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污染损失估算与治理水污染生态效益实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排放污染物使其周围环境受到损失,根据环境所损失的价值与污染治理的费用,可以提出污染治理的生态效益,本文以沈阳某大型企业排放污水为例,主要运用了模糊数学法以及间接定价法和生态价值法对水资源价值进行核算,然后再进行费用——效益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对污水治理是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的.  相似文献   

2.
企业排放污染物使其周围环境受到损失,根据环境所损失的价值与污染治理的费用,可以提高污染治理的生态效益,本文以沈阳某大型企业排放污水为例,主要运用了模糊数学法以及间接定价法和生态价值法对水资源价值进行核算,然后再进行费用--效益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对污水治理是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的。  相似文献   

3.
为从生活污水中回收水资源并同时减少后续处理的反应器容积,本研究采用水通道蛋白正渗透膜对生活污水进行浓缩,并探究不同汲取液对生活污水的浓缩效果和膜污染的影响.在污水体积浓缩至初始的1/10时,氮、磷等浓度浓缩倍数仅为1~3左右,而有机物和金属离子浓度浓缩倍数约为4~7,浓缩后污水COD/TN从2.9增至10.9,生物脱氮潜力明显提高.由于汲取液的盐反向扩散和原料液中污染物浓度的升高,高离子强度是影响污染物截留率的重要原因.浓缩时采用高浓度汲取液会导致膜表面出现结垢,膜污染严重.采用MgCl2作为汲取液可有效减轻浓缩过程中的盐度累积,且Mg2+的作用还可促进微生物活性,但这也可能导致水通道蛋白的分解.  相似文献   

4.
和布克赛尔县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利用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国家有关标准,对和布克赛尔县水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及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分析评价。选择县城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污口、和什托洛盖镇生活污水排污口及和什托洛盖镇水泥厂排污口为研究对象,各排污口年污水排污量计算以日排污量乘以年排污天数;废污水中某污染物年排放量计算以排污口监测废污水中某污染物的排放量乘以一年的排放天数。根据分析计算数据,采用污染物排放折存量排序法、污染物超标排序法对各个排污口排污等现状和主要污染物概况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环境保护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对上海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白龙港排放口水质进行监测分机和模拟处理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排放标准,对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分别提出了不同方案并作了技术、经济比较分机。提出如果执行《污水综台排放标准》,可以采用化学法 悬浮粒子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如果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可以采用A/0生物法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根据鞍山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水污染物排放的数据结果,对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全市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排放水污染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水污染物主要排放污染源,指出鞍山市水污染方面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农业源、生活源对水污染物排放贡献比较大,工业源水污染物排放贡献也不可忽视.并针对生活源污水治理、农业源的污染治理、流域...  相似文献   

7.
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分析评价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2006年黄河兰州段水质监测数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确定污染物的污染程度,选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运用方差分析,对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兰州段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是粪大肠茵群和总氮;(2)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是黄河兰州段的主要污染源;(3)针对黄河兰州段生活污水污染现状,提出源头治污思路.  相似文献   

8.
厦门海域海上污染源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1998年,对厦门海域港口码头、船舶以及海水养殖等主要海上污染源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港口、船舶排放入海的石油类达148.8t,远远超过工业污水中油的排放量;海水养殖排放的无机氮和地磷分别达538.4t和200.4t;P的排放量已超过生活污水,几乎与城市污水排放P的总量相当。海上污染源污染负荷比占12.3%,大于工业污水,已是污染物的主要入海途径之一,是影响厦门海域环境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污染强源。  相似文献   

