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液相催化氧化NO_x的方法,通过磷矿浆中过渡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达到净化电厂烟气中NO的目的。考察了烟气含氧量、吸收温度、磷矿浆固液比及气体流量对磷矿浆湿法脱硝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最佳条件为NO进口质量浓度670 mg/m~3、磷矿浆吸收温度25℃、固液比500 g/L、流量0.3 L/min、含氧量20%;优化条件下的磷矿浆脱除效率最高可达88.9%。随着磷矿浆湿法催化氧化脱硝反应的进行,p H值不断下降,导致磷矿浆逐渐失效,需补入新鲜矿浆,维持吸收液的p H值以保证良好脱硝率。  相似文献   

2.
喷淋塔的流体力学特性与脱硫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喷淋塔内脱硫过程中的流体力学数学模型,描述了湿式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法的脱硫效率与入口烟气SO2浓度、喷淋浆液中SO2浓度、烟气量、循环浆液量、钙硫摩尔比以及脱硫塔结构(截面积、吸收区高度等)的定量关系,重点分析了喷淋塔内液气比、烟气流速、吸收液的流量、喷嘴雾化性能、浆液pH值和烟气温度等参数,并阐述了这些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低质量浓度二氧化硫烟气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亚硫酸钙—石膏法处删低质量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工程调试过程、工艺指标及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实践证明,该技术运行稳定,不易结垢,在低质量浓度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出口烟气二氧化硫质量浓度难以实时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模糊神经网络(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Fuzzy Neural Network, ADPSO-FNN)算法的催化再生烟气二氧化硫质量浓度智能预测方法。首先,针对数据来源多,且来自数据采集系统(Data Collection System, DCS)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MS)中多维数据时间尺度不匹配的问题,利用基于自适应回归算法实现多时间尺度的数据清洗;其次,建立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算法的二氧化硫质量浓度预测模型,提取再生烟气产排过程中的动态特性;然后,提出基于动态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机制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平衡全局探索能力及局部开发能力,实现再生烟气二氧化硫质量浓度的预测;最后,利用炼厂检修前、后的数据分别建立二氧化硫预测模型并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预测方法实现了催化再生器出口二氧化硫的准确预测,解决了现场多时间尺度数据难以建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际烧结工况的运行边界条件对用于净化烟气SO2的SDA系统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系统各核心设备中气流速度、反应物浓度、设备内温度分布变化情况,证明SDA系统可以较好地适用于烧结工况.实际应用时应设置烟气进风分布装置;中心烟气通道对控制脱硫剂用量、降低脱硫塔高度有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塔内反应充分,反应物干燥完全,应保证烟气在塔内停留时间大于10 s;旋转喷雾器应与脱硫塔进行拟合选型设计,同时为保证烟气排放达标,除尘系统应选择防腐耐温材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循环流化床的脱硫灰、干法或半干法脱硫工艺的副产物脱硫灰作为原料,与黏土等其他配料进入炉窑烧制成陶粒的装置,是综合利用资源化的一种新技术、新工艺。该装置排放烟气温度高、污染物具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灰尘浓度高等特点。本环保装置根据烟气特点,采用烟气余热回收与脱硫脱硝的联合工艺,达到烟气排放要求和余热回收节能环保目的,同时也为同类烟气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物滴滤法间接催化氧化脱除H2S气体的动力学特性.基于吸收反应的双膜理论和生物膜理论,可以将H2S的脱除过程视为传质与氧化吸收的串联过程,而该过程又与Fe2+在生物膜内的传质及生化反应过程存在并联关系.通过分析得出液膜内H2S浓度分布模型及生物膜内Fe2+浓度分布简化数学模型.本研究得到的H2S去除率模型可为生物滴滤法的工艺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采用乙烯作为还原气体、Cu-ZSM-5为催化剂的烟气脱硝工艺流程.首先,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Na-ZSM-5分子筛作为催化剂载体,用浸渍法制成了不同负载量的Cu-ZSM-5分子筛催化剂.其次,研究了培烧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包括反应温度、气体流速以及反应气中O2的浓度等催化还原反应工艺参数.最后,研究了掺杂Ce4+离子对Cu-ZSM-5分子筛的活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某公司研发的日处理2t废塑料的催化裂解中试装置以例,对催化裂解烟气中污染物进行了监测与分析,认为裂解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氯化氢、氮氧化物、苯并芘、苯及颗粒物,并提出了采用碱吸收+电捕焦油器+活性炭吸附+脉冲袋式收尘的环保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燃煤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硫化物,主要为二氧化硫。近年来,我国相关机组大都增设了烟气脱硫装置,进行烟气脱硫。目前,普遍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本文主要以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为基础,在对其基本工艺及组成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各工艺过程或系统可能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期为该法脱硫过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或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使Fe2O3和Fe(OH)3分别与元素S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硫化反应,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鉴定硫化产物组成,在95 ℃恒温水浴中对硫化产物进行氧化反应,考察了硫化温度和硫化时间对硫化产物自然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S高温硫化产物主要是FeS2.硫化产物FeS2具有较高的自然氧化性,随着硫化温度升高,硫化时间延长,硫化产物的自然氧化性增大,更容易发生氧化放热反应,造成油品火灾和爆炸事故.元素S与Fe2O3硫化温度在360 ℃以上,与Fe(OH)3硫化温度在300 ℃以上时,其硫化产物FeS2具有较高的自然氧化性.硫化时间在24 h以上时,Fe2O3、Fe(OH)3的硫化产物自然氧化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在线监测硫铁化合物氧化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利用三氧化二铁、氢氧化铁及四氧化三铁与硫化氢反应制备硫铁化合物,在线监测了硫铁化合物的氧化升温和氧化尾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浓度。根据试验结果,推测并验证了装置中残余的硫化氢气体及吸附在硫化反应产物中的硫化氢气体对二氧化硫的监测有严重干扰。为消除硫化氢干扰,在氧化反应前用饱和湿度的高纯氮气对试验装置进行吹扫。结果表明,吹扫时间至少为10 min,才可以驱除试样中的硫化氢气体,从而避免对二氧化硫的监测产生干扰。同时,硫铁化合物的氧化升温与二氧化硫的生成及生成量密切相关,可以用二氧化硫来判断设备内硫铁化合物是否具有危险性,从而为硫铁化合物的自燃提出更早更全面的判据。  相似文献   

