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调查了"环境审计"的发展,尤其涉及会计专业对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责任--和对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反应性.本文描述了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起国际会计学标准工作组(ISAR)为制订环境会计学指导准则而开展的工作.引进环境会计学的内在含义,包括需要进行教育和培训变革、与其它国际标准制定实体一道工作、和重新考察该专业的一些基础概念和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行政区行政理念的主导下,流域政府皆以追求本地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甚少关注甚至漠视流域公共利益,流域政府间利益冲突严重,因此,难以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达成一致意见.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有赖于政府行政管理理念向区域治理理念的转变和相应的机制创新,包括建立流域政府间的民主协商机制、多元主体联合供给机制和中央对流域政府的选择性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的进行了成功的探索,这样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的环境保护,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理理念,更应从司法层面入手,从制度和政策的构建中做到控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证明责任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体系构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分配证明责任对于主要查明案件事实和保护环境公共利益有重要影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作为行政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举证责任分配方式不便重构,而应在现有框架下进行解构与补充。应从收集证据的强制力、科学地分配举证责任以及设置生态保护案件中行政机关履职及举证标准3个方面入手,最终达到保护环境公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范卫红  赵长伟  秦培勇  王军  于洋  栾兆坤 《环境化学》2011,30(12):2106-2107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螺旋霉素的含量,不需要昂贵的仪器,携带方便,检测快捷,测定结果准确稳定,测定一个水样只需3min;而且用去离子水作溶剂,节省了药剂费用,能较好地服务于环境水样中螺旋霉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档案是一种记录,是以文字、图表和声像等多种形式表现的、能被人们研究利用的一种经济资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档案信息作为知识的结晶和信息源,越来越被人们和社会高度重视与利用.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正确面对现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改善档案管理条件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手段,做好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经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特色的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目标、规模、手段等等又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地方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特色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扩宽外部优越环境的同时走特色的高职院校建设路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参6.  相似文献   

8.
第16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包括全会和45个分会,内容涵盖土壤学所有分支并反映了本世纪土壤学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土壤学在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世纪之交土壤学面临的挑战和契机,提出土壤学只有拓展与其它学科以及社会的联系,服务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自己的特色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不断创新,才能在未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的方法学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已是一个成熟规范的检测污染物遗传毒性的方法,但其中仍涉及一些重要的方法学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图示正确观测蚕豆根尖细胞内微核和染色体畸变,如染色体断裂、丢失及染色体桥等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对蚕豆根尖分裂相细胞及其染色体畸变进行观测,以便更加准确、细致地反映污染物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和分子机制。同时还就该方法的其他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供同行们深入探讨和研究,使之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价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4):F0002-F0002
正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天津市低碳发展,2011年7月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同意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托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立"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10月28日,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机构性质: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是以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为依托的、服务于管理需求的开放式低碳发展研究平台。通过中心的设立,加强以围绕政府工作、服务管理需求为目标的天津市低碳领域的研究工作,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极长城站室内空气微生物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气微生物是空气洁净程度的重要指标、环境污染状况的真实反映[1] .十年来 ,位于南极半岛的中国长城站常年有考察队员居住和工作 ,尤其在南极之夏 ,不时有各国考察、旅游、观光者出入 .这些都给长城站空气微生物的变化带入了外来因素[2 ] .我们于 1994年 2月 ,随机对站上 19个室内测点作空气微生物考察 ,以监测和比较室内空气微生物含量状况 ,为进一步了解空气微生物的卫生学意义 ,并服务于提高南极考察队员的身体素质 ,加深对南极生态系统的理解而提供一些资料 .1 材料与方法1 .1 测点1994年 2月份分 6天对 19个室内空间作了 2 0次测定 …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框架逐渐发展成熟,将生物信息组织成一种可用于评估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生物毒性的新方法,其开发的目的是用于化学品的评估和监管工作,包括优先级评估和危害性预测,最终实现风险评估并服务于管理决策.尽管AOP框架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将其有效应用于化学品监管需要对分子启动事件、关键事件和有害结局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描述,因此发展定量AOPs(quantitative AOPs,qAOPs)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概述了AOP框架的现状,包括AOP数据库(AOP Knowledge Base)、定性AOPs(qualitative AOPs)和qAOPs.其次主要介绍了qAOPs构建的基本框架与步骤、方法模型,现阶段已构建的qAOPs案例及其应用现状.最后论述了当前qAOPs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在解决方案,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3.
