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举措.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创新链接模型,从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角度分析了低碳技术创新的结构,并构建了一个基于链环回路模型的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模型,以期探讨从低碳技术创新层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本研究提出低碳技术创新价值链应建立于社会使用的基础上,该创新价值链始于社会生活的潜在需求,经由低碳技术的发明与创造、示范与推广、重新设计与生产,终于服务顾客,注重市场的反馈以及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密切配合,以使低碳技术创新价值链持续运作并充分挖掘镶嵌于技术创新社会价值中的经济价值.研究结论是:应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技术系统以实现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整合、通过示范强化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链接以及强化低碳技术创新管理系统以提离产业附加值.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能源安全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一系列的应对方案之中,旨在降低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的"低碳"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同,并成为新时期人类发展的目标。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人口与生态资源大省,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其摆脱仅仅依靠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拉动模式,有效缓解四川的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状况,最终实现四川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研究方法,利用四川省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对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从评价的结果来看,"十一五"期间四川低碳经济发展效率不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转变。为了进一步提高四川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建立完善政策法规与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低碳经济政策链范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气候、能源和环境危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如何塑造低碳经济发展雏形,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成为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化转型需要构建适度适宜的政策体系,政策链理论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思路。政策链的纵向与横向结构形成各项政策在时序上相互衔接、层次上相互配套、内容上相互补充的政策链系统,有效克服了单个政策的孤立性与局限性,有利于政策整体功能的发挥。基于政策链范式,本文首先阐述政策链的理论基础,设计低碳经济政策的链状结构,继而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实践中暴露出的系统性、协调性及配套性的缺失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低碳经济政策链的构建措施,强化政策链各环节的相互配套性,为现阶段制定我国低碳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绝大多数环境物品属于非市场资源,没有市场价格,因此市场体制低估甚至忽视了环境的价值,这是产生全球环境问题的深刻根源。在环境经济学中被广泛采用的显示偏好或明示偏好等非市场价值导出方法尽管可以估计环境的经济价值,但这些方法仍以新古典经济学的一元价值论为基础,忽视了环境物品的价值多元性和不可估价性。近年来在环境伦理领域兴起的字典式偏好可以较好地描述环境多元价值,反映环境物品具有伦理属性、公共属性和政治属性。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福利最大化和利益补偿原则而言,商议是一种可以发现和容纳环境多元价值的机制,也是现代市民社会解决环境争议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上的严重反差,其主要原因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经济学不同流派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评析,认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并提出经济发展成本分析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围绕这一理论基础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主张要把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以及政策的引导纳入可持续发展经济途径研究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理论三项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10年间,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都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些进展当中,本文辨识出3个核心的概念:地球系统观、生态文明思想、低碳经济概念,对这3个看起来没有直接关联的概念分析了其中十分密切的理论联系。地球系统观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和所处地球环境的认识,被称为"第二次哥白尼革命",从而强化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科学基础;生态文明思想从根本上颠覆了工业文明的思想基础,深化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哲学和伦理学内涵;低碳经济概念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提出的新的理念,以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践的具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3个概念都突出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同时也都强调了对地球表层这个自然与社会剧烈交互作用的生态圈和人类圈的理解必须运用全新的视角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理解这3个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论10年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本文从低碳经济与经济增长、低碳经济实现的制度安排和不同国家的低碳经济进程三个方面,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影响一国碳排放量的因素有人口、GDP、能源强度、碳强度及国际贸易等,且从长期来看,碳减排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征收碳税和碳交易制度是目前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制度安排;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行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全新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给企业会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挑战.由此,在国内外最近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对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碳排放与交易会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企业碳会计体系由碳财务会计体系与碳管理会计体系构成.前者研究内容涵盖低碳经济途径下企业碳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处理、信息披露等,其核心是碳排放权确认为何种资产,信息披露内容及途径等;后者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碳成本与风险管理,以及与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连接等,其核心是企业内部碳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本文旨在通过对碳会计体系之理论起源与实务发展、基本概念与系统边界、学科分类与逻辑关联、研究内容以及披露模式的探讨,以期为我国企业构建碳会计体系提供所需注意的原则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自然资本绝对稀缺的"满的世界",如何在生态环境的极限内实现人类福利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在Daly思想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由生态足迹作为投入和人类发展水平作为产出的生态福利绩效的概念。研究生态福利绩效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两者关系演变的原因,对于帮助我们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理解经济增长的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以及指导我们在自然资本稀缺的情况下实现福利水平的不断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7年涵盖了124个国家和地区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生态福利绩效和经济增长是倒U型关系,转折点发生在人均GDP为3 000国际元的时候,即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生态福利绩效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提高,单位自然消耗可以带来递增的福利水平,人类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向着可持续发展不断靠近的;当人均GDP达到3 000国际元后,生态福利绩效开始随着经济增长递减,单位自然消耗带来的福利水平递减,人类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逐步远离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通过对生态福利绩效组成要素的分解,本文发现趋于平稳的自然消耗的经济绩效和一直降低的经济产出的福利绩效是制约生态福利绩效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生态福利绩效和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证明了脱钩发展即经济增长和自然消耗的脱钩以及福利水平提升和经济增长的脱钩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如何实现脱钩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特别是我国脱钩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资源环境生态经济价值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经济学资源环境观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资源环境生态经济价值的内涵 ;并进一步对生态学、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2020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涉及众多因素,区分这些因素对制定低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阻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图论方法建立影响因素的关联矩阵,运用布尔运算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得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粗放式发展、居民低碳意识淡薄和缺乏低碳专业人才.