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科 《环境》2009,(11):14-16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儿时的歌声犹在耳畔,“种太阳”的梦想却已照进现实。在屋顶上“种太阳”,让太阳之光开花结果,这得力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太阳能应用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并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还需要多远?也许很快,也许很久……  相似文献   

2.
黄颖  徐曼 《环境保护》2007,(9A):40-41
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纸企业,多年来,太阳纸业始终以循环经济为指导,以“效益”与“环境”的双重优化为目标,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系统中,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请你连续说十遍‘太阳’。” “太阳,太阳,太阳……” “再连续说十遍‘月亮’。” “月亮,月亮,月亮……” “再说十遍‘月亮’吧!” “后羿射的是什么?” “月亮。” 这是我们乐此不疲的思维游戏,总是有些人在瞬间给出一个可笑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杨月 《环境》2009,(4):94-95
日本传说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她被称为“太阳之国”。她充满着激情,这正如她的环境教育一般,正激情燃烧着,逐渐放射光芒。因此,金色更能凸显她的气质。  相似文献   

5.
江镕 《环境》2009,(11):6-10
说起太阳,相信每个人都不会陌生。不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古老传说,还是古希腊、古罗马有关太阳神阿波罗的动人神话,无不显示出长久以来人类对于太阳的膜拜和敬畏。太阳所发射出的夺目光辉和巨大能量,在古代意味着神秘,而在现代其实更昭示着财富。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能的应用早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类是否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技术?它又将给人类带来哪些改变?一句话,太阳究竟有多“能”呢?本期每月聚焦与您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6.
田晨 《世界环境》2007,(5):76-77
“奥运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片”是“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的一个子项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2008奥组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合作项目的一部分。“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办公室将邀请八位奥运运动项目的金牌运动员主演八部环保广告片,并把五位可爱的福娃贯穿其中。系列广告片以“绿色奥运”为主题,将涉及节约用水、绿色公交、清洁城市、绿色消费、节约能源、保护动物多样性、使用可再生能源及鼓励公众参与环保等各个方面,旨在以奥运为契机,传播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东方神鹿王军霞以火炬手形象出演了八部系列片的第一部——“圣火篇”。该片利用太阳、奥运、环保和福娃等元素展现奥运圣火源自太阳,以及清洁能源给奥运、环境和人类未来带来好处等相关主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树木的年轮     
天文学家发现,树木可在自己的年轮中保存太阳大爆炸的记录。当发生大爆炸时,从太阳表面射出能量巨大的X射线、质子和阿尔法粒子作用于高层大气中的氮,形成碳化同位素。碳化同位素与氧发生反应产生碳酸气,碳酸气被树木在光合作用时所吸收,进入木质部保存在年轮里,科学家们认为,测量古代木材样品,可以找到近9000年来太阳大爆炸的痕迹。火山爆发时,大量的火山灰冲上云霄,遮天蔽日,有时还会引起全球性的降温。这样就会使树木形成“寒轮”。科学家发现,美国西部有一种树龄高达5000年的大树,它的“寒轮”时间与人们已知的火山爆发时…  相似文献   

8.
桥与桩     
太阳炙烤着大地,草儿耷拉着脑袋,无力地戳在不断泛着热气的地面上,远处树上的知了也在烦噪地叫着。 “哎,真热啊!”小桥盯着旁边5米开外的石桩问道:“喂!朋友,我们可以聊会吗?”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地球形成、演化过程中化学的不均一性。对前地球阶段太阳星云的化学不均一性、地球形成以后不均一性的演化和上地幔性状给予了系统的讨论。同时,根据地球化学的特征,初步论证了“第四化学储源库”的存在,并以此讨论Pb同住素的Paradox,以及由化学不均一性确立的“区域演化序列”新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世界环境》2007,(2):88-88
经过一个月的公众征集活动.“今天你环保了吗?”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的主题口号,而以太阳、山河、中国古代建筑和植物为设计元素的项目标志也同时确定。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与动态     
信息与动态中国环境标志1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青山、绿水、太阳及十个环组成。环境标志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05,(3):39-39
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S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许家和 《环境》2002,(2):31-31
隆冬、早春的太阳最温暖可爱,是日晒增进人体肌肤健美的黄金季节。日晒,俗称晒太阳、日光浴。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亦不例外。日光,乃人类赖以生存、生长发育、打造健美身材、大自然恩赐给人类之“三宝”——日光、空气  相似文献   

14.
鼠害猛于虎     
王蜀华 《环境》1996,(1):36-37
鼠的生物机理与太阳活动“鼠害猛于虎”,是太阳生物学专家基于太阳活动进入谷年,反而促使鼠类生物机理趋向繁殖繁衍高峰,导致“鼠口大爆炸”的特殊理论。科学家们普遍认为:1992年太阳活动进入谷年后,太阳物理辐射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冲击相应缓减,但遗憾的是,代表纯阴之物的老鼠繁殖力却十分旺盛,并在短期内形成“鼠害猛于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色光与人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太阳以其五彩缤纷,光灿夺目的光辉,自古以来不知为多少诗人所讴歌。因此,人们把太阳当作光明、胜利、希望和生命的象征,是并不过分的。  相似文献   

16.
如果太阳令地球增温过高的话,可能真的需要寻求遮阳物了。所谓的“遮阳物”将是人为向大气层排放以帮助地球降温的一层污染物。该建议是由一个包括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著名科学家小组提出来的。对这个被气候变化专家称为“大规模和极端”的行动.本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年会的反应是谨慎、好奇和有所保留的。  相似文献   

17.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11月29日举行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辅助加热系统工程开工典礼。该系统开工启动,标志着EAST装置进行重大升级改造,进人物理实验能力大幅提升的“EAST二期”。  相似文献   

18.
地球大气圈的平流层离地面20~25公里,大气中臭氧的90%都集中在这里,形成一个浓度为10ppm的小圈层环绕着地球,称为“臭氧层”。它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臭氧对太阳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吸收了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阻挡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臭氧层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是生命的“保护伞”。如果没有臭氧层存在,太阳紫外线会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烤焦。在正常情况下,平流层中臭氧的浓度是稳定的。观测资料表明,1976年以前的20年里,南极上空臭氧的浓度几乎是保持不变的。  相似文献   

19.
儿时曾读过一则关于阳光的寓言:财主难为长工,要长工把屋里的地拉出去晒晒。长工思索了一下,便上房把屋顶揭了,让阳光照了进去。财主输了。 可是,现时最需要阳光的,是城里人。 那么,城里人该如何获得阳光呢? 父亲曾经说过:“乡里风,城里雨。”进城读书后方知所言极是。炎热的夏日,走在乡间的阡陌上,清风徐来,好不凉快;而一进城,则如同钻进了沙丁鱼罐头里一般,闷得慌。同是下了一场阵雨,乡间是“雨过地皮湿”,而城里的大街小巷已出现汪汪水塘。 这几年,早已进城的我又有新发现:“乡里的太阳,城里的灯”。乡下人劳动在阳…  相似文献   

20.
依据天文观测、天体化学、理论计算和模拟资料,论述了太阳星云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太阳县云演化的动力学、热力学及化学剖面,指出太阳星云后期是不均一、不平衡演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