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非典”的袭击使人们前所未有地重视个体防护问题,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和健康,提高全民自我防护意识开始深入人心。为帮助读者进一步提高防护意识,正确选择防护用品,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我们以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健康保证为重点,刊发一组军内专家撰写的文章。这些文章有观点、有分析、有实践体会,针对性、指导性强,水平很高,能帮助我们解疑释惑。虽然篇幅长了些,但只要您耐心通读,就能懂得选用什么样的防护用品才是安全的,懂得依靠科学技术,才能解决好防“非典”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难题。由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丁松涛撰写的《抗击“非典”中的个体防护问题》,细述了个体防护的基本原则,怎样选择合适的呼吸防护用品,以及当前国内外呼吸防护用品的现状、差距和走势。文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由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郝新敏、唐世君等撰写的《“非典”防护服材料的技术性能要求》,《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多功能“非典”防护服研究》和《超微细纤维高效滤材防护口罩研究》,是以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为首的专家带领科研人员日夜奋战一个多月的科学研究的总结。他们深入抗“非典”一线,了解防护装备现状和难题,确立了主攻抗“非典”防护服面料和口罩滤料的科研目标。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口罩作为呼吸防护的一个主要品种,但对口罩防护机理、防护指标和测试设备的研究没有大的进展,与国际上执行的两个主要标准(美国标准和欧洲标准)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非典”病毒猖獗和向全国蔓延的时候,才紧急出台一个具有较高指标的国标GB19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但在高风险传染的场合如“非典”病区,头面部还不能得到全面的安全防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全新的角度研制了一种新式防护头罩———一体化防护头罩,对高风险传染区工作的人员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1现行防护装备的缺点目前抗“非典”的面部…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是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上半年,我国由于对“非典”病毒认识不足.缺少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造成在医院和一些公共场所交叉感染,爆发了“非典”疫情,涉及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波及266个县和市(区)。短时间内医用防护服和防护口罩供应紧张,普通纱布口罩尽管防护效果很差,也很难买到。不到一个月,人们的个体防护意识不断攀升。尽管天气已经变热,人们到医院或公共场所时总要带上防护口  相似文献   

4.
个体防护装备俗称个人防护用品(以下简称护品),是以保障各类人员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防御性装备。它能够有效地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传染病媒介物等)对人体的伤害,成为人们预防伤亡事故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必备的重要工具。在今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医务人员由于直接接触“非典”患者,生命受到威胁,但他们的感染率却在逐步降低直至零感染。这除了采取隔离、消毒等有效措施外,佩戴护品如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防护手套等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仅如此,在公共场所,在乘坐各种交通工…  相似文献   

5.
近日,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用酶分解细菌和病毒技术开发出能预防“非典”等疾病的口罩。它是由天然酶化合的纤维制成。天然酶具有溶解蛋白质的性质。而细菌、病毒依靠自身表面的一些蛋白质才能侵入人体细胞,当这些蛋白质被口罩中的酶溶解后,细菌和病毒就失去了传染能力。  相似文献   

