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源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2S和NH3为主要监测指标,对广州一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主要恶臭源H2S、NH3的排放浓度进行了8个月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该污水厂恶臭成分H2S的排放浓度为0.01~22mg/m^3,NH3排放浓度为0~0.67mg/m^3。同时,污水厂各处理单元由于其功能和运行条件不同,所产生的恶臭气体成分也不完全一样,在污水进水区段恶臭污染物以H2S为主,其中格栅井H2S浓度最高。其中沉砂池、格栅和污泥浓缩池的H2S、NH,排放浓度呈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的特征,与季节变化的气温有明显的相关性。对恶臭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污水水温越低则H2S和NH3的排放浓度越低,此外,降雨可以显著降低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2.
将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和分析各个处理单元释放恶臭物质的成分及含量,并确定污染强度。结果表明:引起恶臭的主要物质成分为H2 S。对H2 S进行春、夏、秋、冬四季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同时,调查得出结论:该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污染源主要有污泥处理系统、三期A段系统、预处理系统和初沉池。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天津市中心城区污水泵站恶臭排放特征,分别在夏、秋、冬3季对4座泵站的进水格栅和出水口进行采样,采用3点比较式臭袋法分析臭气浓度,采用冷阱富集-GC/MS技术分析恶臭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污水泵站6个点位共检出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含氧烃、有机硫以及无机气体在内的7类50多种物质,其中无机气体和含氧烃是主要成分。污水泵站广泛存在的污染物质共8种:苯、甲苯、乙苯、甲醛、乙醛、甲硫醇、氨和硫化氢,其中硫化氢、甲硫醇和甲醛的浓度较高。污水泵站各季节的恶臭污染都较严重,实测臭气浓度基本上都超过2000,H2S、甲硫醇和乙醛对恶臭污染贡献比较大,其中H 2S是最主要的致臭物质。  相似文献   

4.
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恶臭气体,对不同处理单元的臭气变化规律、生物除臭系统除臭效果及微生物菌群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以恶臭气体在构筑物间的含量、生物除臭反应器内填料和喷淋液上的微生物菌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硫化氢气体在曝气沉砂池含量最高,经处理后浓度低于1.5?mg/m3;氨气在进水区含量较高,经处理后远低...  相似文献   

5.
运用德国AUSTAL2000模型对某化工项目周边400 km2的矩形区域和36个环境敏感点NH3、H2 S浓度和恶臭发生频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该项目恶臭污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对各排放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测范围内NH3、H2 S只有小时浓度最大值超标,占标率分别为139%和120%,超标面积分别为0.16 km2和0.13 km2,但恶臭发生频率超标较严重,最大值达到了86.7%,超标面积达40.8 km2;环境敏感点NH3、H2 S浓度均未超标,恶臭发生频率也仅有两个点位的最大值略高于标准限值;与面源的无组织排放相比,采取排气筒的排放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周边区域污染物浓度和恶臭发生频率,减少恶臭污染面积.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河源区黑碳气溶胶浓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七波段黑碳仪对2016年8月—2017年7月乌鲁木齐河源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进行了实时监测,并结合同时期气象资料对该区域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影响因子和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乌鲁木齐河源区黑碳浓度在102~1525 ng·m~(-3)之间变化,均值为520 ng·m~(-3).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浓度分别为425、536、686和427 ng·m~(-3),呈秋季最高,夏季次之,冬、春季低的季节变化特点.日内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双谷特征,在当地时间8:00—9:00(与北京时间的时差为2小时,即为北京时间10:00—11:00,下同)和16:00—19:00有两个明显的峰值,可能与当地的排放和气象因素有关.乌鲁木齐河源区黑碳的本底浓度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253、271和290 ng·m~(-3),而冬季黑碳的本底浓度仅为162 ng·m~(-3).与其他偏远地区相比,乌鲁木齐河源区因受较多排放源影响,黑碳浓度本底值较高.