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从评价范围、源强界定和参数修正三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 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 03-200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路建设项目》(HJ 552-2010)等五种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哪种预测模式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中各类机动车辆数量急剧上升,公路交通量大大提高,道路交通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噪声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伤害,使人感到焦躁不安、无法睡眠。因此,对公路运营期可能产生的噪声进行预测并提出减少影响的措施,是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车辆噪声源强是公路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噪声预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其进行准确预测是确定敏感点噪声声级的基础。公路运营期噪声源主要是各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发动机噪声、排气噪声、车体振动噪声、传动和制动噪声等),其中的主要污染源是发动机噪声。本论文通过介绍中国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包括96年和06年规范)及环保部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一声环境》中噪声源强的计算方法,对双城市堡旭大道公路的噪声源强进行预测分析,认为2006年《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噪声源强计算比较合理、科学。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到的各型车车速及车辆源强符合实际情况,且适用范围较广,因此建议在公路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06年规范中的车辆源强公式。  相似文献   

3.
六车道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公路交通噪声预测中,因道路类型不同和采用的预测模型不同,预测出来的结果会有所差异,长久以来以《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 005-96)》的模型应用最多。对于六车道高速公路噪声的预测,考虑将六车道分成两个三车进行道叠加预测和把六车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预测这两种方式来进行,并与噪声实测值进行比较,可为今后高速公路六车道交通噪声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缺乏低时速单车噪声源强估算模式,低等级公路项目噪声预测结果常与实际监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文中通过实测各车型车辆在低时速条件下时速和单车辐射声级(Lmax)数据,运用统计软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并通过实测过往车辆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沿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以下简称《06规范》)中的公式计算低车速源强可能会造成结果偏低,建议采用下列式子估算低车速单车噪声源强:小型车L=21.5 lgV+34.96(15≤V≤63),中型车L=10.4 lgV+59.29(15≤V≤53),大型车15≤V≤48(15≤V≤48)。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理论-统计模型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在分析影响道路交通噪声各因素的基础上 ,根据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的理论公式 ,结合实测数据 ,建立了适合中国城市交通、路况和环境标准的理论 -统计模型 .该模型对机动车参考噪声、车流量、车速、路面坡度、地面植被等因素对噪声的影响作了有效的预测 ,使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更简单、结果更准确 .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噪声不同预测模型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我国在进行道路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主要使用的预测模型有2009声导则模型、2006规范模型,此外,也有部分噪声评价工作采用了德国的CadnaA软件。因各种模型在使用条件和参数选取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预测结果存在差异。如何选取合适的预测模型,一直是国内学者不断研究想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已有道路交通噪声进行现场实测,通过设计不同的预测模式进行模型验证,将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五种噪声预测模式中,模式一、模式四、CadnaA软件的噪声预测值与实际情况最相符,模式一绝对预测误差昼间在3.3-6.0 dB(A)之间,夜间在-3.4-0.2 dB(A)之间。使用2009声导则模型、2006规范模型相结合的预测模式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模型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对于公路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中的单车辐射声级没有给出固定的计算方式,本文对某两条城市道路采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各种预测模型计算并与实测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单车辐射声级采用2006版规范进行计算,同时结合2009新导则的预测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较为相符。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理论一统计模型/李本纲…(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000,21(6)一1一5 环图X一5 在分析影响道路交通噪声各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的理论公式,结合实测数据,建立了适合中国城市交通、路况和环境标准的理论一统计模型。该模型对机动车参考噪声、车流量、车速、路面坡度、地面植被等因素对噪声的影响作了有效的预测,使模型的实际应用中计算更简单、结果更准确。图l表3参9X593 200101533棉纺车间噪声综合治理/邹定(广东省佛山市环境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环境工程/冶金部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深圳市城市高速路、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等三类较高等级的多条典型城市道路交通干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监测与模式预测对比研究,分析和验证FHWA模式、规范模式、导则模式和RSL90模式等四种常用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在较高等级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中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式预测的准确性高低依次为:导则模式、规范模式、RLS90模式、FHWA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噪声源及声屏障插入后的声传播特征,以Cadna/A噪声计算模式等为基础,建立了基于Cadna/A软件的高速铁路噪声预测模型。利用德国及我国建立在测试基础上的噪声源强数据及噪声预测模式对Cadna/A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与修正,获得了与我国目前计算规范较一致的噪声预测结果。最后根据铁路声屏障特点,建立了铁路声屏障的Cadna/A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小。结果表明:只需对Cadna/A软件模型参数做适当验证性修正,该软件即可适用于我国高速铁路噪声环境影响的预测。同时,基于Cadna/A软件的铁路声屏障模型还可用于指导声屏障优化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城市噪声管理信息系统中道路交通噪声预测评价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彦涛  马民涛  柳至和  任杰 《交通环保》2004,25(4):11-13,23
介绍了城市噪声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结构及其功能,详细阐述了采用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公式、FHWA模型与GIS集成的方法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评价。该方法可实现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及任一噪声预测点噪声值的计算,并能以等声级形式表示道路噪声分布情况。其作为城市噪声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应用功能,为道路交通噪声预测评价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工具。对城市噪声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详细介绍常见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区别的同时,进行了不同公路项目的设定,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项目分别采用了上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通过不同预测模式下不同公路项目交通噪声的对比、分析,得出"对于一般公路项目,适合在对车速、车型比等参数进行合理校核的基础上,采用HJ/T 2.4-2009中推荐模式进行预测;其它项目,适合通过类比同类项目的交通噪声影响的方法进行预测"的结论。由于本文采用的模式均为行业内认可的模式,其预测结果及表现特点有助于准确地反映和预测公路交通噪声。  相似文献   

13.
浅析城市交通噪声污染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天莲  程卫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56-158
以文山县城为例,分析了城区噪声的交通噪声为主,其大小与道路两侧环境、车流量、车速等有关,具有不确定性。提出了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完善管理系统、鼓励公交、发展先进的现代交通技术、加强绿化和提高市民文明意识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苏南地区新建了一大批高等级公路,使交通紧张局面得到了大大缓解。但是,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外来人口的增多,城镇用地也相对紧张化。本文以昆山市陆家镇夏桥小学为例,针对其面临京沪铁路、沪宁高铁和东城大道复合交通噪声污染的影响,在声环境现状监测基础上,分析周边道路空间布局和噪声污染特征,选择合理的噪声预测模型,通过预测分析,提出可行的交通噪声解决方案。案例研究为提高苏南地区土地利用效率,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声环境敏感点,实现噪声污染防治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道路交通噪声预测尚未有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道路与公路性质差异及现行几种预测模型的区别,指出不同预测模式的采用、参数的选取将对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结果产生影响,提出公路噪声预测模式应用于道路环评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介绍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考虑因素的基础上,较全面介绍了国内外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预测模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这一环境声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