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发达国家利用贸易转移污染的机会增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对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和污染密集产业的引进,采取了严厉禁止和坚决反对的态度。1990年3月22日,中国政府签署加入了《巴塞尔公约》,同时在我国制定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都作出了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和污染密集产业引进的限制性规定。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严格控制13种商品进口,严格限制17种有毒化学品使用,禁止使用18种有毒化学品。 1.1 主要形式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从境外转移污染的事件时有发生。从这些事件分析,发达国家向我国污染输出主…  相似文献   

2.
国际     
<正>水俣公约正式生效为保护人类健康与环境免受汞及其化合物人为排放和释放的危害,2013年10月,国际社会就具有全球法律约束力的汞文书文本内容达成一致,并将其命名为《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这是近十年来环境与健康领域内订立的一项新的全球性公约,也是国际化学品领域继《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后又一重要国际公约。今年8月16日,水俣公约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3.
臭氧层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1985年3月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通过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该公约从1988年9月生效。在这个公约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氯氟烃类物质进行控制,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于1989年1月1日生效。中国非常关心保护臭氧层这一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1989年7月27B,中国正式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6月,中国正式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  相似文献   

4.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7(1):19-19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2009,(1):43-43
正是因为对生物多样性的迅速丧失深感忧虑,并且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支撑人类生活起到根本作用,所以才创立《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条约。该公约于1992年在“里约地球问题首脑会议”上开放签署,于1993年生效;此前,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组织的有关国际对话历时十年,提出公约草案。这项综合性的公约涵盖了生物多样性的所有方面,是第一个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在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国际条约。  相似文献   

6.
周围 《环境教育》2008,(5):53-54
生物多样性日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每年都会提出一个主题,表明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热点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09,(5):70-70
联合国环境署于1988年11月召开生物多样性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探讨一项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必要性。1989年5月建立了技术和法律特设专家工作组,拟订一个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法律文书。到1991年2月,该特设工作组被称为政府间谈判委员会。1992年5月内罗毕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以下简称《公约》)。《公约》于1992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放签字,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化学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类环境,虽然其中污染环境和危害生物的只占少数,但这些有毒有害化学品对人类及自然环境的毒害和破坏却是显而易见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对人体和生物有致死、致畸、致癌、致突变和干扰生物行为等作用,按其毒性作用又可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9.
国内要闻     
《环境教育》2009,(5):15-15
我国如期实现杀虫剂类POP5淘汰 2009年5月17日,环境保护部召开“落实政府公告,践行绿色承诺,共筑和谐家园”暨5.17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淘汰宣传活动。从2001年5月到目前为止,共有164个国家签署了要力争淘汰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国政府经过八年奋战,履约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落实《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重视外来有害生物的威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热点。自1933年世界第一个保护野生生物的现代国际公约《保护自然环境中动植物公约》问世以来,至今已签署约40个有关方面的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全球环境基金(GEF)等国际组织都将其列为重大的环境问题和优先资助项目。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至今已先后签定或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全球环境被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人类已经不仅仅面临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水资源危机、物种灭绝、土壤流失、有毒化学品污染以及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更严重的是面临温室效应、酸雨污染、臭氧层被破坏以及由诸多因素带来的灾害频繁发生等新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1湿地的定义 1971年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著名的(湿地公约),它是第一份、也是目前推一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全球性公约。(湿地公约)关注的是受威胁最严重的一类生境,即湿地。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成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相似文献   

13.
<正>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地球健康、人类福祉和经济繁荣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中国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领导大会围绕“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分两个阶段成功召开,推动达成了历史性的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等一揽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蓝图、确定了目标、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将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  相似文献   

14.
垃圾在德国可主要分成以下几大类:(1)家庭生活垃圾及与之相类似的其它垃圾;(2)有毒有害废弃物.又称特殊垃圾(如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化工厂废弃物,固体沥青、焦油废渣,废酸、碱等);(3)建筑工地垃圾。一、家庭生活垃圾的处理和综合利用1990年西德共有垃圾约3亿吨。其中生活垃圾及与生活垃圾相似的其它垃圾约占总量的11%。根据联邦环保局调查,西德1979到198O年间,纯粹的家庭生活垃圾中约含金属4%、玻璃12%、塑料制品6%、纸张19%以及含绿色植物26%。这充分表明在家庭生活垃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由于…  相似文献   

15.
经调查统计,黄山风景区共有野生草本有毒植物51科98属146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归纳总结了黄山风景区野生草本有毒植物的种类、有毒部位、毒性大小、药用部位及其它用途,并对该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2006年5月9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公告(2006年第11号),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黄山风景区野生木本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统计,黄山风景区野生木本有毒植物资源共有40科77属105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就黄山风景区野生木本有毒植物资源的种类、有毒部位、毒性大小、用途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及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一ffe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一ew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in高环境意识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4年沙漠化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1986年环境与和平1987年环境与居住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1990年儿童与环境1…  相似文献   

19.
<正>为积极推进国际气候系列公约的有效落实,中国以合作共赢推进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创新保障可持续发展,以绿色能源体系赋能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引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世界关注的中心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历经了艰难的谈判之路[1]。《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等系列文件,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无论是中国、欧洲的洪灾,美国高达50℃的热浪,还是南美连续两年的干旱,都在向人类发出警示。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2012,(7):80-80
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L992年12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为了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根据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建议,199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议案,决定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了更好地开展宣传纪念活动,根据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建议,联合国的大会通过决议,从2001年起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这一天是《生物多样性公约》案文通过的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