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遥感图像解译和GIS分析的方法,选择土地利用、植被、生态完整性为评价因子,评价研究区域工程建前生态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使土地利用类型增加,土地偏离度略有增加;不同植被类型面积均有所下降,其中对林地和天然草地影响最大,其面积分别减少了123.17 hm2和57.28 hm2;永久占...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部分站场地基承载力不足,经过长期运营部分站场基础沉降不同步,造成的管道弯曲甚至管道破裂问题,提出1种由位置标识物来实现实时准确采集站场基础位移数据的方法,研制1套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基础沉降远程在线监测评价系统;系统软件根据实时采集的沉降量与历史监测数据比对,评价站场运行状态,并给出基础沉降安全储备。结果表明:结合历史监测数据可预测站场基础下一检修周期的沉降状况,给出是否需要在检修期内对站场基础进行维护的建议。系统可有效预防基础沉降带来的安全隐患,减小管道破损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基于土壤样品中金属含量及空间位置数据,运用空间分析,对土壤重金属聚集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遥感影像对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进行评估,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以武汉为研究载体,运用土壤重金属分布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与研究区域实际状况基本相符,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矿山及其周边区域不同类型地物的地表沉降时空分布特性与差异,提高矿区的灾害应对能力,以甘肃省永靖县“智慧矿山”试点为研究区,基于PS-InSAR技术,提取研究区2018—2022年的季度地表沉降信息,并利用GIS分析方法探讨其特征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和西南部2片矿区的沉降速率较高,中部及偏北的露天矿场和设备分布区域形变趋势较不稳定,是后续沉降监测的重点区域。矿区6种主要地物中,采矿用地最易发生沉降,矿区道路最易出现抬升,耕地、采矿用地形变速率的波动程度较高,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加大矿区道路和采矿用地的沉降监测频率。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国目前面临的PM2.5污染严重问题,采用CMAQ 4.7.1模式模拟我国东部各省PM2.5浓度分布,并探索了其输送、沉降规律.结果表明:综合空气质量模式CMAQ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可以较好地模拟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我国东部PM2.5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且PM2.5质量浓度分布与污染源的位置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呈现由城市边缘向城市中心推移递增的趋势,区域性PM25高值中心可达120 μg/m3以上;湿沉降是细颗粒物的主要去除方式,且湿沉降量至少为干沉降量5倍以上;PM2.5夏季沉降通量最大,冬季最小,我国东部地区沉降通量高值中心可达30 mg/(m2·d)以上;模拟区域湿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91%以上,模拟计算区域的总沉降量为4.67×106 t/a,其中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总沉降量为1.65 × 106 t/a.  相似文献   