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及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建刚  李占斌  钱程 《生态环境》2010,19(2):423-427
紫色土区土壤及其养分流失对长江水环境产生严重威胁。然而,有关该地区自然降雨侵蚀下土壤及氮磷流失规律的研究却较为少见。以紫色土农田利用为主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监测自然降雨侵蚀下土壤及其氮磷的流失过程,以期服务于流域尺度土壤及养分流失的模拟与控制。结果表明,次降雨径流含沙量与流量的变化基本同步,峰值含沙量往往出现在峰值流量处或略有提前,此后,含沙量迅速降低。硝态氮流失浓度与流量的变化成反比,峰值流量处流失浓度一般达到最低,此后,随着流量的降低,其流失浓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升高过程。铵态氮与水溶性磷的流失表现为剧烈波动的变化特征。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是硝态氮,其占到次降雨无机氮流失总量的88%~97%。  相似文献   

14.
铅是公认的神经毒物,它的神经毒性是全世界备受关注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发育早期阶段铅暴露与神经行为变化之间的关联.斑马鱼被认为是研究发育早期阶段低浓度铅暴露诱导神经行为毒性的优良模式生物.因此,本研究以斑马鱼胚胎/仔鱼为研究对象,利用Zebrabox建立的行为学效应测试方法,包括运动行为、转动行为和社交行为,系统评价发育早期阶段环境相关浓度(以电子废弃物拆解场地为例)铅暴露的神经行为毒性效应.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暴露在浓度为0、5、10、20μg·L~(-1)铅暴露液中直至6 dpf.铅暴露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具有发育毒性作用,包括孵化率和存活率下降,卵黄囊肿、心包囊肿和脊柱弯曲等畸形现象.在光照条件下,铅暴露对斑马鱼仔鱼的运行行为和转向行为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在黑暗条件下,20μg·L~(-1)铅暴露后斑马鱼仔鱼运动距离和总转向次数均显著下降,但是其行进路径角度和偏转偏好却无变化.与运动行为和转向行为不同,在黑暗条件下,铅暴露对斑马鱼仔鱼的社交行为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在光照条件下20μg·L~(-1)铅暴露却显著改变了仔鱼的社交次数.本研究结果表明,行为学指标不仅具备足够的灵敏度可用于指示电子废弃物拆解场地铅污染的潜在风险,还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早期预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各国政府和公众对生态系统状况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如何度量生态系统状况成为了生态学者和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生态指标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可度量的特征,它是监测生态系统状态变化和评价相关生态与环境政策的基础,也是联系生态科学与决策管理的重要纽带.简要回顾了生态指标的概念、应用与研究进展,探讨了生态指标的监测目标与选择标准、指标适用的时空尺度、指标的敏感性与稳定性、指标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结合等几个重要问题.文章认为,有效地使用生态指标必须符合如下要求:监测目标清楚;时空尺度明确;参考状态清晰;了解指标定量化过程中的精度和准确性;与具体的胁迫因子相联系;与社会经济指标相结合.实际上,由生态学家和决策者共同参与开发出来的生态指标能够以一种易于公众和决策者的理解和交流的方式来提供生态信息,能够使生态科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决策.这种生态指标不仅可以用于监测生态系统状态变化,而且可以用于评估相关政策的得失.从生态科学到决策管理,生态指标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可以预见,像经济指标指导经济发展的作用一样,生态指标将在维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准线,是一项地位十分重要的国家生态保护战略。开展定期评估、建立考核机制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部分之一。目前,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已完成,如何精细化评估区、县(市)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和工作落实情况,服务于各区、县(市)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和绩效考核,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大需求之一。该研究依据国家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充分考虑管理决策和地方适应性等因素,从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用地性质、生态功能、监管能力、地方化特征等角度,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核算、指标打分、综合指数等方法,构建了涵盖5大类、15小项的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论证。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案例应用显示,5年间,区域内生态保护成效处于轻度好转趋势,综合成效指数由100分增至105.2分;各大类指标指数除人类活动面积指标有所下降外,其他指标均处于不变或者趋于向好的状态,增长最为明显的为地方化特征指数,由10分增至14.5分。研究表明建立的生态保护红线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地方适应性,评估方法实现了结果的精细化、定量化,结果可为重庆市政府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提供有力科学支撑,为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奖惩任免、责任追究等监管制度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前人民保障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形式方面:20年来国际国内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且10年来加速上升,研究成果主要以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专著等媒介展现。②内容方面:同期相比,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各专题如水环境、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分析及某些典型的区域问题解决。我国虽起步稍晚,在国家和省部级政府的倡导与支持下发展迅速且紧跟国际前沿,以基础和应用研究、工程技术、政策指导和行业技术指导等为导向,体现出服务于经济发展、注重实践和方法创新的特色。