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降解特性。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降解最适pH为6.5~8.0,温度为20~35℃,菌株FS1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降解反应速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具有高效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地解决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环境污染问题.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 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和处理焦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 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2 、 F S3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 F S2 、 F S3 对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的最适降解条件,并比较其降解特性.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 F S2 、 F S3 最适酸度分别为p H6 .5 ~8 .0 、7 .0 ~8 .0 和7 .0(8 .0 ;温度为20 ~35 ℃、15 ~35 ℃和15 ~35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 F S2 、 F S3 对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其半寿期: F S1 < F S2 < F S3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是一株高效的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降解菌.  相似文献   

3.
邻苯二甲酸酯的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了解水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降解及归趋,对紫外光照射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光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3种物质降解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能的降解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所测试的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以UV/H2O2工艺降解DMP,浓度为10.0mg·L-1的DMP在H2O2为20.0 mg·L-1条件下,光照45min降解率可达90%以上.对邻苯二甲酸酯及H2O2的初始浓度、光照时间及pH值等因素对降解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建龙  钱易 《环境科学》1995,16(6):26-28,25
从处理焦化废水的活性污泥中,通过富集驯化培养,平板划线纯化,分离出了5株能有效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菌株。利用摇瓶实验,对各菌株的降解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了菌株的生长特性和降解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生物降解过程可用Monod方程描述,其动力学参数μm和Ks分别为0.4h^-1和28mg/L。  相似文献   

5.
低温条件下,从东北制药总厂的曝气池与氯霉素生产废水集水池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6株以硝基苯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对6株菌进行降解能力研究得知,菌株cc-2为低温高效硝基苯降解菌。经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菌株cc-2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菌株最佳条件为生长温度15℃、培养基pH值为7、摇床转速为140 r/min。最佳降解条件下,当硝基苯初始浓度为200 mg/L时菌株48h降解率达66.84%。外加葡萄糖和乙酸钠促进了菌株cc-2对硝基苯的生物降解,降解率分别为80.44%和78.57%,该菌株的生长降解性能研究为低温环境中硝基苯的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耐低温苯酚降解菌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耐低温菌在15℃水温条件下对不同浓度苯酚的生物降解作用,采用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菌株在低温下可降解苯酚,当菌体质量浓度一定时,苯酚降解率及平均降解速率主要与苯酚初始浓度有关。当初始浓度〈350 mg/L时,在48 h内可完全降解,菌株降解过程中没有出现苯酚毒性抑制作用,遵循Monod方程;当初始浓度〉350 mg/L时,苯酚降解率及降解速率均有所下降,由于初始浓度高对菌体产生了抑制作用,降解过程以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方程为主。  相似文献   

7.
有机氯农药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受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有机氯农药2,4-D高效降解菌S25,该菌对2,4-D具有很高的降解活性及较强的耐受力。当2,4-D的浓度为400mg/L时几乎完全被降解,浓度为800mg/L时其降解率达88.6%,耐受浓度高达3200mg/L,S25菌株的温度适应范围较宽,20℃~35℃生长良好,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S25在16h~32h生长旺盛。实验证明,该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不同菌源的微生物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生物降解性的比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从处理焦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2(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asa)、FS3(短杆菌,Bre-vibacterium sp.).研究FS1、FS2和FS3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最适降解条件,比较了其降解特性.FS1、FS2和FS3最适酸度分别为pH6.5~8.0、pH7.0~8.0和pH7.0~8.0,温度为20~35℃、15~35℃和15~35℃.FS1、FS2、FS3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降解的半寿期:FS1<FS2<FS3,FS1是1株高效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降解菌.  相似文献   

9.
产碱菌株F-3-4对苯酚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腈纶废水处理构筑物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2,6-二叔丁基苯酚的菌株F-3-4,经驯化发现其对苯酚也有较好的降解能力。通过紫外吸收测定菌液生长值以及安替比林比色法测定苯酚浓度,考察了不同底物浓度、pH值、通气量对苯酚降解的影响以及苯酚降解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生长的迟滞期随苯酚浓度的增大而延长,苯酚浓度增大对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0mg/L苯酚浓度的完全降解时间在36h之内,该菌株降解苯酚基本发生在对数期,其对苯酚降解适宜条件为温度35℃,pH7~8,该菌为好氧菌,通气有利于苯酚的降解。在最适条件下其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特征符合Monod模型。  相似文献   

10.
红霉素降解菌的筛分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生素药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被频繁检出,其迁移分布特征和污染危害影响已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该研究从活性污泥中筛分出一株能够有效降解红霉素的菌株Ery-E,并对其降解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16S rDNA基因序列对比分析鉴定,菌株Ery-E属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该菌株能够以红霉素作为唯一碳源生存,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0℃、pH 7.07.5、初始红霉素投加浓度30 mg/L。在此条件下,菌株Ery-E对红霉素的5 d降解率可达76.6%。研究发现,红霉素的生物降解属于共代谢机制,外加碳源能够提高菌株Ery-E对红霉素的降解效果,当加入10 mg/L酵母粉时,菌株Ery-E对红霉素的5 d降解率可达83.9%。  相似文献   

