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政     
《环境》2017,(4)
<正>《关于加强对环保社会组织引导发展和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印发环境保护部、民政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对环保社会组织引导发展和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环保部门、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环保社会组织工作,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环保事务的管理体制。《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出台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展开研究,首先从两个角度分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其次针对具体建设要求提出:创新企业发展模式,落实环保生产主题;解放社会建设思想,创新环保建设道路;建设资源节约模式,营造保护环境文化氛围等措施,目的在于推动全新型社会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文阐述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和中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起源、发展、内容和政策框架,分析了两套评价体系在目标、内容、措施要求、周期要求和监督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并借鉴世行贷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经验,提出实施有效的公众参与、精准识别社会风险和建立评估动态跟踪监测机制等建议,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与新时代相伴的一个重大转变,有其厚植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存在转化的理论基础,并对国家、社会和人自身提出了阶段性的发展命题。其转化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认识论的不断进步,现实背景来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体现,理论基础来自矛盾转化的哲学观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出的发展命题在于矛盾的阶段性、矛盾转化对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矛盾转化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新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视环境保护生态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从而建设美丽中国,这意味着,我们要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协调好发展与环保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早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就已意识到环保问题,其要求我们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要求我们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乏生态环保理念,对其进行挖掘并创新,赋予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理念新的时代精神、社会精神,使其融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完善和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均具有较高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充分运用法治思维 推进环境管理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瑞 《环境保护》2013,(22):10-1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法治,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求"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学科知识在高职高专学校逐步成型和建立。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高专学校要培育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新型综合人才。而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使得我们培育人才的目标和要求随之发生改变。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下,高职高专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将具有新的使命和教学任务。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推广,使得每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加快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人类社会建立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以一定的区域空间为载体实现。循环经济由企业层面向区域层面扩展,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党的十七大会议  相似文献   

9.
2006年我们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以自我完善、自身造血和社会引入、合理流动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精干高效监测预报人才队伍;必须全面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拓宽应用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设施和研究成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服务面;必须抓住机遇,全面完成好“十五”网络项目建设任务,用基础学科研究成果促进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促进经验性归纳向地震机理探究的工作方向转变,为“十一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打好基础。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国务院“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三大战略要求,依靠科技和…  相似文献   

10.
解读《侵权责任法》对环境污染责任的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象常常发生,环境侵权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侵权形式。而通过法律规制环境侵权行为,保护人们的环境权益,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时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技能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而且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健全的人格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就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了浅谈。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环境统计报表是国家统计的组成部分。环境统计资料是环境决策、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随着环境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信息骤增,对环境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长期以来,地市、省、国家各级环境统计信息处理靠人工手算,效率低而准确性不高,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1987年2月,国家环保局给我站下达《环境统计微机管理系统》的研制任务。在  相似文献   

13.
绿色增长被认为是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改善环境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包容平衡发展的引擎和动力。在环境与发展的新常态下,绿色增长实际上是新常态下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内生要求。中国要实现绿色增长,首先需要调整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其次需要整个经济链和产业链的绿化;三是需要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增长,通过绿色投资,依靠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和改进驱动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集约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旅游时代,中国旅游业已全面融入国家社会经济体系,仅仅从产业视角来研究现阶段中国旅游业发展是不够的,需要从基本国情和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新考量。本文以“旅游三体说”为逻辑起点,加入了假日制度变量约束,构建旅游国情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分析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表现为“超级国家”的“超级旅游”和旅游业发展的“巨国效应”,这种国情同步要求假日制度设计时间的充分保障和游憩空间的有效供给,才能充分释放旅游业综合价值。中国旅游国情分析为认识中国目前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视角。研究结论不仅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和国家旅游业宏观战略有一定决策参考价值,同时对推动中国旅游地理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特别是对于旅游地理学而言,这要求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从传统景区或旅游目的地研究向以国土游憩空间选择优化方向进行拓展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需重新定位思考不同空间维度“旅游地域系统”基本构成要素、系统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与机理、政策制度设计和配套保障措施,完善新时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范式以及与相关学科关系等,进而全面拓展旅游地理学研究领域,提升其学科价值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各有关单位、各位专家、委员:党的十八大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16.
<正>低碳经济是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的又一个新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7.
<正>十七届五中全会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提出要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对环境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建立绿色化理念,在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废物处理等各个环节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增大社会经济效益,推动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促进我国循环型社会建立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立循环型社会是国际社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以立法的方式来保障循环型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本文在对循环型社会的概念、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理论基础、基本要求及国外有关立法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在中国建立循环型社会及进行相关立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大会以来,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受到了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减排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