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政     
《环境》2017,(7)
<正>环境与健康标准正式纳入国家环保标准体系环境保护部日前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和《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技术规范横断面调查》,这标志着环境与健康标准正式纳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指南》适用于我国地表水和可提供水产品的淡水水域中污染物质长期  相似文献   

2.
“石油工业生产废气排放标准编制小组会”和“石油工业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计划会”于1982年12月27日——12月31日在济南石油化工厂召开。石油部环保办,林其胜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分为标准编制小组和监测小组两组同时进行。石油部生产废气排放标准编制小组成员和各调查点负责人参加了标准组会议。会议检查了[82]油计字第526号文“关于调查,制定石油工业生产废气排  相似文献   

3.
根据场地实际的污染特点,选择适当的场地环境评价标准和监测参数对于污染场地调查评价工作及后续修复工程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研究国外相关场地环境评价标准,对场地环境调查评价和污染场地修复中监测参数选择及其相应分析方法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于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省、市的排污费征收标准都远低于治理污染的成本,经济杠杆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大大降低的状况.认为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势在必行.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必须以污染物治理成本为依据,为探讨获得接近实际的污染物治理成本是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这一难点,以南京市排污费调整为例,提出污染物治理成本的调查方法,通过以此方法调查的结果为依据,提出南京提升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的方案,并预测调整后对企业经营和环境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2):19-19
日前,国家标准委发出通知,开始开展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现状调查,并将在调查基础上研究制定《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国家标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根据调查所得的南海市废水污染源,按照规范的评价标准和筛选原则,同时结合行业因素确定选标准,筛选出重点污染源156家,占全市调查工业企业数的3.4%,等标污染负荷量占调查负荷总量的87.6%,重点污染源主要分布在陶瓷,铝型材,纺织印染,电镀,造纸和制革等6个行业,流域分布主要在西江及佛山水道。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阶段环评制度下,开展石油开采项目环保竣工验收调查工作对油田的滚动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开采》(HJ612-2011)作为石油开采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技术规范,文章从石油开采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标准的选取、验收调查的技术要求以及调查主要内容等方面对该标准作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潘美晨  宋波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4):1932-1939
受偿意愿(WTA)是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的常用依据之一,能否正确使用WTA对于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国内近12a的相关文献,发现在WTA应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还是下限问题上尚无定论,尽管大多数研究将WTA作为补偿标准下限,但背后的逻辑并不严谨.本文认为生态补偿标准制定过程可视为受偿方和支付方的讨价还价过程,因此WTA实际上是受偿方的出价,应作为补偿标准上限.另外,本文从WTA、支付意愿(WTP)是区间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补偿标准可取的范围,发现当调查得到的WTA大于WTP时,仍存在谈成的可能性;当调查得到的WTA小于WTP时,实际达成空间大于表面达成空间,决策者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9.
我国污染场地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业化发展,我国的污染场地数量不断增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规范污染场地管理,国家及地方层面陆续颁布了系列污染场地管理标准文件,但我国的污染场地标准体系建设尚处在初期阶段,存在调查评估导则缺乏支撑性技术标准、修复过程标准严重缺失、风险评估方法过于保守以及后期风险管理忽视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污染场地标准体系现状基础上,提出建立进一步开展场地高精度调查、层次化风险评估、修复全过程管理及后期风险管理等技术标准体系,以期推进污染场地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化对职业危害的了解,笔者自1998年6~7月间,对某硫酸厂进行了牙齿酸蚀症普查,现将调查资料总结如下。1 调查对象、方法及标准1.1 对象对象为硫酸厂车间工人和行政后勤人员,受检人数560人。其中将操作工、化验员作为硫酸直接接触者,将供水、检修、锅炉工人作为硫酸一般接触者,将行政后勤人员作为硫酸偶而接触者。1.2 方法与标准根据全国统一口腔病普查标准进行检查,将结果记载于专用表格。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钢铁噪声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到噪声控制中,从噪声控制工作的现场测试、控制方案的选定、降噪效果的鉴定和评价等阶段分析钢铁噪声管理信息系统在噪声治理工作中的应用,并给出应用实例。使用表明:钢铁噪声管理信息系统在噪声控制工作中具有指导作用。钢铁噪声管理信息系统是辅助钢铁企业噪声治理工作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1年和2012年乌鲁木齐市环境噪声常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全市声环境呈现出生活噪声影响范围逐年扩大、交通噪声污染依然严重、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逐步凸显和工业噪声源集中向特定工业区转移的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理顺管理权限增强联动协调、严格执行环评审批和"三同时"制度、城区合理规划、开展重点噪声源噪声自动监测等管理措施和以社会生活噪声控制为核心、以交通噪声控制为重点、继续加强建筑施工噪声和工业企业噪声污染控制的噪声源污染控制措施,努力为市民营造安静舒适的声环境。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Itwasbelievedthatonlyhigh_levelnoisecouldcausenoisepollution.Theinfluenceoflow_levelnoisehasnotbeenwidelynoticed.Thisresearchdiscoveredthatundercertainconditionsthelow_levelnoise,especiallylowfrequencynoise,mayevencausehigherannoyanceresponse.…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采油厂原油外输泵房的噪声现状及噪声对职工造成的危害,分析了噪声的主要来源为电磁噪声、机械噪声、空气动力l陛噪声以及阀门噪声、摩擦噪声和管路噪声等,其声压级在90~104dB之间,频率主要集中在200~3000Hz范围,并制定了噪声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钻井井场噪声源的分布及特性进行现场勘察分析得知:井场区域内各种设备产生的高强度噪声在70~110dB(A)之间,以中低频噪声为主,主要以柴油发电机房为中心,以球面波形式向四周辐射,对井场作业人员及周围250m范围内的居民和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危害。为了有效控制噪声对作业人员及井场周围环境的危害,提出了对重点噪声源、噪声传播途径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降噪措施来降低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16.
绿化林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小平  彭海燕  王亮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2):2567-2571
为了研究公路绿化林带的降噪效果,对路侧林带降低实时交通噪声的效果进行定位测量,并将交通噪声人工编辑为不同频率的噪声,在远离交通噪音的林带中进行模拟试验,测定林带对不同频率噪声的衰减效果.结果表明:林带对交通噪声衰减有一定作用,其作用随能见度增大而降低;林带降噪效果随林带宽度增大而增大,可决系数为0.990,但在30m宽度内随林带宽度的增加,噪声的降低速率有所下降;不同林带类型的降噪效果有所不同,所选30m宽林带类型中,国槐纯林的降噪效果最佳可达15.38dB,而杨树、柳树纯林降噪效果较弱,分别为7.25、11.02dB;林带对中低频率噪声的平均衰减作用高于高频率噪声.  相似文献   

