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了城市垃圾的现状和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及处理的意义.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多种处理渗滤液方法,并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选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垃圾渗滤液运移过程中相关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垃圾渗滤液运移机理与研究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垃圾渗滤液释放、传输过程相关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各模型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渗滤液在土壤中运移的研究方向。渗滤液中水分在填埋场垃圾介质、包气带土层以及含水层各单一层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较全面;由于渗滤液中某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涉及多学科交叉点,该方面的研究仍未成熟,相对滞后于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法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灌法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回灌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原理、特点及研究现状和进展的介绍。指出回灌法能有效地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相关要求,对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改进,用PVDF和PTFE两种不同材质的超滤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中PVDF和PTFE两种超滤膜处理效果相差不大,但PTFE超滤膜性能优越,抗污染能力更强,适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  相似文献   

5.
卫生填埋法是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填埋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浓度高的渗滤液,若不加处理则会对周围环境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危害极大.为了控制和治理垃圾渗滤液,就需要对垃圾渗滤液的运移规律进行研究.以垃圾降解的生化反应机理为基础,综合考虑对流、弥散、扩散、吸附和有机物生物降解等作用,建立了垃圾渗滤液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模型,并对其一维数学模型进行解析求解.  相似文献   

6.
根据理论分析,通过回灌能够实现对老垃圾填埋场所产生渗滤液的场内处理,改善渗滤液水质,同时能加速老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以深圳市10座老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提出渗滤液回灌工艺及其参数.回灌方式以水平渗沟为主,设置聚乙烯罐调节水量.渗滤液回灌加速了填埋气体产生速率,降低了有效应力,可能引起垃圾体边坡失稳.较大的渗滤液回灌量(1.6%)导致较低的垃圾边坡安全系数(1.96).确定满足加速垃圾稳定化和填埋场稳定性的最佳回灌量是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大规模应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反应温度和时间、pH值、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以及H2O2/Fe2+投加比例对Fenton法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效果的研究,在详细分析Fenton法分解污染物机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垃圾渗滤液经Fenton法处理后的产物特征,建议将Fenton法用于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并对Fenton法用于生活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文章对高原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下渗滤液的产生、特点和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高原渗滤液处理的难点,分析了"生物法+DTRO"组合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上的应用,分析这种组合工艺在渗滤液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高原渗滤液的产生和特点渗滤液,又被称作浸出液或者是渗沥水,在垃圾填埋场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斑马鱼胚胎及幼鱼评价垃圾渗滤液的生物毒性,并结合理化指标对混凝沉淀-厌氧-电化学氧化-好氧组合处理工艺的毒性削减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垃圾渗滤液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去除率分别达93.28%和96.84%,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垃圾渗滤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的毒性单位分别由63.69和99.01降至12.78和19.49,组合工艺的毒性削减率分别为79.93%和80.32%。研究表明,组合工艺能显著降低垃圾渗滤液的毒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Fenton—混凝沉淀法预处理广西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对Fenton试剂以及混凝沉淀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分别研究了垃圾渗滤液在不同的n[Fe2+]/n[H2O2]、H2O2投加量、FeSO4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PAC投加量等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经Fenton—混凝预处理,对COD、色度、SS处理效果好,对NH3—N去除效果不明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有所提高,可进行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为对北京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排放水平进行整体评估,以北京市6个渗滤液产生量大且处理工艺接近、设施稳定运行的垃圾填埋场、1个原液收集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2007—2012年渗滤液水质监测数据、垃圾处理情况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渗滤液的产生量及污染物产生水平、典型治理工艺(生化+物化+反渗透)下的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每吨垃圾约产生0.13 m3渗滤液,渗滤液原液及处理后,质量浓度最大的污染物为有机指标和含氮物质,其质量浓度水平以及部分重金属质量浓度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石灰水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饱和澄清石灰水对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研究.通过平行实验对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用量和条件进行优化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在9左右,饱和澄清石灰水投加量约3%时,对垃圾渗滤液CODCr、氨氮和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试验所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厂采用预处理+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将垃圾渗滤液处理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三级排放标准。为了适应《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新标准,在原工艺基础上设计增加膜生物反应器+纳滤的处理工艺。为了验证此工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渗滤液深度处理试验工作。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方案可行,出水效果可达新标准排放。  相似文献   