6.
防尘口罩阻尘效率和呼吸阻力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击非典之后,防护用品特别是口罩的使用受到重视.市场上各种材质、功能和外形的口罩纷纷亮相。为了了解这些产品的性质,本文对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及阻隔对象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检测了它们的阻尘效率和呼吸阻力。从试验结果了解到不同结构口罩的防护效果,分析了影响因素。为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自3月份以来,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流行(爆发)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也称为非典型性肺炎),包括中国部分地区。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认证的N95防护口罩进行呼吸防护。3M进口的免保养型口罩皆在此建议范围内。此外3M的其它产品,例如防护面具配合P100高数滤棉以及防护眼镜的市场需求也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和供给。在全国上下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市场对3M产品需求激增之时,我们的决定是首先满足医疗市场及相关第一线人员的需求。我们深知此决定在一段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毒气泄漏事故应急过程中公众常用的个体呼吸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进行了研究.针对硫化氢气体,利用无机气体防护时间检测系统,测试研究了滤毒盒、简易防护口罩、毛巾等个体防护用品在不同工况下的防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有毒气体浓度及温湿度两种工况条件均对个体防护用品的防护时间有较大影响,滤毒盒的防护效果远好于简易防护口罩,毛巾的防护效果较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毒气泄漏事故应急过程中个体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策略.本研究可为建立个体防护对策的选择方法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医用防护服标准比较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非典”的大面积爆发和蔓延,引起了人们对防护用品的重视,针对大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被感染的情况,WHO与美国CDC(疾病控制中心)提倡:为了控制强传染性病毒的蔓延,应选择适当的防护装备。医用防护用品要能阻隔微生物、颗粒物质和流体透过,经受消毒处理,耐用、耐磨、抗撕裂、防穿刺、抗纤维应变、不含有毒成分、不起绒、有良好的性价比、符合OSHA(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条例)规定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但是目前普通医用防护服不能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防护,虽不断有新的防护产品问世,质量却良莠不齐,因此急需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防护品市场。为…  相似文献   

10.
盛海涛 《安全》2018,39(6):30-32
目前电焊烟尘职业病危害日益突出,电焊工尘肺发病率近年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为促进电焊工尘肺的预防,降低电焊烟尘对电焊工职业危害,本文探讨了电焊烟尘对焊工的危害及呼吸防护。在分析电焊烟尘职业危害和电焊工呼吸防护现状基础上,结合电焊烟尘粒径特点及粉尘过滤机理,提出了如何根据不同作业环境粉尘浓度选择防护口罩,更好的进行电焊烟尘呼吸防护,有效规范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实现电焊烟尘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1.
提高交通安全——实现智能汽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介绍了通过智能汽车的研究 ,提高城市交通安全的必要性 ;综述了发达国家关于智能汽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并通过国外智能汽车发展的趋势 ;进一步论证智能汽车的研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 ,也是提高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 ,论文提出利用模式识别技术的智能汽车的结构框架 ;指出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与模式识别技术结合的优势。最后 ,论文在阐述我国需要发展智能汽车的同时 ,提出应结合中国国情相应研究相关理论 ,为今后的实施奠定基础的近期目标 ,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覃容  邹峰 《安全》2010,31(10):31-33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单位,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班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班组安全教育、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业卫生、安全检查等多环节多方面的努力。其中,班组安全教育对于班组安全管理而言,是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近期国际安全局势变化,海外工程项目社会安全风险不断加大,结合公司应急处置经验,从提高海外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入手,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提高应急预案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二是加强出国人员安全培训;三是加强中国"走出去"企业间交流合作;四是加强同驻外领事馆联系;五是加强同当地政府、部落、居民的联系取得多方帮助。  相似文献   

15.
古力 《安全》2009,30(2):29-30
众所周知,不少事故的发生都是一些看似细小的问题或违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造成的,事故的发生往往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本能反应”,没有改掉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习惯性违章是指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为求方便,已经习惯了的潜意识违章行为,是一种长期的习以为常的受心理定势支配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Problem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lder drivers have high death rates and lower rates of involvement in crashes that kill others; but most studies have not considered drivers'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crashes, and many have considered only one particular measure of risk.

Method

This study examines risks that drivers of various ages pose to themselves and to others on per-driver, per-trip, and per-mile bases,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crashes into account, using United States fatal crash data from 1999 through 2003 and travel estimates from 2001.

Results

Relative to other age groups, drivers aged 85 and older face the highest risk of their own death, whereas teens pose the greatest risk to passengers, occupants of other vehicles, and non-motorists.

Discussion

The oldest drivers pose more risk to other road users than middle-aged drivers do; the degree of their excess risk depends strongly upon how risk is measured.

Impact on industr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keeping clear the meaning and implications of various risk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