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于第一时间组织了科学考察队,深入地震灾区第一线,开展了震灾评估和前期地震地质野外科学考察,足迹踏遍了经映秀、虹口、小鱼洞、银厂沟、高川、  相似文献   

2.
《防灾博览》2014,(6):10-10
2014年12月1日,“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科学考察”项目验收会在北京召开。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本次科考超额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实现了既定目标。查明了芦山地震发震构造,对此次地震与汶川地震关系给出了定量分析结果,并对附近地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危险性做出预测。本次科考在科学上取得了新认识、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14,(6):9-9
2014年11月18日,由中国地震局主办、江苏省地震局协办的第十届中韩地震科技工作会晤存南京召开。来自韩国气象厅地震部、中国地震局及下属研究所、江苏省地震局等单位代表参加了会晤。中韩双方代表回顾并讨论了2011年以来中韩地震科技合作项目进展情况,并就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情况、地震观测数据准窦时交换、长白山火山及地震活动信息、中韩联合研讨会和合作研究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13,(3):6
2013年5月6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和副局长赵和平在地震局办公大楼会见了新加坡民防部队总监叶伟德一行,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其他话题进行了交流,就深化中新在地震应急救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并探讨了下一步合作计划。陈建民局长代表中国地震局感谢新加坡民防部队一直以来对中国地震局的支持和帮助,充分肯定了第一批武警工化中队救援骨干赴新加坡民防学院培训的成效,并详细介绍了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的应急响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青海玉树州玉树市结古镇附近,地表破裂带长约51公里。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全国地震系统技术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玉树地震灾区开展应急救援、震害与损失调查、科学考察等,积极协助灾区政府抗震救灾,也为灾后恢复重建奠定了扎实的地震安全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防灾博览》2013,(4):12
2013年6月20日,北京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在市政府会见了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就首都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陈建民局长结合汶川、芦山地震成因、灾害损失及恢复重建情况介绍了首都圈地区特别是北京地区历史地震情况,同时,简要介绍了我国地震预警工作的进展情况。陈局长指出,提升北京这样特大城市的灾害应对能力,需要建立综合防范体系,提高抗震设防标准,推广抗震节能技术,普及社会宣传教育,加强地  相似文献   

7.
针对318国道雅安市政府路段向西一直到二郎山隧道东端沿线两侧的芦山地震震害特征进行总结,并按照《中国地震烈度表》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确定不同地震烈度圈的分界线。同时,将调查结果和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烈度图进行比较。研究表明:318国道沿线地震烈度全部低于Ⅸ度,Ⅷ度区的边界以天全县始阳镇为界即往东约偏移3 km,Ⅶ度区的边界以天全县紫石乡为界即往东偏移约2 km,Ⅵ度区的边界以二郎山隧道东端为界即往东偏移约8 km。同时,根据不同地震烈度圈的分界线,结合微观震中的位置,采用椭圆拟合芦山地震各烈度的等值线,探讨不同地震烈度圈的长半轴、短半轴和面积等。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9月4日,中国地震局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署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协议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出席签署仪式,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代表双方签署协议。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牛之俊主持仪式,双方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仪式。郑国光表示,此次协议的签订,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及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部署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地震科学基础理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1月5日,中国地震局第八届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八届科技委的章程,听取了"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地震联合基金"、"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会议专题概况"的报告,就报告和新一届科技委工作内容开展了交流咨询。郑国光代表中国地震局党组对新一届科技委提出了希望,一是希望科技委能够有更高的站位,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15,(2):6-7
2015年3月16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在中国地震局会见了台湾"中研院"地球所李罗权院士。双方就深化海峡两岸地震科技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表达了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的强烈意愿。会晤期间,赵和平副局长首先对李罗权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回顾了海峡两岸、特别是中国地震局和台湾"中研院"在地震科技领域的合作成果,表示愿意与台方继续加强在地震监测、地震前兆研究、电磁卫星  相似文献   

