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前对于地铁盾构隧道进行抗震分析时多基于弹性假设的简化设计方法,难以体现土体和结构的非线性特征;而动力时程分析具有耗时长,工作量大,考虑因素多等缺点使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地下结构静力推覆方法具有概念清晰,考虑土体与结构相互作用,相比动力方法耗时大大减少等优点。而自适应层状土推覆分析可以改善地下结构静力推覆法的地震荷载加载模式,使之在含软弱夹层的场地中同样具有较高的精度。通过建立二维的土体-结构相互作用模型,采用自适应层状土推覆分析法对实际的单线地铁盾构隧道横断面进行拟静力弹塑性分析。绘制了其抗震性能曲线并发现了相对薄弱处的位置,并与动力时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该方法有良好的精度。同时采用该方法对地铁盾构隧道抗震响应做了参数分析,给出了管片混凝土标号和土体模量的改变对隧道薄弱点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反应位移法是目前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简化方法之一,其中的一个关键参数是结构周围弹簧刚度系数。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中简化的静力有限元法,进行了不同加载形式的静力有限元刚度法和柔度法计算弹簧刚度系数,将其计算结果应用于反应位移法与严格的动力时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论静力有限元刚度法还是柔度法,除水平竖直加载方式外,其余的加载方式确定的地基弹簧系数对反应位移法计算的结构变形及内力影响较小。考虑计算次数,可以采用刚度法和柔度法中的径向切向和径向环向一次加载方式对静力有限元法进行简化计算。  相似文献   

3.
覆冰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流体诱发振动原理,结合已有覆冰计算模型,考虑降雨的分类,模拟了输电塔-线体系不同高度导线的覆冰和风荷载。以东北地区某输电塔为例,对覆冰输电塔-线体系在稳定风速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与不考虑塔线耦联的导线舞动分析结果及覆冰塔线拟静力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对塔位移、输电线位移、钢材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线耦联体系对覆冰导线风振有很大影响,覆冰输电塔抗风设计安全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软土中浅埋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侧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底部为全约束,建立合理的土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比较研究土—地下结构相互作用分析中埋深、土层分布和结构类型等因素对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埋深对地下结构影响比较大,选择合适的地质土层和结构类型能大大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阪神地震中地下结构和隧道的破坏现象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阪神地震中地铁车站和地下隧道所造成的破坏情况,说明了地下结构较之于地面结构具有更为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也说明在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应认真研究直下型地震的强地面运动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阪神地震中地下结构和隧道的破坏现象的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瑞民  罗奇峰 《灾害学》1998,13(2):63-66
概述了阪神地震中地铁车站和地下隧道所造成的破坏情况,说明了地下结构较之于地面结构具有更为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也说明在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应认真研究直下型地震的强地面运动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桩基抗震设计与验算历来是工程建设中的难题,拟静力法与时程分析法是抗震设计中常用的两种计算方法。本文依托废黄河泛滥区江苏宿迁典型桩基工程实例,对比和分析了二者计算地震作用下桩基动态响应的异同。计算结果表明,二者的计算思路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拟静力法未考虑土层变位对桩基的影响导致其计算结果偏小,而时程分析法因考虑了桩-土-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其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但较拟静力法会消耗更多计算时间。根据时程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进一步对拟静力法的桩头弯矩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并给出了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装配式轻钢框架-内保温复合墙结构,为研究不同洞口类型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别设计了带门洞,带窗洞及不带洞口的3个足尺装配式轻钢框架-内保温复合墙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观测了装配式轻钢框架-内保温复合墙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开展情况和损伤演化过程,分析了结构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承载力、延性、强度及刚度退化、耗能和应变。结果表明:开洞类型显著影响了装配式轻钢框架-内保温复合墙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变形能力,洞口的设置降低了试件的峰值荷载及位移,门洞的设置对试件峰值荷载及位移的影响更为显著;将1%位移角作为工程抗震设计的弹塑性位移角对装配式轻钢框架-内保温复合墙结构来说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刚度地表结构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规律,构建了地表结构基频低于、等于和高于场地土卓越频率的三种不同刚度的地表结构,地下结构为典型的三层三跨框架结构。