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江苏劳动保护》2008,(6):39-39
《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  相似文献   

3.
《生命与灾害》2020,(5):F0002-F0002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相似文献   

4.
郑元平  项哲 《安全》2012,33(4):1-3
正突发性自然灾害,强度大破坏严重,灾害的发生难以预测,其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灾害同时造成人类食物资源的重大损毁,以及爆发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在灾害突袭下,食品的供应与食品的安全面临着新的应对难题,因此应注重灾后食品常见或可能出现的卫生与管理问题的研究,预防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以防止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日本应急管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本地处地震和火山活动异常活跃的环太平洋地带,是地震、海啸、火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先后发生了伊势湾台风、阪神大地震等重大灾害,国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同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事故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管理运行机制的六个要点在现代生产中,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各种灾害和事故发生的原因越来越复杂,造成的人身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越来越严重。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防止灾害和事故的发生,将生产活动纳入正常轨道刻不容缓。本文就安全生产管理运行机制的...  相似文献   

7.
1引言70年代以来,工业生产中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恶性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都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作为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许多国家都制订和实施了安全立法、监察、管理以及安全工程技术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以防止和控制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在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简要介绍欧盟、美国预防重大工业事故法规、标准及安全管理措施,提出了我国预防重大工业事故措施建…  相似文献   

8.
我国煤矿大多数为井工开采,不安全因素多,瓦斯煤尘和火灾等重大灾害事故都较易发生,各类灾害事故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对煤矿安全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极为复杂,是偶...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之一,地震、台风等严重的自然灾害每年给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众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为了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挽救群众生命财产,东南亚各国政府、军队在东盟的灾害管理框架下积极参与本地区的灾害救援行动,并在长期的灾害救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好的做法。本文就东盟国家之一的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救援力量是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是构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救援力量的优势、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频发的国家,2018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地震、地质、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亿人次受灾,589人死亡,46人失踪,  相似文献   

11.
顾林生  陈志芬  谢映霞 《安全》2007,28(11):1-5
1国内外公共安全形势与城市公共安全的新挑战   进入21世纪,国际公共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城市面临的灾害形势从传统的自然灾害、火灾、瘟疫等为主扩大到传统灾害和生命线系统故障、信息安全、恐怖事件等非传统灾害共同影响的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量级加大,经济损失更严重;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事故灾难以及复合型事件的影响日益突出;生物和公共卫生危机严重威胁和影响公众健康;恐怖主义威胁呈现出新型化、大规模化和强灾难性的特点;经济危机连锁反应,各种社会危机交相激荡.……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我国事故与灾害状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44,他引:2  
本文对我国2001年的安全生产事故及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包括工业事故、火灾、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地震,风暴潮、农业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冻害)、沙尘暴和扬沙天气、赤潮和海冰灾害等.  相似文献   

13.
井下煤矿生产时刻面临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造成的自然灾害的威胁。事故发生之后,为弄清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防止类似事故重演,需要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以及对事故的类别进行判定。为此,需要调查灾变前事故现场的环境条件、灾害隐患、电器和机械设备的运转状态,人员素质与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本文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上述问题提出的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4.
冒顶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掌握冒顶事故的预兆及其预防措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煤矿顶板事故是指在煤矿井下采煤过程中,煤层顶板意外冒落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灾害事故,冒顶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据统计,冒顶事故所占的比例占其他事故的60%以上,伤亡人数占40%左右,尤其是回采工作面发生冒顶的机会更大,因此,我们必须分析掌握煤矿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预兆、研究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许厚德 《安全》2001,22(3):41-42
1 灾害事故的严重威胁 在我国,灾害和事故造成的破坏愈来愈严重。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长了5倍。在1990~1998年的9年中,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为人民1533亿人民币,相当于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6%,每年的灾害损失,超过国家财政收入的1/4以上。其它事故伤亡破坏也十分严重。1998年全国工矿企业、交通、民航、铁路、船舶及火灾事故,造成了近10.4万人死亡。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占首位,死亡约78067人,第2位是矿山事故,死亡约9221人。因火灾死亡2389人。灾害事故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企业"退城入园"政策的实施,化工园区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有各类化工园区千余家,以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就有380多家。但由于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同时也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大国。各种自然灾害和危险源引发化工园区各种原生、次生以及衍生灾害的相互耦合、演化,可能会引发城市巨灾事故。如2008年汶川地震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也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与自然灾害状况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综述了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状况和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和分析了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并给出了2006年10大食品安全事件.2006年中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同比分别减少12.6%和11.2%.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869起、死亡2271人,同比分别下降3.1%和3.0%.火灾发生222702起,死亡1517人,受伤1418人,直接财产损失784468411元.2006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453.3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318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1.3千hm2,上升5.9%,其中绝收面积5408.9千hm2,上升17.7%.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比2005年上升23.8%.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全国因气象灾害共造成2704人死亡,经济损失约2120亿元.2006年是中国海洋灾害的重灾年,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性海洋过程共发生17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8.45亿元,减少34.3%,死亡(含失踪)492人.地质灾害共发生102804起.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4次,死亡25人,直接经济损失18.6亿元.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较2005年有所缓和,但自然灾害状况较2005年严重.  相似文献   

18.
金磊 《安全》2005,26(1):15-17
1 次生灾害不容忽视 次生灾害也称二次灾害,指的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原生灾害)发生后,与其伴生或衍生(引发)的灾害.它往往会形成一条灾害链,持续地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有时,次生灾害带来的危害会远远超过主灾.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通过国际上3次重大矿山灾害的救援案例分析介绍了我国在矿山事故救援中钻孔救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发生顶板坍塌、矿井透水、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重大矿山灾害事故时,由于坍塌冒落、巷道积水及动力现象等因素,造成矿井巷道堵塞,大量井下作业人员被困灾区无法逃生,  相似文献   

20.
灾变不仅可以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对人们心理、生态环境、社会机制及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巨大的灾变,会有巨大的影响和损失。灾源有两大类:一是自然灾害;二是社会灾害,包括事故、大事故。灾源作用于受灾体过程有3种情况:①硬毁伤:受灾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物体结构或生物组织受到损坏、功能受到破坏或伤害,即物质造成破坏,人员造成杀伤;②软毁伤:受灾体未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受到的损害或伤害(例如对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和变化、物资配置的变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