黑碳气溶胶浓度与气象因素相关性显著,当风速小于2 m·s~(-1)时,黑碳的平均浓度明显偏高,当相对湿度大于55%时,黑碳浓度明显偏低.由浓度权重轨迹分析和波长吸收指数(AAE)可知,乌鲁木齐河源区的黑碳浓度,除了受本地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排放的影响以外,还可能受到中亚地区远距离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州大气中异戊二烯浓度变化特征、化学活性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GPACS)应用在线监测仪器对异戊二烯进行长达1年的观测,获得异戊二烯浓度变化特征、大气化学活性和来源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异戊二烯日均浓度为1.12 ppbv,由于受光照和温度影响较大,各月日均浓度在0.07~2.72 ppbv范围内波动.异戊二烯在冬季的日变化规律与其他季节不同,呈现双峰值变化,较大峰值出现在下午14:00,主要受光照和温度影响;较小峰值出现在晚上22:00左右,主要受机动车排放影响.采用最大增量活性(Maximum Incremental Reactivity,MIR)因子加权法和等效丙烯浓度法均发现异戊二烯的大气化学活性在监测的VOCs物种中最强,分别占总活性的15.45%和36.74%.通过异戊二烯与机动车标志性物质3-甲基戊烷、顺-2-丁烯的比值发现,广州地区异戊二烯在冬季夜晚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在秋季和春季夜晚也受到机动车排放影响,而夏季夜晚受机动车排放最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在冬季、秋季和春季,监测点主要受到来自广州城区污染物输送的影响,而在夏季污染物从广州郊区输送使监测点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很小.异戊二烯与3-甲基戊烷、顺-2-丁烯在各季节的白天都没有线性关系,表明白天异戊二烯的排放受机动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仪(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system,PSD)对南宁市2016年11月15日—12月4日大气颗粒物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市3 nm~20μm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3269个·cm-3,粒径呈双峰分布,主峰值出现在28 nm左右,次峰值出现在100 nm左右.颗粒物数浓度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即早上8:00—10:00和晚上18:00—20:00左右出现浓度高值,这与早晚高峰有关.新粒子一般在16:00~18:00左右开始生成,18:00—20:00左右逐渐长大,并在夜间至凌晨保持较高的浓度.南宁市监测期间新粒子生成与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关.颗粒物质量浓度越大对应的数浓度也相应较高,较大粒径颗粒物对质量浓度贡献较大.降雨和风速加大过程对颗粒物数浓度下降有影响;温度和湿度对颗粒物数浓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保定市区夏季环境空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保定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统计分析了2013年7月1日-8月31日6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PM2.5、NOx 、SO2、和CO逐时监测资料.结果表明:各污染物空间差异显著.二氧化硫的日变化呈单峰型结构,PM2.5的日变化表现为夜间高白天低,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污染物周末效应的分析,发现四项污染物浓度周末与工作日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处理厂挥发性芳香烃的气味指纹及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次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与电子鼻对广州市某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挥发性恶臭有机物(MVOCs)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芳香烃是该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最普遍、浓度最高的挥发性恶臭有机物质,浓度范围为96.61~818.03μg.m-3,均占各处理单元总MVOCs含量的50%以上,远高于其他MVOCs物种.②城市污水厂的挥发性芳香烃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而污泥处理过程是污水处理厂释放这些污染物的重要环节,各单元排放的芳香烃化合物总浓度由高至低表现为:污泥脱水机房>污泥浓缩池>曝气池>格栅>生化池>沉砂池.③主成分分析(PCA)能够区分各单元排放的废气气味特征,识别指数达到71%,而按照各处理单元挥发性芳香烃的组成水平配制的模拟气体,其PCA识别指数高达94%,反映了不同处理单元挥发性芳香烃的气味也有很大不同.④将T70/2传感器所测得的实际气体与模拟气体的气味指纹进行比较,实际气体的气味指纹要大于模拟气体,从相关性方面分析得知挥发性芳香烃的气味指纹与各单元的气味指纹均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其中曝气池挥发性芳香烃的气味指纹与实际气体气味指纹相关性尤为显著,达到0.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