13.
工业生产硫磺粉的过程中,由于静电等因素导致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本文就是为硫磺粉的生产安全进行基础研究。国内硫磺粉爆炸事故几乎一个月发生一次,给设备和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不同材料的特性是不同的,摩擦产生静电的情况也不一样,本实验主要研究硫磺粉和粉碎设备中主要材料摩擦产生静电的情况,了解硫磺粉的静电特性,为减少静电的产生或者消除静电寻找途径。硫磺粉碎设备———机械磨中主要的材料类型是不锈钢、刚玉和碳化钨,用这三种材料制成的研磨罐对硫磺粉进行研磨,测试表明硫磺全部带负电荷,碳化钨罐研磨起电效率最高,刚玉罐起电效果最小,静电量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达到平衡。用不同粒径的硫磺粉进行研磨,实验表明粒径较大的硫磺粉比粒径小的硫磺粉产生的静电略少。  相似文献   

14.
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合钢铁行业烧结烟气的特点,评述了目前几种烧结烟气脱硫技术,指出钢铁企业烧结烟气脱硫不能简单套用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而要结合烧结烟气的特点和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实现资源回收.  相似文献   

15.
概述川西北气矿天然气净化厂高酸性污水的处理现状及改造措施,通过对几处工艺管线及设备的改造,实现了高酸性污水的安全处理与零排放,保证了川西北气矿天然气净化厂生产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CT6-4B硫回收催化剂在硫磺回收装置的应用情况,并结合生产标定数据对其性能及使用效果进行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黄单胞菌为硫氧化菌种挂膜于生物滴滤塔,研究其去除能力及产物.通过测定压降、生物量确定挂膜时间,以进出气口浓度变化反映去除效率,测定营养液pH值变化,用SEM电镜扫描、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单胞菌挂膜时间为4 d,持续运行,菌种均匀地分布于填料表面;保持气体流量为1 L/min,H_2S气体质量浓度在2 000 mg/m~3以下时,去除率大于90.5%,单位体积最大生化去除量为43.23 g/(m~3·h);以10 d为周期添加营养,系统的pH值在5~7;自然沉降得到的黄色颗粒状沉淀粒径为3.161~31.90 μm;能谱分析表面主要成分为C、O、S,应该为微生物和S系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干燥粉末的主要无机物质存在形态为S单质.塔在弱酸环境运行,能减少对装置的腐蚀,营养液中通过物理沉降、过滤、低速离心的简单手段,就能回收产物S单质.  相似文献   

18.
元素硫在集输管道中沉积会引起堵塞和腐蚀问题,球阀处是集输管道中较易出现大量硫沉积的部位之一。为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高含硫天然气中析出的硫颗粒在球阀处的运移沉降规律,选用雷诺应力模型模拟球阀处的流场,选用Lagrange颗粒轨道模型追踪硫颗粒在球阀处的运动轨迹,探讨影响硫颗粒在球阀处沉积的因素。结果表明:气流进入球阀内将会出现压力损失和流动分离,气流进口速度和球阀开度会对流场产生影响;硫颗粒在球阀处的沉积率随气流流速和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球阀开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和离心力是造成硫颗粒在球阀处出现大量沉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含氰高炉煤气洗涤水,设计了针-板式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反应器装置。研究了不通入、通入SO2,不放电、放电以及不同初始氰化物浓度条件下,处理含氰废水的效果。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放电与否,通入SO2均可提高氰化物的去除率;脉冲电晕放电可以提高氰化物的去除率,洗涤水在脉冲电晕区停留时间越长,氰化物去除效率越高;高炉煤气洗涤水中氰化物初始浓度越高,其净化效果越好,洗涤水在脉冲电晕区域停留时间约为2.1 s时,氰化物去除率最高可达99.9%,而初始浓度较低时,几乎没有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含硫油品储罐内的腐蚀产物与油品中的活性硫反应生成硫化物,而此类硫腐蚀产物氧化自燃是导致储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通过试验考察了氧气体积比对硫腐蚀产物氧化自燃过程的影响,探索了铁锈模拟物在氧化过程中SO2气体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氧气浓度越高,硫腐蚀产物的自燃危险性越大;随着O2浓度增加,氧化反应中SO2的浓度越大,SO2气体析出速度越快,当氧化反应的温度为40℃时,SO2气体浓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