11.
<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和防灾减灾救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总结"十二五"地震科技进展,交流典型经验,部署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工作,6月7-8日,由中国地震局、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宣读了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并  相似文献   

12.
2012年2月22日,中国地震局与铁道部在北京举行共同推进高速铁路地震安全战略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和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出席签字仪式,并共同为"铁道部·中国地震局高速铁路地震安全技术研发组"揭牌。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13,(4):10-11
中国地震局岷县漳县6.6级地震现场工作队应急科考组下设发震构造、次生地质灾害和房屋结构科考三个小组,各组相对独立地开展了本次地震的应急科学考察工作,并取得以下初步结果:发震构造根据震害分布及区域构造几何特征,针对发震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得到一些初步认识。2013年7月23日野外考察点主要沿茶固、马家沟、文斗、车路、永光、永星一线,沿考察点多见滑坡、崩塌、黄土陷坑及房屋毁坏等现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经中央批准,中国地震局恢复设立了科学技术司,进一步强化了对地震科技工作的统筹管理,突出了科技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回顾地震科技进展,科学地分析地震科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谋划“十二五”期间的地震科技发展。对于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防灾博览》杂志社专程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玉辰。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5月16日,百余名农业、医疗、地震和金融等领域的专家搭乘K571次列车奔赴江西省瑞金市,由此拉开了"科技列车赣南行"活动的序幕。中国地震局专家组领队、陕西省地震局副局长刘晨等5名专家(含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搜救中心、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和江西省地震局等单位专家)参加了活动。为支持赣南地区地震科技工作的发展,中国地震局捐赠了《地震来了我不慌》挂图、《中国大地震》图书、《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常识》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9月6—8日,中国地震局科技委"院士专家龙江行"活动在哈尔滨举行,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和平出席活动并讲话。赵和平副局长在活动开幕式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党组近期在推进地震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部署,并对黑龙江省地震局近年来坚持创新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  相似文献   

17.
王莹 《防灾博览》2016,(3):10-11
正自2004年以来,每年5月,科技列车都要开往老、少、边、穷地区,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2届。2016年5月14日上午10:22分科技列车行再次出发前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展开为期三天的农村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活动。参加"科技列车赤峰行"活动的地震专家有新疆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张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高孟潭以及山东省地震局处长、高级工程师都吉夔。中国地震局专家组深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松山区等地,送地震科普知识进农村牧区、进学校、进社区、进电视台。  相似文献   

18.
芦山地震后次生灾害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分析并预测芦山地震次生灾害规律将有助于灾区的灾害评价和灾后重建工作。震后,四川省国土局组织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开展芦山地震次生灾害风险评估,本人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其中。本文利用芦山地震后四川国土部门和中科院山地所提供的灾害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庐山地震后次生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达到灾害总量的99%,其中97%为小中型灾害。统计发现,地震各主要县市地质灾害密度差异较大,地震烈度等级越高,区域内各种次生灾害的密度就越大,大型规模次生灾害的密度也越大。本研究利用庐山地震灾害密度数据拟合多项式,并利用汶川地震灾害统计数据和国土局统计的芦山地震灾害密度数据对多项式进行对比验证,发现拟合公式计算结果与统计数据基本吻合。本研究得出的拟合多项式以及相关的统计规律将为庐山地震后预测崩塌和滑坡等次生灾害提供参考,为震后灾区重建和灾害评估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5月12日,中国地震局系列地震科普图书精品创作工程之一——"院士谈减轻自然灾害"系列图书之《减轻自然灾害》《滑坡灾害》出版发行,这是陈颙院士继《地震灾害》《火山灾害》《海啸灾害》《空间灾害》之后最新创作的科普力作。"院士谈减轻自然灾害"系列图书由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5月12日上午,中国地震局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举行第二届防震减灾公益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同时举办"亲临地震现场,感受地震救援"5·12公众开放日活动,现场感受地震应急救援人、事、物。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等出席仪式的领导嘉宾共同按动启动球。本次大赛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