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平 《山东环境》2000,(7):213-214
邓小平同志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1世纪是环境时代,人类面临着环境与发展的严峻挑战。“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大计,儿童是环境教育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2.
罗桂元 《沿海环境》2001,(10):10-12
进入21世纪,回顾以往的经济增长观,不得不使人类震惊与愕然: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破坏得已是千疮百孔,这种危机使地球村的人们面临着难以长期忍受的趋势。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面临着付出巨大货币资源代价的严峻挑战。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成本消耗的“最适关系”,以求再生的、持续的效率动力是摆在新世纪人们面前必须研究解决的燃眉之急了。 触目惊心:人们以超“阈值线”消耗自然环境成本以换取经济增长,给当代与后代“生命支持系统”破坏所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 在过去的漫长历史岁月中,人类在做自然主人之后将…  相似文献   

3.
1.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困难与挑战 1.1中国农业在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和科技教育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见总第45期) 1.1.1中国基本国情决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见总第45期) 1.1.2农业面临的严峻困难和增长粮食的艰难性(见第45期) 1.2“成本高,效益低”是21世纪中国增产粮食的主要困难(见第46期) 1.3中国目前粮食批发价格己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见第46期) 1.4 21世纪上半期中国可能出现粮食产量缓慢增长的局面 21世纪上半期中国粮食和农业一方面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另…  相似文献   

4.
1 环境教育的发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地球因“发展”而污染,因污染而又制约了“发展”,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当人类短视地、急功近利地向环境索取,带来了矿产资源的破坏、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土地沙化、噪音、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物种锐减以及人口密集城市等结果,同时也受到了自然的报复。这些环境问题为传统教育所始料不及的,成为当今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国际教育改革面临着新的课题,这便是环境教育兴起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促进持续发展李芝喜(西南林学院)1《21世纪议程》与自然保护区管理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有各国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体现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思想。此后,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中国...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是我国第一个通过立法实施的区域性环保规划,它的实施标志着我省环境保护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华文明很早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然而,近代工业革命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征服”、“主宰”观念的驱使下,人类残酷地掠夺和破坏自然,无节制地消耗资源,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一方面也迅速导致全球性的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直至危及人类的生存。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爆发的环境“公害”,唤醒了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敲响了传统发…  相似文献   

7.
地球污染     
在地球环境问题中,全球大气环境问题是人类面向廿一世纪的中心的课题。本文,概述了地球规模大气污染的特征,尤其对导致地球温暖化,平流层自氧层受到破坏的污染物质浓度的现状,及其削减对策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全面深刻地论述了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国际社会及全人类重新审视发展的历程,提出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全面深刻地论述了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国际社会及全人类重新审视发展的历程,提出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全面深刻地论述了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国际社会及全人类重新审视发展的历程,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这八字体现了环境教育在中国环保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展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充满活力中国环境高等教育体系,意义重大.《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比较系统地阐述和分析了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  相似文献   

12.
1.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困难与挑战 1.1中国农业在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和科技教育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见总第45期) 1.1.1中国基本国增决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见总第45期) 1.1.2农业面临的严峻困难和增长粮食的艰难性(见总第45期) 1.2“成本高,效益低”是21世纪中国增产粮食的主要困难(见总第45期) 1.3中国目前粮食批发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见总第46期) 1.4 21世纪上半期中国可能出现粮食产量缓慢增长的局面(见总第47期) 1.5莱斯特·布朗先生激起的警钟:“…  相似文献   

13.
一、加强环境问题软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都是这个宇宙载体上的乘客。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破坏了环境,也就使人类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基。这本来应该是最起码的常识,但是,问题在于人们并不能立即认识自己行为的  相似文献   

14.
1.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困难与挑战 1.1中国农业在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和科技教育上面临的困难挑战(见总第45期) 1.1.1中国基本国情决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见总第45期) 1.1.2农业面临的严峻困难和增长粮食的艰难性(见总第45期) 1.2“成本高,效益低”是21世纪中国增产粮食的主要困难(见总第45期) 1.3中国目前粮食批发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见总第46期) 1.4 21世纪上半期中国可能出现粮食产量缓慢增长的局面(见总第47期) 1.5莱斯特·布朗先生敲起的警钟:“谁…  相似文献   

15.
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保护地球,特别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进而保护人类自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一九九七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对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系列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在攻克生态环境危机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1992年,正值首次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之际,联合国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重大历史性文件《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信息技术应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专家预测 ,到21世纪中叶主导知识经济社会的仍是信息。在此期间 ,信息系统是资金投入的重点 ,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为智慧、智慧转化为科学决策 ,信息与知识管理、存储、传递和应用将对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 ,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并建设我国环境信息系统。1我国环境信息发展历程1 1我国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七五”期间 ,我国开始环境信息标准化和环境数据库的开发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国家环境信息化进展较快 ,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家环…  相似文献   

17.
1.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困难与挑战 1.1 中国农业在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和科技教育上面临的困难挑战(见总第45期) 1.1.1 中国基本国情决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见总第45期) 1.1.2 农业面临的严峻困难和增长粮食的艰难性(见总第45期) 1.2 “成本高,效益低”是21世纪中国增产粮食的主要困难(见总第45期) 1.3 中国目前粮食批发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见总第46期) 1.4 21世纪上半期中国可能出现粮食产量缓慢增长的局面(见总第47期) 1.5 莱斯特·布朗先生敲起…  相似文献   

18.
陈正乐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2):G001-G002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 ,它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选择什么样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以及如何去实现它 ,一直困扰着人类 ,而且 ,人类社会选择的每一种发展模式 ,都涉及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是带着可持续发展观进入 2 1世纪的 ,它要求我们确立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和新的生态观 ,并以此规范我们的行为。这是每一个地球人面临的别无选择的对生存问题的把握和思考。是关系到我们在这个星球上如何生存以及生存多久的严峻问题。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促进发展并保证其成为可持续性的 …  相似文献   

19.
国外点滴     
国外点滴21世纪科研重点将是“人类生产战略”国外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引世纪人类将面临地球环境恶化、粮食危机、能源短缺和人口膨胀等问题,人类必须运用科学研究找到解决威胁人类问题的办法。要想向世界所面临的新课题挑战,就要有打破以往的学术框框、山杯控合研方...  相似文献   

20.
1 “持续发展”——人类的希望 面对近年来全球性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热带雨林的破坏及沙漠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断的发生,对社会经济已造成极大的损失,使人类开始认识到只有确保环境生态资源的平衡性,才能达到经济的持续发展。过度的使用地球环境资源,只会破坏环境回复性与生态平衡。 回顾国际自19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环境保护运动,其实是对“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工业急速发展造成的贫富不均和污染造成的环境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