根据主要影响因素从基础情景、低碳情景和受挫情景定量模拟了中国2020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预测结果表明,在低碳情景下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大致是41亿吨标准煤,C02排放量23亿吨碳当量,煤炭占一次能源需求量的60.5%,石油占18.4%,天然气占7.5%,核能占3.3%,水能占8.5%,其它新能源占2.1%.从终端能源使用部门来看,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比重大幅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对能源需求下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能耗呈现不断上升的特点,因此提高居民低碳意识和倡导低碳消费有利于实现我国低碳目标.此情景模拟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首先,将"零和收益"的博弈思想引入到SBM模型中,构建了基于零和收益的碳减排SBM效率分配模型(ZSG-SBM)。然后,基于"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整体碳强度降低18%的减排约束,从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结构2个维度设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系统的4种发展情景,应用上述ZSG-SBM模型对碳减排目标进行了省际层面的效率分配。并通过对比各省经济发展现状和碳减排目标的分配结果,分析了各省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结果表明:采用ZSG-SBM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效率分配后,30个省份的投入、产出指标实现了有效配置,碳排放效率到达效率前沿。政府基于"公平"导向的行政分配方案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基于ZSG-SBM模型的效率分配方案更符合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要求。在碳强度约束的基础上,能源强度的再约束将迫使各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提升我国整体碳排放效率。"十三五"时期,我国有16个省份的碳减排目标分配结果大于18%的平均标准,各省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选择差异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climate change crisis and their mutual underlying reasons,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break through the dual crises,coordin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protect the global climate.The global trend of low-carbon economy finds expression in Green Recovery currently,while,in a long run,it will give rise to a new pattern of world competition in politics,economy,technology,trade and finance.The impact of the...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组成.其中,系统层由自然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构成.以湖北省低碳发展资料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生态系统处于高能耗离排放阶段,"差"的隶属度最高,为0.48,说明湖北的产业低碳化还有待提高,主要是化石能源消耗和煤炭消耗较大,应该转变能源使用方式,尽量节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自然生态系统以"良好"的隶属度最高,为0.386,说明湖北的自然绿化条件较好;人文生态系统也以"良好"的隶属度最高,为0.364.说明在城市还应加强各项管理,提高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和对低碳的认知度.综合评价湖北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为"良好".评价结果与直观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构建的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低碳旅游盈利模式的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旅游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产业也存在着很大的节能减排的空间,因此发展低碳旅游势在必行。但目前大家对低碳旅游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具体的建议措施方面,忽略了对其盈利模式的研究。因此本文从低碳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入手,总结出了经营增长盈利模式、价值提升盈利模式、政策支撑盈利模式、概念体验盈利模式、碳交易盈利模式这五大盈利模式,以帮助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获得切实利益,促进我国低碳旅游的健康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框架下发展绿色经济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及改革是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里约+20"峰会的两个主题。首先,绿色经济是体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绿色经济的核心是以低的自然资源消费、低排放、低污染,达到高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益,实现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高的生活水平和优良的生活环境。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将引发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虽然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但也必须探索新型的绿色低碳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在实现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应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新的经济、贸易、技术竞争规则和格局的变动,加强先进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低碳竞争力。其次,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代际公平",又要关注欠发达地区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别公平"、"人际公平"。因此,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框架的建设和改革,要体现世界各国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全面均衡地反映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国家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公平享有全球环境空间、公平获得现代优质能源服务、公平适应全球环境变化、公平承担责任义务及公平的国际制度和机制。中国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走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最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又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困难和更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推进。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国际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在国内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主要战略对策包括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节能优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的过快增长;加强能源结构的低碳化,逐步建立并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加强城乡统筹,地区平衡,促进生态城市建设;适应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改革的趋势,加强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抓住机遇,顺应世界绿色低碳发展潮流,自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把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变到新型的技术创新型、内涵提高的发展方式上来,基本走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业碳足迹理论可以系统评价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的碳排放,是构建低碳农业的理论基础,对实现低碳农业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探明农业生产中的碳足迹,本文基于河北吴桥县农户生产调查数据,利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及研究方法,评价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种植模式的碳足迹.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的大小为1 737.37±337.02 kgCe/hm2·a,生产1 kg粮食的碳成本是0.12±0.03 kgCe,其中冬小麦的碳足迹是1 101.31±251.91 kgCe/hm2·a,小麦的碳成本是0.16±0.04kgCe/kg,夏玉米的碳足迹是636.06±163.90 kgCe/hm2·a,玉米的碳成本是0.08±0.02 kgCe/kg.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的组成中,化肥占总量的61.76%,电能占25.03%,柴油占7.44%,种子占4.75%,农药占1.02%.同时,发现N肥的施用量和电能消耗量均与碳足迹有正相关性,种植规模与碳成本有负相关性.因此,构建节肥、节水及规模化的低碳种植模式是实现华北平原农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低碳城市建设热潮。但在这股热潮背后,还有许多尚不明晰的问题需要理性思考。围绕低碳城市相关议题,开展了如下5方面工作:①解读低碳城市概念,指出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多目标问题,要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并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目标的共赢;②概括低碳城市评价指标,指出针对指标还没有建立明确的标准;③从城市规划、低碳政策、生态产业、可持续能源、绿色交通等方面总结了保定、上海、吉林、杭州等城市的低碳建设途径;④分析城市低碳发展现状水平评价结果,指出低碳城市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⑤最终在分析低碳城市建设尚存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今后需深化认识的几个问题,如不能因低碳而放弃其它城市发展目标,低碳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低碳城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各领域专家通力协作,需从系统规划、阶段性方案实施、实施后评估与修订等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希望这些思考能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