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燃煤电厂现有设备,根据不同形态汞的特殊物化性质,分别介绍了湿法脱硫系统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对元素态汞的氧化、湿法脱硫系统固定氧化态汞等技术的研究现状。文章分析了WFGD中氧气、SCR催化剂组分等因素对氧化Hg~0的影响,阐述了不同添加剂对于抑制脱硫浆液中Hg~(2+)再还原的效果。最后根据燃煤电厂烟气脱汞技术的发展需要,提出发展设备分工式脱除非颗粒态汞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燃煤烟气中汞排放的控制已成为最重要的环保课题之一。阐述了燃煤烟气脱汞技术的现状及进展,并介绍了用于烟气脱硝的SCR技术对于烟气中汞脱除的影响。SCR催化剂可将烟气中不溶于水的气态单质汞催化为易溶于水的氧化态汞,再用湿式烟气脱硫装置除去。  相似文献   

3.
燃煤和有色金属冶炼是我国两个最大的人为汞释放源,联合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CR)和烟气脱硫技术(FGD)可以对烟气汞排放实施控制,是一项有潜力的燃煤电厂烟气净化技术.综述了SCR氧化燃煤烟气中气态单质汞的催化机理,总结了燃煤种类、催化剂种类和烟气组分对SCR催化氧化气态单质汞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盐酸活化凹土(ATP)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和变温处理法制备Mo-Mn-ATP催化剂,考察了Mo和Mn的总负载量、Mo和Mn的摩尔比、焙烧温度、反应温度等对催化剂催化氧化模拟烟气中Hg0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催化剂的抗硫性能。结果表明,Mo和Mn的总负载量10%、Mo和Mn的摩尔比1∶3、焙烧温度400℃、反应温度120℃时,Mo-Mn-ATP催化剂的脱汞效果最好,达96%。  相似文献   

5.
炭基催化法烟气净化技术集脱硫、脱硝、脱HCl、HF等酸性气体、脱粉尘、脱二噁英和脱汞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功能于同一个装置中,炭基催化剂层吸附污染物后在再生塔内进行脱附反应,从而恢复吸附能力。另外,解析出的富集SO_2气体,可通过制酸系统得到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对垃圾发电产生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以及对炭基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6.
锰—铁离子催化氧化法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存金  张文俊 《安全》1997,18(2):2-4
利用锰-铁离子催化氧化法吸收烟气中SO2的可行性研究,着重对穿流筛孔板塔最佳条件进行了选择。在热态试验中,当SO2浓度为1000~3000ppm时,脱硫效率为70~80%。  相似文献   

7.
高炉煤气精脱硫过程中采用湿法脱除无机硫时会产生大量的含硫废水,若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而且严重限制高炉煤气精脱硫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含硫废水的空气催化氧化法实验研究。对比4种催化剂在空气催化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过程中的氧化效率,研究了催化剂含量、气泡大小对氧化率的影响和氧化含硫废水过程中的硫化氢逸出率。结果表明,氧化锰和氧化铜的催化氧化效果较好,较优条件下氧化5 h,氧化率接近80%;通过增加催化剂含量和减小气泡直径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氧化效率;整个实验的硫化氢逸出率在1%~5%。  相似文献   

8.
污水处理高级氧化非均相催化技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技术克服了均相催化剂回收困难、反应条件范围窄、药剂费用高等缺点,高级氧化非均相催化剂的研发也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介绍了国内外污水处理高级氧化非均相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催化剂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膨胀石墨(EG)具有四级孔结构,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采用超声浸渍法制备了Mn/EG催化剂,用于低温催化氧化NO,考察了金属负载量、进口NO质量浓度及O2体积分数对NO氧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浸渍法制备得到的Mn/EG催化剂低温催化氧化活性较好,且催化剂表面的3价Mn对反应活性有重要影响.进口气体中O2体积分数对反应活性有明显的影响,低温时高体积分数的氧能促进NO的转化.150℃时,在NO体积分数为0.05%、O2体积分数为3%、空速为47 770 h-1的条件下,该催化剂的NO催化氧化效率可达42%.  相似文献   