6.
孙君  王志峰 《环境与发展》2020,(4):27-27,29
通过Quick Bird、ZY-3商业卫星影像遥感解译提取台雄水库周围区域2008年、2018年共2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叠图法、景观指数法分析了水库建设前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等。主要结论如下:台雄水库采取了有效的植被恢复措施,工程建设对自然植被尤其是森林植被的影响有限,工程建设和运行基本未改变生态系统总体异质性,对区域生态体系的阻抗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地区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精河县为例,综合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TM遥感数据和各种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建立了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精河县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由中部绿洲向周边逐渐降低。2)从空间分布来说,研究区中部的土地生态安全要优于北部和南部,中部大部分土地处于安全和临界安全状态;南部山地土地生态安全类型分布零散,临界安全区、安全区交叉分布;极不安全和临界安全区集中在艾比湖周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南部山区;很安全区所占比重较小,集中在绿洲内部。3)1998年和2013年各生态安全等级分布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为生态安全区、生态临界安全区、生态极不安全区、生态很安全区。研究表明,精河县土地生态状况整体良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今后应加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减少水土流失与土壤的盐渍化,保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帕隆藏布流域为研究区,以多元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入手,选取年均降雨量、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NDVI、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影响因子,利用CF模型和LR模型确定各因子及其分类级别的权重,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间的独立性检验,运用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因子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雨量、距断层距离、土壤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地层岩性、坡度、地形起伏度;2)高危险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11%,其泥石流数占研究区泥石流总数的43.62%,表明泥石流发育集中,与实际情况相符;3)模型精度验证AUC为0.903,表明模型评价精度较高,评价结果理想,可为帕隆藏布流域泥石流防治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湖北省风电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污染特征,指出噪声、景观和生态影响是最显著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环境介质和污染源的调查因子和调查方法,特别是对景观的影响提出了景观相融性和景观破碎度的调查因子,可作为定量评价的依据。以实测和遥感结果说明湖北省风电场噪声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风电场噪声均能达到环境质量要求;风电场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植被覆盖率在环保措施下经过一段时间可得到恢复,同一区域多个风电场开发不利于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建立典型羊草植被覆盖下围封、冬季放牧和过度放牧试验区以及典型大针茅植被覆盖下围封和持续放牧试验区。在长135 m,宽105 m,共计100个测量点的空间区域测量土壤剪切力并研究其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引起区域土壤剪切力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放牧是引起土壤剪切力空间变异的关键因子,其途径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以及植被状况。过度放牧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导致的土壤剪切力最小。适度放牧因局部干扰,土壤剪切力的空间分布具有清晰的递变性,但这种递变性在干旱条件下减弱。而围封仅在土壤含水量与植被根系的作用下并未形成类似前者的空间分布形式。这说明在适度放牧的干预下,土壤剪切力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大气氮磷沉降量分析——以杭州北里湖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了解大气氮磷沉降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采用自制采样器,对杭州北里湖2011年4月-2012年2月大气氮、磷的总、湿沉降进行采集,并通过对干、湿沉降量的计算,探讨了大气干、湿沉降中TN、TP、NH4+-N和NO3--N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因秋季利于沉降而不利于扩散,夏季降水多,各物质的干沉降量表现出秋季高、夏季低的特点,湿沉降量则夏季较高.TN干沉降以NH4+-N为主,其干沉降量与气温、气压及降水量有关,而NO3--N干沉降量与风速有关;大气湿沉降量除NO3--N外,TN、TP和NH4+-N与降水量均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700和0.827.在研究期间,TN、NH4+-N和NO3--N以湿沉降为主,TP以干沉降为主;北里湖大气总沉降的入湖TN量为4 503.74kg/km2,TP为100.14 kg./km2,入湖的TN/TP比值高达45,远超出正常水平,这对北里湖水体的富营养化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了大气污染物质干性沉着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干性沉着短期计测的扩散管法和4段滤纸法以及求算气体流束F的涡相关法,倾度法和热平衡法,这对我国进一步开展大气污染物质干性沉着机理的解明及其对环境影响的把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元素硫在集输管道中沉积会引起堵塞和腐蚀问题,球阀处是集输管道中较易出现大量硫沉积的部位之一。为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高含硫天然气中析出的硫颗粒在球阀处的运移沉降规律,选用雷诺应力模型模拟球阀处的流场,选用Lagrange颗粒轨道模型追踪硫颗粒在球阀处的运动轨迹,探讨影响硫颗粒在球阀处沉积的因素。结果表明:气流进入球阀内将会出现压力损失和流动分离,气流进口速度和球阀开度会对流场产生影响;硫颗粒在球阀处的沉积率随气流流速和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球阀开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和离心力是造成硫颗粒在球阀处出现大量沉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元素硫在集输管道中沉积会引起堵塞和腐蚀问题,而弯管是集输管道中较易出现硫沉积的部位之一。为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水平弯管内的硫沉积问题,首先利用雷诺应力模型对流场进行模拟,其次采用Lagrange颗粒轨道模型对硫颗粒进行模拟追踪,研究不同因素对硫颗粒在弯管中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弯管内壁会出现负压区和低速区,气流速度和弯曲比会对流场产生影响;硫颗粒在弯管中的沉积率随流速、粒径和弯曲比的增大而增大;硫颗粒沉积是重力和离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离心力是导致弯管中沉积率增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in ambient air is dominated by nanometersized particles. Recent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report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nanoparticles in inhaled air at the workplace and acute morbidity and even mortality in the elderly. A theoretical model of deposition of 20 nm particles in the human alveolus was formulated. Gas flow structure and deposition rate were calculated for alveoli with different elastic properties of lung tissue. Data obtained in the paper show increased convective effects and diffusional rate of deposition of nanoparticles for alveoli with higher stiffness of the alveolar wall. The retention of deposited particles is also higher in these pathological alveoli. Results of our calculations indicate a possibility of existence of a positive loop of coupling in deposition and retention of nanoparticles in the lung with pathological changes.  相似文献   

16.
The influence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insoluble particles in inhaled air on the alveolar macrophage (AM) mobility is analyzed. Kinetics of phagocytosis and the mobility of AM as a function of overloading is proposed. Three patterns of AM displacement on the surface of alveolus are distinguished depending on the loading of the surface with insoluble deposits, namely, directional being a result of surfactant activity, directional with a chemotactic bias, and purely random. The exit time of AM from alveolus under overloading is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17.
河道泥沙淤积对洪灾风险评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考虑泥沙淤积的洪灾风险估计的一般模式,并以螺山站为例,定量分析了泥沙淤积对洪水频率和洪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泥沙淤积对水位频率会产生影响,在相同水位下,泥沙淤积会缩短洪水的重现期,水位越低,频率变化越大.对于相同频率的洪水,泥沙的淤积使水位抬升,且频率越小,水位变化越小.另外,泥沙淤积使洪灾风险增加,加重了洪灾的损失.螺山下游的洪灾风险率从6%增加到22.5%,水位超高期望值从0.114 m增加到0.233 m.  相似文献   

18.
化学混凝-SBR法处理肉禽屠宰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肉禽屠宰废水的特点,采取了先混凝后生化的处理方法。在实验中确定了最佳混凝剂和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取此方法处理肉禽屠宰废水,其各项指标可达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纳米材料生产的高能耗、低生产率的特点,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纳米TiO_2薄膜生产过程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通过设置不同的低压化学气相沉积过程(LPCVD)工艺参数,研究了工艺参数中温度和压强对于TiO_2薄膜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显示,纳米TiO_2薄膜生产阶段的环境表现受LPCVD过程工艺参数影响,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LPCVD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测算尾矿膏体排放的堆积坡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膏体坡面明渠流动的自适应变化过程,提出膏体恒定均匀流动时的平衡坡降等同堆积坡度。研究平衡坡降状态下,明渠流动断面、临界流速以及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建立堆积坡度测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以某铜矿为背景,测算不同质量分数及排放流量条件下膏体的堆积坡度,结果表明:流量一定,质量分数越高堆积坡度越大;质量分数一定,排放流量越大堆积坡度越小;推荐该矿排放质量分数70%,排量150 m3/h,此时堆积坡度为5.34%,尾矿库占地面积较原湿式排放降低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