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保护》2011,(1):78-78
为落实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精神,安全监管总局要求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职业卫生的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2005年卫生部、原国家安监局虽有一个职责分工,但在市、县等基层安监部门具体操作起来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安监部门负责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行为的查处、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发放等,但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技术服务机构强有力的支撑,[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晓讷 《劳动保护》2011,(3):10-14
2010年10月8日,中央编办印发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职业卫生监管"防、治、保"三个环节(即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诊断治疗、职业病人社会保障)分别由一个部门为主进行监管的指导原则,合理调整了安全监管部门、  相似文献   

4.
2010年10月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下发以来,特别是2011年12月底,《职业病防治法》修改后,总局和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动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工作。  相似文献   

5.
《江苏劳动保护》2011,(7):13-14
2011年3月30日,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苏编办[2011]4号,以下简称《通知》),调整完善了我省安监、卫生、人社部门和工会组织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省安监局副巡视员赵启凤。  相似文献   

6.
韩颖 《劳动保护》2014,(9):92-94
<正>2014年7月29—3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全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暨监督执法工作推进会,对全国职业卫生监管和监督执法工作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归纳梳理,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具体推进措施。随着全国32个省级单位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职能划转的完成,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的全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已顺利走上正轨,并不断得到强化。为继续深入推进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14年7月29—30日,在吉林省长春市组织召开了全国职业卫生监  相似文献   

7.
韩颖 《劳动保护》2011,(3):18-19
为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形成责权一致、运转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2010年10月8日,中央编办印发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职业卫生监管方面的职责分工。  相似文献   

8.
推动职业卫生执法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第一阶段是,自新中国成立到1998年,职业卫生监管主要由劳动部门负责;第二阶段是,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将劳动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察职能,交由卫生部承担;第三阶段是,2003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意见的通知》,对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进行了调整,将卫生部承担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划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又明确将此项职能划归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这方面的职能划给了国家…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是全国老工业生产基地,具有工业门类多、企业数量大、从业人员多的特点,职业卫生问题也相对比较严重。2005年6月,沈阳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由卫生部门划转到安监部门后,沈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加强“两项建设”、抓好“两支队伍”、实施“三项制度”和建立“两大体系”4项举措,使沈阳市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有了抓手。  相似文献   

10.
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卫生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对做好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实践中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目前我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难点,如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主体责任不落实、可操作性法规滞后、监管体制不顺等难点。根据这些难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展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并对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我国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苏劳动保护》2011,(2):44-45
2005年8月金湖县政府发文(金政办[2005]74号),将原由县卫生局承担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能移交给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并明确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分工,即县安监局负责职业场所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2.
量化分级管理——职业卫生监管的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震伟  朱磊 《劳动保护》2006,(12):74-75
量化分级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监督和考核等动态管理领域。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政府监管部门运用危害性评估的方法,将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然后根据不同级别,确定相应的监督监测频率的一种监管方法。自2005年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对职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年来的实践证明,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对提高职业卫生监管水平和效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职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方法苏州工业园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职业卫生经常性监督的量化分级管理办法。首先,从影响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的4个要素分别进行量化测评,然后…  相似文献   

13.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系统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职业卫生监管手段落后、被动,应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效率,但由于应用范围较窄,真正连接企业和各级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综合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尚属空白。笔者在研究和分析我国职业卫生信息系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职业卫生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将地理信息、自动监测、网络传输和辅助决策等技术应用于职业卫生领域,研究和开发分层次、多架构,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综合网络化职业卫生信息系统,并强调该系统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记者从国家安监总局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各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国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划转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5.
策划人语:2003年,中编办把部分职业卫生监管职能从卫生部门划给安监部门,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各地交接工作仍未有大的动作。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迟迟未动,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原因复杂。更令人不安的是,对于日益严重的职业危害究竟由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规则尚不清楚,很可能导致谁也不管的局面出现。我国职业卫生监管边缘化倾向正在无声地蔓延。  相似文献   

16.
<正>安全评价和职业卫生评价是企业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的必要手段,也是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的重要保障措施。2010年10月,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等对象为企业的监督职能,由卫生部门全部转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自职责划转以来,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职业卫生评价的文件与规范,  相似文献   

17.
徐敏 《安全》2011,32(7):1-3
1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的沿革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的沿革大体如下:1949~1998年,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由劳动部门主导;1998~2003年,由卫生部门主导;2003~2008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切实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促进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5项部门规章。本刊特策划专题“解读职业病防治5项新规”,推动5项新规的贯彻落实,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提升我国职业病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职业卫生工作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为健全完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进一步加大职业卫生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2010年10月,中央编办调整完善了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赋予了安全监管部门在职业病事前预防、过程监管、事故查处等方面的职责,确立了安全监管部门在职  相似文献   

20.
我国职业卫生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双全 《劳动保护》2006,(10):77-78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涉及有毒有害作业的企业超过1600万家,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截至2005年,全国职业病累计发病64万余例,每年“显性”职业病报告病例达1万5000人左右,“隐性”职业病人数远远大于“显性”职业病报告病例。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不仅造成许多家庭、地区乃至社会的不稳定,而且在国际上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方面,我国职业危害如此严重;另一方面,基层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却处于空挡,大多数地方政府未将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移交安监部门。2005年,卫生部和原国家安全监管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职业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