14.
垃圾渗滤液,又称渗沥水或浸出液,是指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浴,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滤出来的污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化学特性与填埋场废物成分、填埋方式、填埋龄以及填埋场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一般评价渗滤液的指标包括:COD Cr、BOD5、SS、总氮、氨氮、重金属等,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性有机物、氨氮,无机盐类物质含量较高,一般都极难处理而且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渗入到地下影响地下水,对周围的居民和植物的生存有很大的影响,渗出的渗滤液味道十分难闻也会产生沼气,影响大气环境。因此渗滤液的处理是城市垃圾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本次课题通过实验对渗滤液进行不同技术路线处理,探索渗滤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综合状况进行了阐述,包括渗滤液的特性、危害、控制及其处理技术等。重点介绍渗滤液的危害及目前国内外处理技术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我国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北神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市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水样的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含油量、浊度、色度、电导率等常规指标及17种无机离子含量,了解了水样的组成、成份和性质;用膜分离-光谱扫描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和主要的官能团结构;综合评价了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属于高浓度有机污水,是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源.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国内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规划和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用蚕豆根尖和鲫鱼外周血细胞的微核测定技术对垃圾渗滤液遗传毒性进行了监测.用CODMn为1 415 mg/L的垃圾渗滤原液处理蚕豆根尖9 h,微核千分率(MCN)最高达到(25.62±0.87)‰,同时将垃圾渗滤原液分别稀释到CODm为710 mg/L、470 mg/L、280 mg/L和200 mg/L,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处理蚕豆根尖,其MCN均呈现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另外,用稀释后CODMn为1.5~14mg/L的垃圾渗滤液喂养鲫鱼,结果也显示,随渗滤液浓度的增高,鲫鱼外周血细胞MCN增大.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液体,随着接触垃圾渗滤液的时间增长,会有导致生物体细胞分裂受阻和造成细胞内遗传物质损伤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回灌不同浓度的硝化渗滤液,通过观察渗滤液水质变化和产气量,分析对新鲜垃圾稳定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负荷对新鲜垃圾稳定化进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硝酸盐负荷时,垃圾填埋柱渗滤液COD和氨氮浓度更低。回灌的硝酸盐负荷会抑制甲烷的产生,当硝酸盐负荷为5,15,25,35,50 mg/(kg·d)时,均未检出甲烷产生。  相似文献   

19.
太阳光下Fenton氧化-混凝法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经生物处理后难以进一步生物降解的垃圾渗滤液,提出采用太阳光下Fenton氧化-混凝法进行深度处理.比较了直接混凝法、太阳光下Fenton氧化法及其联合处理技术对垃圾渗滤液COD_(Cr)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进行直接混凝处理的效果不理想.COD_(Cr)的去除率仅为17.8%;太阳光可有效地催化Fenton试剂对垃圾渗滤液COD_(Cr)的去除效果,但要其COD_(Cr)低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则需消耗H_2O_2的浓度大于600 mmol/L.导致其处理成本较高;而采用太阳光下Fenton氧化-混凝联合处理技术.垃圾渗滤液低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只需投加H_2O_2的浓度为170 mmol/L,比单纯采用太阳光下Fenton 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可节约H_2O_2用量2.53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回灌不同浓度的硝化渗滤液,通过观察渗滤液水质变化和产气量,分析对新鲜垃圾稳定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负荷对新鲜垃圾稳定化进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硝酸盐负荷时,垃圾填埋柱渗滤液COD和氨氮浓度更低。回灌的硝酸盐负荷会抑制甲烷的产生,当硝酸盐负荷为5,15,25,35,50 mg/(kg·d)时,均未检出甲烷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