采用Davidenkov模型考虑土体的非线性,考虑地震动类型和幅值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下结构的存在整体上放大了场地效应,而地表结构的影响取决于体系的频率特征。单一地表结构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十分有限,而地下结构的存在放大了地表结构的响应,其放大程度仍取决于体系的频率特征。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特别是它在高烈度地震下的抗震性能,一直是结构抗震研究的重点问题。为了配合正在编制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技术规程》,进一步探讨这种结构体系的适用性,针对昆明市某实际工程,按8度区Ⅲ类场地的情形,进行了1榀3层2跨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1/3比例模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这种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延性、变形特性和滞回特性。试验研究表明,这种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对风险区遭受不同强度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区域上预测、预防地质灾害,对城市规划和工程选址,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了风险的定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内容与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类型及评价模型与实施,最后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灾害经济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艳艳  刘树坤 《灾害学》2005,20(1):104-109
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灾害科学方面的专著、期刊、学位论文和其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灾害经济学的定义、中外灾害经济的研究现状、灾害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灾害经济的评价方法、灾害经济学研究内容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基础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灾害等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冯利华 《灾害学》2000,15(3):72-76
对表示灾害等级的术语、因子、计算方法和分级等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评价,提出了可比性、可操作性、可传递性三条原则和灾害等级研究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坝风险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清富  龙少江 《灾害学》2006,21(2):35-39
大坝风险分析将有效地提高和加强大坝安全及管理水平.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大坝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目前的一些研究现状,这些内容包括:大坝风险分析的框架结构、风险估计方法、用于大坝风险评估的三种常见方法、基于风险概念的大坝决策、设计与管理.在介绍过程中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伴随着次生事件,形成连锁反应,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各类突发事件之间的不同关联,分析了突发事件演化的不同模式,提出了突发事件点、链、网、超网间的4层演化模式框架,并针对突发事件的不同演化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突发事件的4种演化模式。研究结论对于预防灾害的扩大,以及灾害的宏观预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恢复力研究的新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怡  史培军  徐伟  刘婧  钱瑜  陈磊 《灾害学》2010,25(3):119-124,129
介绍了恢复力的起源及基本内涵,并对恢复力内涵研究中的两派主要观点(工程恢复力和生态恢复力)进行分析与比较。随后,全面回顾并论述恢复力主要应用领域的重要概念模型与研究动态,分析总结各应用领域的恢复力量化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恢复力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研究的关键问题以及今后需深入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地应力环境与围岩力学属性是隧道工程中引发岩爆的两大决定性因素。为了研究黑石岭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岩爆灾害的潜在威胁及其表现规律,通过对岩爆里程段的现场采样、运用Kaiser效应法测量原岩应力和室内岩石力学实验,探讨了工程区内白云岩的岩性特征及其破坏规律,并基于强度理论和冲击能指标分析了发生岩爆的可能性及其发生方式。分析得知,该工程区内岩爆的潜在威胁较大,尤其是测点1和测点2处发生强岩爆的可能性最大,须在工程开挖过程中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8.
19.
谢正文  梁晓瑜  袁巧  曲方 《灾害学》2009,24(4):89-94,111
从餐饮业油烟道火灾事故统计出发,概括了我国油烟道火灾事故分类、事故原因分析、油烟道火灾探测、灭火剂、灭火设备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油烟道火灾的研究与国外的差距,并指出了我国在油烟道火灾领域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防治油烟道火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1985年墨西哥格雷罗7.3级地震和1996年丽江7.0级地震高层建筑震害特征.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震害预测方法对2000年姚安6.5级地震区的典型高层建筑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震害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