9.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认为,汤河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悬浮物、BOD5、高锰酸盐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超过了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til类水质标准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是小选矿厂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超标排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源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2S和NH3为主要监测指标,对广州一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主要恶臭源H2S、NH3的排放浓度进行了8个月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该污水厂恶臭成分H2S的排放浓度为0.01~22mg/m^3,NH3排放浓度为0~0.67mg/m^3。同时,污水厂各处理单元由于其功能和运行条件不同,所产生的恶臭气体成分也不完全一样,在污水进水区段恶臭污染物以H2S为主,其中格栅井H2S浓度最高。其中沉砂池、格栅和污泥浓缩池的H2S、NH,排放浓度呈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的特征,与季节变化的气温有明显的相关性。对恶臭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污水水温越低则H2S和NH3的排放浓度越低,此外,降雨可以显著降低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庆祺龙村垃圾填埋场特有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确定模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并进行区域离散.采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模拟有监测资料时段的渗滤液ρ(CODCr)和地下水水位,并把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校正模型;当模拟值与实测值较接近时,得到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数学模型.最后采用已验证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数学模型,定量模拟和分析了垃圾填埋场场内、外,南、北边,以及两侧渗滤液ρ(CODCr)的变化,从而得到祺龙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填埋场内渗滤液污染最大,其次是南边部位,之后依次是第四纪松散堆积层,砂岩、泥岩分布区;断层是渗滤液污染物运移的通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断层通过处及其附近污染程度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6年京津冀90个国家级气象站的霾数据集、日平均相对湿度、14:00能见度、日平均气温、日累计降水、日平均风速、辐射等数据,采用MASH方法、线性趋势分析方法、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京津冀地区霾天气影响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年平均霾日数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增长率为5d/10a以上,大中城市年平均霾日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霾日数突变增多发生在1992~1993年,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注入以后年平均霾日数增长趋势减缓;京津冀地区霾日和非霾日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能见度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降水日数总体趋势减少,但是霾日降水日数逐年增加,而非霾日呈现减少趋势,两者呈现对称相反关系;京津冀霾日和非霾日年平均风速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霾日数具有随着GDP、能源消耗的增加逐年递增趋势.京津冀地区霾日和非霾日年平均总辐射和散射辐射都是逐年下降,霾日比非霾日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年平均总辐射比散射辐射下降明显;年平均霾日数与年平均总辐射、年平均风速、年平均降水呈负相关,但是与年平均气温、GDP、能源消耗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内蒙古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地沙化不敏感区、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35.9%和10.1%;土地沙化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内蒙古辖区内主要沙漠边缘和沙地;土壤基质多为沙粒、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度较低是土地容易发生沙化的主要原因.土壤侵蚀轻度、中度和高度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3.9%、30.2%和19.2%;受降水空间差异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等级自东南向西北呈逐步下降趋势.土壤盐渍化不敏感区、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57.6%和14.6%,盐渍化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北部和东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是土壤盐渍化高发的主要原因.生境不敏感、高度和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0.5%、25.1%和10.6%,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这些区域水热条件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高,物种数量较为丰富,是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综合生态环境高度和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27.9%和9.6%;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位于内蒙古中北部,等级较低的区域位于内蒙古西北、东北和东南部.  相似文献   

14.
洪季珠江三角洲水系烷基酚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对夏季珠江三角洲河流及珠江口表层水中溶解态的壬基酚(NPs)和辛基酚(OP)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样品中除珠江正干平洲水道口、沙湾水道口及西江虎跳门处NPs值较高分别达98.84、129.82和164.98 ng/L外,其他地点均为<20~40ng/L;伶仃洋及近海表层水NPs含量较低为<10~14ng/L.OP值以澳门内港处最高为8.54ng/L,另外在白鹅潭、沙湾水道口和虎跳门处分别为2.89、2.44、2.12ng/L,其余采样点均低于检测限2ng/L,伶仃洋及近海表层水样OP值低于检测限1ng/L.  相似文献   

