但在化学清洗之后透水率恢复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9.
X740.3 9702397天然改性阳离子絮凝一杀菌剂CG一C处理油田废水/张学军(广东工业大学环境资源工程系).二//重庆环境科学/重庆市环保局一1997,19(1)一23一25.29环信X一70 CG一C是天然改性阳离子型絮凝一杀菌剂,由高、中、低分子组成.文章研究了它对模拟油田废水的净化和杀菌性能。试验表明,CG一C型药剂可以实现低剂量下的一次投药同时达到絮凝与杀菌的目的,其杀菌效果优于投放单一杀菌剂。图4表1参6X740.3 97023983种油田常用废泥浆的再利用技术/邓皓…(江汉石油学院应化系)//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一1996,9(6)一11~14环信X一6 钻井废…  相似文献   

10.
油气田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环境中,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本文对油田开发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及其在土壤上吸附/解吸的规律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油田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价了油田采油外排污水的污染现状,并对油田主要的采油污水处理技术及其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调研结果表明:油田采油污水的外排量较大,处理达标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目前采用的大部分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的需求,必须研究开发新的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氧化塘技术处理桩西联采油废水和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孤岛采油废水的工程实验获得成功,废水最终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2.
废水中聚丙烯酰胺的生物降解试验研究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聚合物驱在油田三次采油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聚合物驱采油废水中含有越来越多的聚丙烯酰胺(PAM),由于PAM本身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现有的油田废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给油田采出水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对实验室配制废水中PAM的生物降解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次在试验系统中引入了硫酸盐还原菌,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对PAM有着某种特殊的降解作用,水解工艺可以获得35%~45%的去除效率,为进一步的生物降解去除PAM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电解等技术对油田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悬浮膜进行分离,使其中的油、微生物和固体物与水相分离,使其达到回注用水要求。重点对CFM分离设备的结构及原理加以介绍,以期推进过滤技术的进步,提高油田废水的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效原油降解菌处理油田采出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油田采用废水中原有微生物种群分离驯化出的高效原油降解菌,通过单一菌种高效原油降解菌降解性能实验,高效混合菌正交实验,最佳组合菌株的连续生物处理油田采出水实验,都取得了处理低浓度含油废水的良好效果。这表明在常规物理,化学法处理油田采出水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再空度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油气田废水是危害周边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绿色发展"通道的严重阻碍,文章通过对钻井废水来源的分析,介绍了对废水处理的方法,简单阐述了我国对钻井废水的基本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部分措施,并针对我国油田当前的情况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适于在油田等场合流动处理含油废水的自理系统(装置)。这套系统是针对油田进下作业(洗进,压裂,酸洗)时产生的特定含油废水而设计的,也适于在其他场合处理类似的工业废水,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7.
膜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着重介绍了膜技术在生活污水、油田采出水、造纸废水、纺织印染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膜技术处理废水与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可实现废水回用和有用物质回收的优点。并展望将膜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特别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纳滤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含低分子量污染物的分离,与传统的废水处理过程相结合等技术均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用酵母菌处理油田钻井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Wang Y  Yang M  Zheng S  Zhou X  Shen Z 《环境科学》2002,23(5):72-75
从冀东油田钻井现场采集的受钻井废水污染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到2株酵母菌种(Wickerhamiella domercqii和Candida boidinii)。将这2种酵母菌混合后在pH4.0的条件下处理钻井废水,TOC去除率为40.5%,略高于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在中性条件下的处理效果(35.2%)。分子量的切割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子量为60000以上的有机质中,也有部分有机质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油田废水的处理效率,降低滤后水中油和悬浮物的质量浓度,通过系统优化改造开发了微絮凝加药过滤工艺。筛选确定聚合氯化铝铁和改性淀粉作为本工艺的絮凝剂,最佳投药量为3mg/L,经现场试验考察了本工艺对油田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微絮凝加药过滤工艺滤后水中油和悬浮物去除率平均提高了50%和30%,远优于传统的直接过滤。说明油田废水经本工艺处理可达到油田回注水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种不同的工艺 (隔油 -破乳絮凝 -砂滤、隔油 -水解酸化 -SBR和隔油 -破乳絮凝 -SBR)对某油田采油废水进行了对比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某油田采油废水经隔油 -破乳絮凝 -SBR处理后 ,COD、B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 95 %和 90 %以上 ,出水指标达到了国家含油废水排放标准和回注水标准 ;经过隔油 -破乳絮凝 -砂滤处理后 ,COD和油去除率分别达到 85 %和 95 %以上 ,COD没有达到排放标准 ,油达到了排放标准 ;经隔油 -水解酸化 -SBR工艺处理后 ,COD、BOD去除率分别达到 85 %左右和 90 %以上 ,BOD达到了排放水标准 ,但 COD没有达到排放标准 ,仍需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