11.
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 1株荧光假单胞菌FS 1及处理焦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 1株铜绿假单胞菌FS 2和 1株短杆菌FS 3。研究了这 3株菌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最适降解条件 ,比较了其降解特性。荧光假单胞菌FS 1、铜绿假单胞菌FS 2和短杆菌FS 3最适pH分别为 6 5~ 8 0 ,7 0~ 8 0和 7 0~ 8 0 ;温度为 2 0~ 3 5℃ ,1 5~ 3 5℃和 1 5~ 3 5℃。他们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 ,其半寿期 :荧光假单胞菌FS 1 <铜绿假单胞菌FS 2 <短杆菌FS 3 ;荧光假单胞菌FS 1是一株高效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降解菌。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农田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同时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氰戊菊酯的真菌DY4,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2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地霉属(Geotrichum sp.)霉菌,并在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该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DY4可利用DBP或氰戊菊酯作为唯一碳源,DBP、氰戊菊酯单一存在时,7 d对50 mg·L-1DBP的降解率(84.13%)高于氰戊菊酯(37.07%)的;DBP、氰戊菊酯共存时,对DBP的降解率明显降低,可能是农药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所致.正交试验得到菌株DY4的最优降解条件为无外加碳源、DBP和氰戊菊酯的初始浓度25 mg·L-1、p H 7.5,在此条件下,7 d对DBP和氰戊菊酯的降解率达到65.36%和55.77%,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两者的半衰期为4.46和6.88 d.  相似文献   

13.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4株能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菌株,分别命名为JDC-1、JDC-8、JDC-9、JDC-12,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4株菌均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有99%以上的序列相似性,初步判断这4株菌为Arthrobacter sp..通过PCR扩增及克隆,均获得了1个约900 bp的DN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与Arthrobacter keyseri的邻苯二甲酸3,4-双加氧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6%以上.对4株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及对DBP的降解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株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为pH 7.0~8.5,温度30~35℃.以DBP作为目标测试物,在适宜条件下测试了4株菌的降解能力,显示这4株菌均为高效降解菌,效率最高的JDC-1能在28 h内将500 mg/L的DBP降解完全,最慢的JDC-8经40 h能将500 mg/L的DBP降解完全,本研究对于DBP降解机制的研究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红树林底泥中分离出一株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降解菌。实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降解菌对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的生物降解特性并探讨了可能的生物降解途径。实验得出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邻苯二甲酸丁基酯能够在好氧条件下降解,浓度为50 mg/L的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在48 h内可以完全被降解。检测到一种中间产物为邻苯二甲酸一丁基酯估计在降解过程中可能有邻苯二甲酸产生。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对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具有高效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雨桐  余海  刘坤  柏宏成  汪军  朱正杰 《环境科学》2024,45(3):1830-1839
邻苯二甲酸酯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其去除机制备受关注.为探究邻苯二甲酸酯在紫色农田土壤中的去除机制、关键微生物及功能基因,以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为目标污染物,分别设置含量为0、5、10和20 mg·kg-1的单一污染土壤,避光培养90 d,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探究其去除的微生物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DBP和DEHP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模型,半衰期介于17.0~38.2 d之间,5 mg·kg-1的DBP降解速率最快,依次快于10 mg·kg-1的DEHP、5 mg·kg-1的DBP、5 mg·kg-1的DEHP以及20 mg·kg-1的DBP和DEHP.第7 d和15 d的土壤样品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随时间不断提升,且与DBP或DEHP半衰期呈反比.物种共现网络分析筛选出变形菌门的Pandoraea属为群落中的关键物种,可以用来指示DBP和DEHP污染程度.KEGG功能注释结果表明,Pandoraea在群落中负责酯键水解、苯甲酸降解、群体感应、ABC转运和双组分系统等功能,可以促进邻苯二甲酸酯上下游降解、细胞通讯和其它降解菌的生长繁殖,以此维持群落结构的稳定.由此可见,紫色土中,DBP和DEHP的去除效率取决于初始含量和自身性质,放线菌门的细菌在降解中扮演重要角色,Pandoraea在促进邻苯二甲酸酯降解和调节降解菌群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中均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苯酚降解红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唐山污水处理厂附近的植物根际土中分离得到1株高效苯酚降解菌11-111。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能够耐受最高浓度为2 000 mg/L的苯酚。对该菌株的降解性能研究表明,在温度24~32℃,pH值6.5~8.5,装液量≤20 mL(100 mL摇瓶)范围内,摇床转速为160 r/min,菌株对初始浓度500~1 500 mg/L的苯酚均能有效降解。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鉴定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菌株。该菌株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苯酚降解能力,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细菌降解苯胺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制药厂生化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降解苯胺能力强的菌株——AN12,经鉴定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最适降解苯胺条件为:充分曝气供氧;温度为30℃;pH为7.0;降解时间30 h。在此条件下培养液中苯胺浓度为99 mg/L时,苯胺的降解率为82.4%   相似文献   

18.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ffective cellulose degrading strain CTL-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efficient cellulose degrading bacteria exists in the thermophilic wheat straw-degrading community, WDC2. However, this strain cannot be isolated and cultured using conventional separation techniques under strict anaerobic conditions. We successfully isolated a strain of effective cellulose degrading bacteria CTL-6 using a wash, heat shock, and solid-liquid alternating process. Analysis of its properties revealed that, although the community containing the strain CTL-6 grew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the purified strain CTL-6 only grew under anaerobic culture conditions. The strain CTL-6 had a striking capability of degrading cellulose (80.9% weight loss after 9 days of culture). The highest efficiency value of the endocellulase (CMCase activity) was 0.404 μtmol/(min-mL), cellulos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by CTL-6 was remarkably high at 50-65°C with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bserved at 60°C.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closest relative to strain CTL-6 belonged to the genus 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Strain CTL-6 was capable of utilizing cellulose, celiobiose, and glucose. Strain CTL-6 also grew with Sorbitol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whereas C.therrnocellum is unable to do 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