15.
污染水体底泥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环境问题,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底泥中主要的污染物有重金属、营养元素、难降解有机物.目前底泥的治理方法有原位修复和异位处置,原位修复主要有掩蔽技术、淋洗技术;异位处置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法、干式热处理;生物修复技术是既可用于原位修复又可用于异位处置的一种方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且没有二次污染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伶仃洋是珠江口东北部浅海湾,汇集珠江东四口门的来水,在潮间带及紧邻的潮下带(-5米以浅)形成大片海涂。土壤质地较粘重,有机质含量在1.5—2.2%之间,含盐量为0.2—1.5%,pH 为6.5—8.0,自然肥力较高,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因潮位带和生态条件不同,可分为 1.宜农围垦带,集中于西部浅滩,土壤含盐量较低,有机质和磷钾养分丰富,宜种水稻、甘蔗、香蕉等作物;2.水产养殖带,包括不宜围垦的潮间带和向海侧的潮下带,宜养鲻鱼、对虾、牡蛎等;3.城市、港口和工业填海造陆岸段,集中于东部浅滩。  相似文献   

17.
大连长兴岛及毗邻海域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2年7月大连市长兴岛生态建设研究现场调查资料,探讨了长兴岛及毗邻海域水质和沉积物要素分布特征,评价了海域环境质量和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水质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在近岸呈上升趋势,其中,水质Hg、Zn、Pb最高量值分别超过一类标准的0.64、0.54、0.30倍,沉积物中Cu最高量值超一类标准的0.20倍。水质营养水平指数E为0.08,NQI为1.04,cN/cP为2.50。海域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介于清洁与较清洁级之间,岛西部环境质量优于北部及南部,海域处于贫营养状态。海岛陆源污染物是影响海域环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王磊  孙文俊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0):3559-3565
选用密云地区30 m和90 m DEM数据并运用ArcGIS软件提取该地区DEM数据的水文地理信息,通过分析水文模型HEC-HMS、EPASWMM和Vflo后选择应用HEC-HMS和Vflo模型对该地区降雨进行分析.同时,统计分析密云地区过去30年(1989—2018年)的降雨数据,并结合研究区水文情况,基于密云地区普通降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降雨数据选用HEC-HMS和Vflo软件进行水文模拟.结果表明,HEC-HMS和Vflo软件可有效地模拟密云地区的降雨情况.HEC-HMS和Vflo软件输出的仿真结果很好,仿真模型的确定系数均大于0.82.分析HEC-HMS软件输出的普通降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降雨强度及其它参数,发现降雨强度越小模拟结果越接近实际数值,基于Vflo水文模拟软件也有相同结果.这同时也说明在对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进行水文模拟时需要开发或优化相应软件来满足实际需求,最终为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反复冻融的方法对污泥细胞进行破碎,考察处理前后污泥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形态分布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形貌和有机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细胞破碎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增大,锌、镍、铬、镉和铜的浸出浓度比原始污泥分别增加了9.7%、5.1%、25%、9%和50%.不稳定态增加,锌和镍的不稳定态分别增加了20.4%和37.9%,锌、镍、铬和铜的有机态分别减少了4.2%、8.2%、1.2%和5.1%.细胞发生了形貌上的变化,细胞体破碎程度严重.细胞EPS以及污泥中的蛋白质、羧酸、多聚糖等有机基团含量明显减少.细胞破碎后污泥浸出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污泥中有机态的重金属转化成了其他不稳定态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20.
The low-heat-value cornstalk gas produced in the down-flow fixed bed gasifier was tentatively used for methanol synthesis. The cornstalk gas was purified and the technical procedures such as deoxygenation, desulfurization, catalytic cracking of tar, purification and hydrogenation were studied. The catalytic experiments of methanol synthesis with cornstalk syngas were carried out in a tubular-flow integral and isothermal reactor.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pressure, catalysttypes, catalyst particle size, syngas flow at entering end and composition of syngas was investigated. The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and yield of methanol from cornstalk syngas were obta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er catalyst of the synthetic reaction was C301 and the optimum catalyst size (φ) was 0.833 mm×0.351 mm. The optimum operat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ere found to be 235℃ and 5 Mpa, respectively. The suitable syngas flow 0.9-1.10 mol/h at entering end was selected and the best composition of syngas were CO 10.49%, CO2 8.8%, N2 37.32%, CnHm 0.95% and H2 40.49%. The best methanol yield is 0.418 g/g cornstalk. The study provided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industrial test of methanol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cornstalk)g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