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酸沉降与环境的酸化模型在国外已有较大进展,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在酸化模型方面研究进展。这方面成果主要是适合于大尺度区域评估的指标评价模型的建立和将国外成熟的酸化模型应用于中国具体实践。希望尽快建立我国的酸化水化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
常州市酸雨概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常州市近14年来的酸雨情况。结果表明,常州市出现酸雨的频率达37.8%,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全省酸雨较重的区域之一。同时,年、月、旬、日的pH平均值随时间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造成的原因主要是降水酸化,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技术,采用三维、稳态、k-ε紊流模型,结合多重参考系模型、弥散相模型及组分输运和化学反应模型,对江苏某污水处理厂水解酸化池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池内流速分布很不均匀;池内存在大片回流区域以及流速几乎为零的区域,区域总体积占池容的50%以上;平均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 480 s,远达不到设计值。结合模拟结果,提出了改进方案。改进后的模拟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池内水流流速分布均匀性大大提高;大片的回流区域消失,速度几乎为零的区域面积也大大减小;水解酸化池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水下推进器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平均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5 340 s,和设计值十分接近。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水流流速分布的均匀性仍存在一定缺陷;只考虑了单相流,没有考虑池中污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餐厨垃圾和稻草两相厌氧发酵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影响酸化相产酸效果的4个因素即有机负荷、酸化时间、F/M(VS/VS)比、餐、草比进行实验研究.在最优的酸化条件下,选取最优的餐、草比与单餐厨和单稻草的产酸效果和产甲烷性能进行比较,并进行产物动力学曲线拟合.实验结果表明,进料负荷为42.95 g(VS)/L,酸化时间为7.92 d,F/M(VS/VS)为2.12∶1,餐、草混合比为3.88∶1时,产酸效果最优,VFA和乙醇总量为16 844 mg/L,比单因素最优水平组合VFA和乙醇总量提高30.4%.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酸化阶段的VFA和乙醇的产量,餐、草比3.88∶1,餐厨垃圾和稻草的酸化一级产物生成的速率k分别为0.0887、0.0753和0.0625 1/d.修正Gompertz模型也较好地表征产甲烷阶段的负荷累计产甲烷量,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  相似文献   

5.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酸雨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概况。认为酸雨对玉米及某些品种的大豆花粉的萌发有抑制作用;酸雨对松林虫害的发生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还认为酸雨与干旱、酸雨与SO_2对植物的复合影响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日合作研究项目:酸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控制对策的研究,于1990至1995年期间在中国重庆地区进行。本文是该项目最终研究结果主要方面的报导,包括大气污染和酸雨的状况,酸沉降对池塘、森林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大气污染和酸雨控制对策。该项研究为今后酸沉降生态监测的研究,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印染废水的特点和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从适用性、与其他工艺的衔接、工程造价、运行费用及水解效果等方面对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和填料式水解酸化反应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在适用性和工程造价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但是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对印染废水中COD、SS和色度去除率能够分别达到50%、73%和75%,明显高于填料式水解酸化反应器;且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每降解1kgCOD所需电量为(0.23±0.05)kW·h,优于填料式水解酸化反应器。  相似文献   

8.
王学华  黄勇  王浩 《环境工程学报》2014,8(4):1521-1525
根据印染废水的特点和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从适用性、与其他工艺的衔接、工程造价、运行费用及水解效果等方面对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和填料式水解酸化反应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在适用性和工程造价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但是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对印染废水中COD、SS和色度去除率能够分别达到50%、73%和75%,明显高于填料式水解酸化反应器;且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每降解1 kg COD所需电量为(0.23±0.05)kW·h,优于填料式水解酸化反应器。  相似文献   

9.
模拟酸雨条件下树木氨基酸变化与害虫的发生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人工模拟酸雨试验小区置木招引的研究方法,对马尾松次期性害虫进行了招引试验,并对样木中16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样木在人工模拟酸雨条件下比对照都易招次期性害虫的入侵,样木中氨基酸含量也比对照高。但在强酸条件下其氨基含量比对照低,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此评述专题的后续部分、对天然水质分布平衡中表面三元络合物、颗粒物浓度效应、吸附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作了讨论。对酸性矿水、酸雨酸化条件下矿物风化的表面络合机理,有机配体的作用和速度限定步骤的当前论点作了介绍。对近年发展迅速的催化还原溶解和光氧化催化研究等问题作了粗略涉及。限于篇幅,本文未讨论有关水质处理过程中表面络合原理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苏州市区酸雨出现频率增加,降水pH值下降,威胁着众多的文物古建筑。因此从苏州现存文物古建筑的五种材质入手,剖析酸雨对文物古建筑的影响,并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典型的案例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模拟酸雨淋溶过程中对南方主要土壤重金属Cu的缓冲及释放现象。结果表明,土壤的Cu释放量随淋溶模拟酸雨pH值的下降而增大,酸雨的pH值是影响土壤重金属离子释放和迁移的主要因素,当pH〈3.0时,Cu的释放量明显增加,并且增长迅速。此外,淋溶量也是影响土壤中Cu释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缪剑霞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4):57-58,94
综述并分析了南京市“十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指出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仍为可吸入颗粒物.南京市虽然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污染物明显缩减,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酸雨污染依然严重,控制和治理二氧化硫污染已刻不容缓,要采取合理科学规划,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同时要增强市民自我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模拟酸雨对土壤盐基离子的淋溶释放影响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选取南方主要酸沉降区土壤作模拟酸雨淋溶实验,探讨在酸雨作用下各土壤随降水酸度、降水过程及 降水量的变化其盐基离子的淋溶特性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酸雨对污染环境中重金属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酸雨对污染环境中重金属化学行为的影响。在酸雨作用下 ,不同环境介质中重金属活性明显增强 ,化学形态转化明显 ,迁移能力和生态危害能力亦明显加强。探讨了控制酸雨发生、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技术以及开展复合污染环境化学风险评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酸雨对建筑材料的影响及防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酸雨对建筑外墙的涂料、石材、混凝土等主要建筑构件的腐蚀原理,并提出了防治措施,来预防酸雨对建筑材料的侵害。  相似文献   

17.
模拟酸雨对氧化锰吸附砷(Ⅲ)的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合成的氧化锰为吸附剂研究了酸雨pH值、酸雨离子强度、解吸时间和解吸次数等因素对模拟酸雨解吸砷(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锰对砷(Ⅲ)吸附容量较大,等温平衡吸附量为:48.38 mg/g。模拟酸雨的pH值与离子强度对砷(Ⅲ)的解吸影响不大;解吸反应在90 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平衡解吸量为2.69×10-2mg/g;随解吸次数的增加解吸量变化不大。氧化锰对砷(Ⅲ)的吸附主要是专性的配位吸附,吸附砷(Ⅲ)后难以被模拟酸雨解吸。  相似文献   

18.
模拟酸雨对大宝山尾矿淋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酸雨作用下,研究了大宝山尾矿中重金属Cd、Pb及Mn的释放规律及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淋滤液不同酸度(pH为5.6、4.8、3.0)条件下,不同重金属呈现出不同的释放规律。随着淋滤量的增加,淋出液pH逐渐上升;Cd和Mn的释放可分为快速释放和慢速释放2个阶段,Pb的释放速度一直相对稳定。随着淋滤液pH的降低,淋出液pH降低,重金属的释放量及释放速度增加;淋滤液pH对3种重金属释放的影响程度为Pb>Mn>Cd。Cd和Mn的释放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及Elovich方程很好拟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更优;Pb的释放可用双常数方程和零级动力学方程很好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