10.
CWAO催化剂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处理高浓度、有毒有害且难生物降解污染物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本文在检索了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最新进展、机理及动力学,总结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中催化剂的分类、组成、特点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期对有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最后肯定并展望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是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以瓦斯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选用适当的催化剂对瓦斯气中的甲烷进行直接催化氧化合成甲醇的研究思路。从甲烷液相催化氧化反应机理入手,围绕着矿井瓦斯部分氧化制甲醇的热力学、甲烷液相部分氧化制甲醇的研究基础、瓦斯中氮气的防爆惰化作用及构建的实验系统几个方面对矿井瓦斯液相催化氧化制甲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烧结矿为催化剂对烧结烟气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研究了反应温度、NH3/NO物质的量比、空速和烧结矿粒径对烧结烟气SCR脱硝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矿催化还原烧结烟气脱硝效果明显;烧结矿SCR脱硝的适宜窗口温度为350 ~ 450℃;随NH3/NO物质的量比增大、烧结矿粒径减小、空速(气体流速/催化剂体积)降低,脱硝效率提高;在反应温度为450℃、NH3/NO物质的量比为1.0、空速为3000h-1的条件下,用粒径为0.2~ 1.0 mm的烧结矿脱除烧结烟气中的NO,可以将NO质量浓度从400 mg/m3降到约260 mg/m3.  相似文献   

13.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超临界水氧化DDNP废水试验,考察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对氧化效果的影响。在实验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以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入层,COD去除率作为输出层的双隐层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废水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处理高浓度、有毒有害且难生物降解污染物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本在检索了国内外大量参考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最新进展、机理及动力学,总结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中催化剂的分类、组成、特点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期对有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最后肯定并展望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是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研制出了用于催化氧化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蜂窝状微量贵金属催化剂.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Pt-Ce-La-Zr/Al2O3,并在自行设计的活性检测系统上,对用该催化剂净化含有苯、甲苯、乙醇、正己烷的模拟废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空速、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上述几种典型的VOCs气体都具有较低的起燃温度,其催化转化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印染废水的光催化氧化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光催化氧化法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中,通常使用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其中TiO2最为理想;催化负载方式很多,以溶胶-凝胶法更具应用前景;同时,催化氧化过程中的催化剂的用量、废水的pH值和初始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和光源类型等因素对氧化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各式反应器中,管式反应器被认为最具有发展前景.要使这项技术成功走向工业化,必须解决好催化剂的活性、负载技术和反应器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火电行业是NOx等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点行业,通过炉内低氮燃烧结合尾部烟气脱硝技术对NOx排放进行控制,是实现"超低排放"的可行路径。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进行改进,包括催化剂热态活性评价、冷态流场和浓度场模型试验以及全SCR脱硝系统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等。通过对现有催化剂全反应器尺度的数值模拟,认为脱硝系统要达到"超低排放"(NOx低于50 mg/m3),SCR入口NOx浓度上限为200 mg/m3。脱硝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催化剂活性、流场和浓度场均匀度、气体与催化剂间的气-固相传质速率,其中气-固相传质速率是整个脱硝过程的决速步骤,是下一步研究工作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Fe~(2+)、Mn~(2+)作为吸收剂进行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在低pH值下能够实现良好的脱硫效率,其中Mn~(2+)的效果优于Fe~(2+),采用Mn~(2+)作为催化剂,pH控制在3~5之间效果最好,吸收液温度不宜超过40℃,利用过滤中和法处理循环吸收液能有效调控pH值,避免结垢现象。该法针对中小型烟气脱硫系统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采用乙烯作为还原气体、Cu-ZSM-5为催化剂的烟气脱硝工艺流程.首先,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Na-ZSM-5分子筛作为催化剂载体,用浸渍法制成了不同负载量的Cu-ZSM-5分子筛催化剂.其次,研究了培烧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包括反应温度、气体流速以及反应气中O2的浓度等催化还原反应工艺参数.最后,研究了掺杂Ce4+离子对Cu-ZSM-5分子筛的活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进行超临界水氧化五氯硝基苯生产废水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法,判断影响氧化处理效果的主次顺序为温度、压力、时间,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0 ℃、反应压力28 MPa、停留时间30 s.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强两个主要因素对氧化效果的影响,温度升高和压强增大都有利于污染物去除.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SCWO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1级标准,验证了该最佳工艺条件的合理性.进行了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超临界水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COD的去除率.非均相催化剂中,采用TiO2/ZnO双金属组合催化氧化的效率高于单一金属,均相催化剂Zn(NO3)2和Fe(NO3)3的催化效率相差无几,且都高于Cu(NO3)2催化效率,Na2CO3的催化效果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