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钱豹重返剑门山金钱豹,从1993年冬季以来,在剑门山区剑阁县北部的小剑、盐店、剑门等森林茂密乡镇时有见闻,据县妇女主任刘侨华介绍,在原小剑乡的青松、双龙村一带,最近出现农民饲养的小羊、小猪常被金钱豹咬死或拖走。差不多每两三个月就要发生一次,当地人把...  相似文献   

2.
珍稀动物─—白虎白虎是世界罕见的珍稀动物,它有洁白光亮的皮毛,黑色的花纹,蓝色的大眼睛,样子十分可爱。科学家认为白虎与黑豹有血缘关系,是黑豹的变种。与金钱豹相比,白虎的黑色素过剩,以致患有黑色沉着症。在人工喂养的动物园中最容易发生动物的这种细胞突变。...  相似文献   

3.
万县地区总面积达4424.26万亩,约有2/3的陆地面积是山地,其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3.8~18.6℃,年日照数1200~1600h,年降雨量为1050~1300mm。本区分布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据统计,有常见中草药1600余种,分属182科774属,其中植物药1 474种,动物药106种,矿物药20种,列入收购的商品药材有300余种,具有药效、经济、观赏价值的有300余种,药用动植物中有不少国家濒危保护对象,如金钱豹、杜仲、银杏、荷叶金钱、八角莲、厚朴等40余种。该区是全省药材主产区之一,系川广重要药材集散地,栽培中药的历史悠久。道地中药材达20余种,如川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自然保护认识的深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我国自然保护逐步过渡到生态保护,进而发展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这个发展历程以及产生原因,分别从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学开创与发展,生态保护、生态保护学开创与发展回顾总结了这一发展历程,并对其原因总结如下:一是目前原始的自然生态已十分罕见;二是自然生态与农村生态、城市生态都需要保护与建设;三是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实施的必然;四是各种生态系统既要严加保护,也要合理利用,实现人与自然融合共处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龙春林 《绿叶》2011,(9):89-94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是方方面面的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有多种,可持续利用是原地保护、迁地保护之外的又一种重要的保护方式。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既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又要发展地方经济,是一件极难做到的事。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之前,环境评价工作如果能够做得很好,就能较好地协调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将为世界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巨大的贡献,它的成功经验可供其他国家借鉴,有利于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  相似文献   

6.
《绿叶》2016,(12)
市场模式作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是生态补偿实践类型之一。在生物多样保护过程中,经常遇到保护的主体是谁、动力来自何处、如何持续、怎么组织并行成制度安排等问题。本文阐述的是一个村庄在一个环保公益组织支持下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案例,如何面对保护目标面临的威胁、当地的资源环境状况和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扶持当地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相关联的生态产业,从而借助市场的力量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保护。  相似文献   

7.
村农 《环境教育》2010,(12):47-47
土地不仅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众多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土地要从保护土壤入手,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生态保护学经历了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两个阶段。生态保护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对生态有意识的保护,属于环境科学和应用生态学,包括自然保护、农村生态保护、城市生态保护。科学基础包括生态学、农村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等,但专门的学科基础是恢复生态学。学科体系中生态监测与调查是基础,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评价是关键,生态工程与生态恢复是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青海省划分为 3个生态区 ,并提出相应的立法依据和生态保护对策 :1 .青海东部地区生态保护的关键是禁牧。2 .牧区生态保护的当务之急是以草定畜 ,控制草原载畜量。 3.江河源头高海拔地区是“生命禁区” ,应禁牧 ,封山育草 ,保护植被 ,牧民下山 ,从事多种经营 ,不断提高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使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自然条件极其复杂、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但同时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所以,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不仅是中国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也是保护本国生物资源的现实需要。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履行国际公约为主导,通过完善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国独特的生物资源与生态服务,确保公平和公正的惠益分享;二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少贫困相结合,在保护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保护好长阳的青山绿水,是我们执政的第一要务,保护就是发展,保护好了生态环境,就是最大的政绩,如果破坏了生态环境,即使发展得再快,也是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12.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18(3):12-12
<正>2008年5月26日,在上海召开了《加强地方履行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能力建设》座谈会,环保局张力军副部长做了重要指示讲话,主要内容如下:1、要进一步提高对保护臭氧层重要意义的认识。(1)加强保护臭氧层工作,是保护地球家园的需要。(2)加强保护臭氧层工作,是进一步树立我国负责任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栖息地与周边社区相互交叠,社区居民生计高度依赖于栖息地的自然资源,社区农户是大熊猫保护的重要利益相关者。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四川省典型县域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农户响应大熊猫保护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区农户多数积极响应对大熊猫的保护,参与保护管理部门的宣传培训,提高生计多样性和收入来源,同时减少薪柴采集、割竹挖笋等对大熊猫栖息地有直接干扰的行为,少数农户参与过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社区的积极响应是推动大熊猫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未来保护政策应加大力度鼓励社区参与大熊猫保护工作,以提高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14.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成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相结合是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首要任务。以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关注焦点,强调了其研究意义,分析了其保护现状与现存问题,如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方法不当等,从保护规划、制度及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护对策,并指出应注意的问题,为深入开展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科学开展成都"非遗"保护工作,推动其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超前开展前置评价,强化污染防治和风险削减,推广绿色循环经济,加大生态修复与治理,宣贯生态保护理念,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得出:坚持正确的保护理念是发展生态文明的前提,企业高层重视是促进生态文明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想、不触碰生态红线、积极履行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的职责是企业促进绿色、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7月18日,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了贯彻落实《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视频会议。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又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鉴于生态保护红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空间保护线,应实施最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指导我国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战略思想,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矛盾,以及特殊性,差异与矛盾等。论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深层次地说明了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内因。  相似文献   

18.
<正>措施1就地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是指保护并合理利用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即生态环境。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不断深化,自然保护工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自然保护管理体制虽经近年来的调整,仍不能适应要求愈来愈高的自然保护工作的需要.有时甚至起了消极的阻碍作用。为此,本文在陈明目前自然保护管理体制状况及其弊端的同时,提出一些调整体制、理顺关系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学角度看,自然遗产保护中必然涉及产权问题,建立合理的自然遗产产权制度是自然遗产保护的关键。我国目前的自然遗产产权制度暴露出许多弊端,如所有权基础上的自然遗产管理混乱,自然遗产经营权配置不合理,以及欠缺对自然遗产相邻权的规定等。这些产权制度方面暴露的问题,对于自然遗产的保护无疑是不利的。通过对自然遗产保护中产权问题的探析和国外在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经验的借鉴,对我国自然遗产保护产权权利束中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相邻权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