③手段方面: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技术手段在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发达国家更着重于环境因素的深入定量分析遥感反演,发展中国家更着重于宏观层面上的信息获取和综合质量评价应用。④内涵方面:现有的工作可归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生态环境遥感信息获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不同尺度对象的评价、评价技术手段和方法模型探索以及评价思路视野目标几个侧重面。⑤局限方面:通过纵观近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总结出现阶段的局限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选择偏主观、评价模型偏模糊、评价对象对象尺度和属性认识偏笼统和定量遥感信息的应用不足等问题。⑥展望方面:建议今后的研究多注重于人口数量和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各指标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理、充分发掘和利用遥感定量信息、评价模型基于时代经济特色和对象客观条件和功能的理想值参照等,以期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效率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北固山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典型湿地类型之一,沿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其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威胁.然而,目前有关湿地重金属污染的吸附尤其竞争吸附的研究还少见报道.该文以北固山芦苇湿地为对象,采用平衡法对Cu2+、Cr(VI)在湿地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旨在服务于湿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与生物学效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土壤吸附Cu2+、Cr(VI)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二者的表观最大吸附量(xm)分别为36.10 g·kg-1和178.57 g·kg-1(初始液质量浓度c0<500 g·m-3),平均吸附率分别达到99.82%± 0.35%和93.17%±1.14%.(2)无论单一吸附或竞争吸附体系,当c0(Cu2+)>250 g·m-3时,平衡液Cu2+质量浓度快速升高.(3)c0相等的Cu2+、Cr(VI) 竞争吸附体系中,平衡液中Cu2+质量浓度升高,Cr(VI)质量浓度下降;但xm的变化表现为Cu2+增加了2.7倍,Cr(VI)降低了2.4倍.(4)Cu2+、Cr(VI) 的竞争吸附体系中,随Cr(VI)初始液质量浓度的变化(c0(Cu2+)恒定),Cr(VI)的xm下降至其单一吸附时的6%;而随Cu2+初始液质量浓度的变化(c0(Cr(VI))恒定),Cu2+的xm仅为其单一吸附时的1/3.  相似文献   

19.
北固山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典型湿地类型之一,沿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其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威胁。然而,目前有关湿地重金属污染的吸附尤其竞争吸附的研究还少见报道。该文以北固山芦苇湿地为对象,采用平衡法对Cu2 、Cr(VI)在湿地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旨在服务于湿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与生物学效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土壤吸附Cu2 、Cr(VI)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二者的表观最大吸附量(xm)分别为36.10g·kg-1和178.57g·kg-1(初始液质量浓度c0<500g·m-3),平均吸附率分别达到99.82%±0.35%和93.17%±1.14%。(2)无论单一吸附或竞争吸附体系,当c0(Cu2 )>250g·m-3时,平衡液Cu2 质量浓度快速升高。(3)c0相等的Cu2 、Cr(VI)竞争吸附体系中,平衡液中Cu2 质量浓度升高,Cr(VI)质量浓度下降;但xm的变化表现为Cu2 增加了2.7倍,Cr(VI)降低了2.4倍。(4)Cu2 、Cr(VI)的竞争吸附体系中,随Cr(VI)初始液质量浓度的变化(c0(Cu2 )恒定),Cr(VI)的xm下降至其单一吸附时的6%;而随Cu2 初始液质量浓度的变化(c0(Cr(VI))恒定),Cu2 的xm仅为其单一吸附时的1/3。  相似文献   

20.
草地土壤CO_2排放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生态学过程之一,研究其通量特征可以定量评估和预测区域CO_2排放状况,服务于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区域碳管理。应用LI-815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定位观测并分析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地生长季(6—9月)土壤CO_2通量特征,探究水热因子(降水、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在日动态变化尺度上,晴天和雨天土壤CO_2通量呈现不对称"单峰型"曲线,最高值出现在11:00—16:00,最低值在04:00—06:00。(2)在生长季动态变化尺度上,土壤CO_2日平均通量呈现明显的多峰和季节变化,土壤CO_2月平均日通量分别在7月和9月出现高峰值和低峰值;2016年6月1日—9月30日日平均排放通量最小值(0.35μmol·m~(-2)·s~(-1))出现在晴天(6月8日),最大值(2.68μmol·m~(-2)·s~(-1))出现在雨天(7月23日),生长季平均排放通量为1.26μmol·m~(-2)·s~(-1)。(3)土壤CO_2通量表现为雨天高于晴天,降水事件是扰动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子。(4)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时间尺度效应。在日尺度上,无论晴天还是雨天,7月土壤CO_2月平均日通量与表层(5 cm)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高于其他月份;晴天和雨天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协同作用分别可解释土壤CO_2排放的95.0%和85.5%。在生长季尺度上,晴天的土壤含水量和雨天的土壤温度分别能够解释土壤CO_2排放的63.6%和48.0%;当土壤含水量低于4.87%、土壤温度低于25.94℃时,土壤CO_2排放量随含水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晴天和雨天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协同作用分别可解释土壤CO_2排放的61.6%和4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