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化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排放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治医化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环境污染,推动医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全面调查VOCs的排放源头、排放方式、防治措施,对比分析了各种末端处理技术的优劣,确定了医化行业有机废气(VOCs)防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某印刷包装公司为例,针对常见的凹版印刷厂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污染情况,对主要产气源的印刷线和复合线进行废气收集,选用转轮吸附浓缩(RC)-蓄热式燃烧(RTO)联合处理工艺对收集的VOCs废气进行处理,介绍了废气处理工艺的原理、工程设计、投资运行费用及废气处理成效。工程实践表明,处理后排放的尾气的乙酸酯类、异丙醇、丁酮、总VOCs浓度指标均达到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表1要求,非甲烷总烃指标达到上海市《印刷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1/872—2015)表2要求。  相似文献   

3.
VOC废气蓄热式热氧化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石油化工、轻工、塑料、印刷等行业排放的有机废气处理为直燃式焚烧炉和蓄热式热氧化器(称RTO)。蓄热式热氧化器的蜂窝陶瓷能够将燃烧机的热量储存起来,当陶瓷的温度超过有机废气的着火点时,即使炉内无火,炽热的蜂窝陶瓷也能把有机废气点燃。蓄热式热氧化器具有能耗低、安全性好、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VOC气体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处理化工行业排放的卤代烃废气,通过预处理除去酸性组分、优化设计参数,使一般特征污染因子的平均净化效率达到99%以上,排放浓度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结果表明,大孔树脂吸附适用于化工行业卤代烃废气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有机废气的治理方法有很多,应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或组合来提高处理效率,来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某包装企业有机废气深度处理技术改造项目为实例,探讨采取RTO焚烧法取得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传统家具制造工业喷涂废气排放特征和治理现状,提出废气治理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对某大型家具制造企业废气治理改造进行实例分析,改造后实现VOCs总量减排50%以上,废气收集和治理效率均大于95%,VOCs排放浓度低于10mg/m~3,单位VOCs去除能耗下降80.97%。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某鱼粉生产车间废气收集、处理的工程实例,该工程采用沉降-冷却-喷淋-吸收的工艺,系统总处理风量9750m3/n,处理前废气的臭气浓度达到20000以上,处理后车间周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臭气排放浓度在854左右,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5)中新、扩、改建工程二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公布实施以来,各重点区域、省(市)及相关环保部门纷纷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实施方案,其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减排与控制已经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为更好应对我国当前大气污染形势,推动行业排放治理,促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减排与控制,由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废气净化委员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正为加强RTO工程应用的技术指导,环境保护部委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编制《工业有机废气蓄热燃烧法治理工程技术规范》。4月15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废气净化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蓄热燃烧法(RTO)VOCs治理技术研讨会,通过研讨的方式,共聚行业智慧,多方协商科学可行的标准技术内容。会议由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栾志强研究员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马永亮教授主持,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易斌秘书长致辞。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保产业》2012,(9):33-37,42
综述了2011年我国有机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及我国关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控制等国家标准;分析了行业的经营状况、市场特点和行业总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RTO(蓄热式热力焚化炉)废气治理技术与含硅有机物及其RTO氧化产物。分析了氧化硅堵塞RTO的蓄热陶瓷体时可能造成的影响。对于含硅有机物不建议直接采用RTO废气治理系统进行处理,若已经采用RTO废气治理设备处理含硅有机物,则需采用抗氧化硅蓄热陶瓷替换普通型蓄热陶瓷,同时对RTO蓄热陶瓷区的装填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以达到延长更换或清洗蓄热陶瓷周期的目的,可有效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及企业停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有关的环保法规与政策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印刷行业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与改革后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从源头控制、无组织排放控制、末端治理等方面分析了对印刷行业有机废气的控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机废气治理行业2009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2009年我国有机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环境,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经营状况,介绍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机废气治理行业2010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2010年我国有机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环境,分析了行业的发展及经营状况,介绍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文章调研分析了我国上海市某造船厂分段涂装有机废气的浓度,发现浓度波动具有明显周期性波动的特点。随后按照最新的地方排放标准核算了满足排放标准的净化效率要求。通过分析对比活性炭吸附浓缩与沸石转轮吸附浓缩的技术特点,针对船舶涂装行业大风量、组分复杂的工况,沸石转轮吸附浓缩的净化性能优于活性炭吸附浓缩。因此,船舶分段涂装有机废气治理建议采用沸石转轮吸附浓缩技术。  相似文献   

16.
某采油厂污水池加盖密闭后,对收集的挥发性有机气体进行处理。文章分析了采用低温等离子与光氧催化相结合技术的可行性,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站厂界臭气浓度大大降低,满足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处理后的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满足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某家涂料生产企业为例,分析大风量、低浓度非连续排放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经济性。结果发现:(1)对于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在几种主流治理技术中,当回收液具有利用价值时,"活性炭吸附-氮气脱附冷凝溶剂回收技术"相较"RTO(蓄热式热氧化)技术"、"沸石转轮吸附浓缩-RTO技术"及"沸石转轮吸附浓缩-CO(催化氧化)技术"的经济性更优;而回收液需作为危废处置时,"沸石转轮吸附浓缩-CO技术"更具经济性,但必须考虑来气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催化剂,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2)对于非连续排放的废气,"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治理模式有利于降低VOCs治理装置投资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化学实验室废气排放缺乏有效源强核算手段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联合监测的现场实测方法,并于2019年6月利用该方法对北京市某高校化学实验楼进行了12天的现场实测。研究结果显示,该高校化学实验楼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为1094.18±180.15kg/a,其中卤代烃、烷烃和含氧有机物占比较高,分别为57.5%、24.8%和21.0%。通过研究实验室试剂与废气的物质流关系,发现溶剂的使用是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占全部来源的64.1%。对于高校化学实验室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管控应该从源头和末端同时管理,通过严格管理实验室试剂的使用和增加末端尾气处理装置,从而降低实验室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9.
大连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具有排放量大、排放点分散、排放物种复杂的特点,各工艺环节仍存在设备泄漏点多、无组织排放量大、工艺废气和废水处理系统VOCs收集和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在政府给予完善立法、严格执行排放标准等政策保障的同时,石化企业则应采取LDAR技术、严控储运装卸环节操作及收集处理工艺废气等措施降低VOCs废气的泄漏和排放。  相似文献   

20.
顺酐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未反应原料、副产物CO和挥发性有机物(VOC)等,对其进行处理使之达标排放,回收其中可利用的物质或能量有重要意义。吐哈石化厂顺酐装置采用CONSER公司工艺技术,新增部分尾气回收生产工艺路线,回收40%的尾气中的正丁烷,实现了蒸汽分阶利用,排放的废气中SO2、NOx、颗粒物等达到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