17.
从离心式通风机生产的空气动力噪声、结构噪声及电机的电磁噪声的机理出发 ,对风机的噪声与振动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 ,提出了影响风机噪声与振动特性的关键因素 ,为低噪声离心式通风机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学校噪声污染有加剧的趋势,校园噪声问题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以商洛学院校本部为例,采用功能区实地布点监测法,收集了商洛学院11个监测点2015年3-4月11天的监测数据,利用等效连续A声级和噪声污染指数法进行噪声污染分析.结果表明:校园整体噪声污染严重,超标率达88.6%,噪声污染空间上集中于教学区的一号教学楼,时间上周内工作日较严重.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校内外的交通噪声和建筑施工.  相似文献   

19.
统计2002年至2006年沈阳市苏家屯区区域噪声、功能区噪声、噪声源单位状况,对苏家屯区区域噪声污染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沈阳市苏家屯区对居民生活影响严重的几类区域噪声及噪声污染最严重的噪声来源。分析了苏家屯区几年来噪声治理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噪声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加合理的噪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牡丹江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根据统计,牡丹江市污染上访事件中,噪声扰民事件约占了总事件的70%以上.本文通过对牡丹江"十二五"期间区域噪声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牡丹江市区区域噪声的污染状况、噪声源分布、强度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结合作者在噪声控制管理和监测技术方面的经验,给牡丹江市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牡丹江市区的噪声防治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