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今春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波兰、奥地利、德国、法国、美国等欧洲中部国家的气候一反常态,变得干旱少雨,对农业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在我国的湖北、湖南、甘肃、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湖北、湖南、浙江等省区,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2.
安阳 《防灾博览》2023,(2):36-39
<正>我们的地球从高空上看,就像一个巨大的“水球”。地球上的水,97%是海水,淡水资源仅有3%。这些淡水大多数分布在南极、北极的冰川地带。所以,地球上人类可以使用的淡水仅有0.26%左右。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约有1/4的人口缺少洁净的饮用水,全球淡水量严重不足。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时代。中国的人均淡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我国有600多个城市缺水,4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同时水资源的浪费非常惊人,如果一个水龙头1秒钟漏掉1滴水,一年可以漏掉360吨水。因此,节水护水,共建美丽中国,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水被称为"生命之源",是世间万物的命脉所在,它哺育了生命,更创造了文明没有水,世界也将不复存在然而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们不得不担忧:生命之源是否会枯竭?水污染现状:触目惊心水资源稀缺:我国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和水质型缺水的国家。联合国规定,地区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700立方米,称为资源型缺水。我国人均水资源,已不足世界人  相似文献   

4.
吕春 《防灾博览》2010,(3):50-53
<正>水是地球生命的源泉。由于世界人口飞速膨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日益紧缺。在环境污染严重和淡水资源紧缺的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其他国家在环保和节水方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经验。  相似文献   

5.
京津唐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每年缺水50—80亿m^3,预计到2030年将缺水80—100亿m^3,如发生大旱,可能导致严重水荒。近几十年过量开发利用水资源,导致地表水不断萎缩,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不仅引起大面积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海水入侵,而且加剧了气候干旱化和土地沙漠化。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大力节水的同时,开辟新的水源,切实保护水资源,防治水环境灾害。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06,(2)
21世纪全世界将面临着淡水资源的匮乏,淡水问题日益成为国际战略研究的热门话题,淡水已经升格为与粮食、能源相提并论的三大战略物资之一。我国拥有13亿人口,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而且这些有限的水资源的分布极不理想。很大一部分淡水资源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地区,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如我国西北、华北的部分地区淡水资源的匮乏已经开始阻碍当地国  相似文献   

7.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项报告表明.地球上53亿人口中有34亿人平均每人每天只有50升水:不仅干旱的地区缺水.即使雨量较多的地区.也由于遭受污染使水质不断下降。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说.世界上每天有4万多儿童因缺少洁净的水而患上传染病甚至导致死亡。地球表面虽有2/3的地方被水覆盖着.但又苦又咸的海水却占96.5%.余下的3.5%的淡水.其中近70%是尚未被利用的固体冰川。目前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与浅层地下水。总量只占全地球总水量的0.3%.全世界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只有9000亿立方米。每人平均约180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量还不到世界人均的1/4.估计有8000多万人深受水资源不足  相似文献   

8.
广西农业干旱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广西农业干旱形成的原因和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降雨量、受旱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及年径流量,制定出干旱指数、受旱系数、耕灌比系数和水资源利用系数,并依照上述4项指标将广西划分为3个农业干旱区,对各旱区的气候特点、年径流量和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广西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因此为了提高广西的水资源利用率,应加强水利建设,推广科学灌溉,加大地下水开采.  相似文献   

9.
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以湖南鼎城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农业旱灾的形成是降水不足、不均与农业生产系统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脆弱性的高低会起到"放大"或"缩小"灾情的作用.本文以湖南鼎城区为例,通过分析该区旱灾致灾因子的特点,确定旱年年型的划分标准及对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发现该区干旱的季节性特点是秋旱比夏旱多、比夏旱严重.在此基础上,分析轻旱、中重旱、极重旱不同干旱程度下灾情形成过程及其与承灾体脆弱性的关系,构建了不同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不同干旱程度的旱年为实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鼎城区承灾体脆弱性的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其脆弱度高低排序为西北山岗地区、南部低山及丘陵区、中部平原及山岗地区、东北部河湖及平原区,与实际灾情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通过分析不同干旱程度下各区脆弱度的形成和变化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降低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干旱灾害的农业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宏平  张汝鹤 《灾害学》1998,13(4):57-61
分析了陕西干旱发生的时空规律,以缺水率划分干旱标准,评价陕西各季农业干旱状况,并对1949~1990年共42a粮食产量序列进行滑动平均模拟,以粮食减产百分率评估全省干旱灾害等级,得出干旱损失评估模式,使陕西干旱灾害的评估由定性到定量,为其它灾害的定量评估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1951-2007年农业受旱面积和播种面积资料,分析了我国农业干旱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特征、长期变化趋势、1979年前后的变化和极端农业干旱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华北、内蒙古和西北东部的平均受旱率高、年际变化小,因此这些地区的农业干旱最严重;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的农业干旱有显著加重的趋势;1979年后除长江中下游局部(安徽和湖北)、河南和福建外,其他地区的农业干旱都在加重,极端农业干旱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北东部和华北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城市干旱缺水风险评价体系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吉林省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城市干旱缺水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和防旱抗旱能力四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干旱缺水风险评价模型,引用城市干旱缺水风险指数(UDRI),对城市干旱缺水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借助GIS技术绘制了吉林省城市干旱缺水风险分布图,以期为实现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世界水日     
《民防苑》2014,(3)
正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由于全球淡水资源分布不均、管理不善、环境变化以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原因,全球目前约有1/5的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40%的人缺乏基本卫生设施。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1亿人用水短缺,每年有31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35亿人为水所困。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  相似文献   

14.
灌溉降低华北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的关系出发,建立了其缺水率模式。采用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基于华北平原河北省及京津地区代表站点近40a(1961—2000年)冬小麦供需水的有关资料,估算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干旱年型不同缺水率出现的概率,分析了灌溉可降低的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生育期内的自然降水和底墒水只能满足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的1/3—2/3。如果没有灌溉,冬小麦全生育期缺水率20%以上出现的概率大都在80%以上,缺水率30%—40%的重早年出现的概率高达30%;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相应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随之降低。如果在缺水的关键期适当补充3次水,总量在2025m^3/hm^2左右,则缺水率≥10%的风险概率可降到10%以下,而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可满足水分的需求;为节约用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除严重干旱年外,大部分地区一般只需灌3次水便可满足冬小麦稳产、高产的水分需求。  相似文献   

15.
珠江流域干旱事件的多变量区域分析及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名忠  张强  陈晓宏 《灾害学》2012,27(3):12-18
区域干旱特征分析会为短期和长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关键的信息,因而对珠江流域进行区域干旱特征分析,建立了干旱严重程度-面积-频率曲线(Severity-Area-Frequency,SAF).传统的区域性分析都是单变量的,而水文事件往往具有多个属性,为此采用Chebana等提出的多变量的L-moment均一性检验方法对流域进行均一性检验.研究发现珠江流域可分为4个均一性区域,对各均一性区域进行干旱严重程度-面积-频率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珠江流域在发生严重干旱时经常是全流域的,这对整个珠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造成很大压力.同时珠江三角洲所在的区域干旱风险相对其他区域更高,珠三角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高风险的干旱无疑会对该地区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缺水区域水资源灾害提前预测,从水足迹视角(考虑蓝水、绿水和灰水),构建了区域水资源足迹灾变预测模型,并以天津市为例,综合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算法,按照生产用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和污水排放4个方面对2000-2009年天津市水资源足迹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天津市近10年的水足迹数据(每年介于60亿~80亿m3之间),并以此为基础数据进行了精度较高(年均相对误差为0.012 8)的灾变预测,得出了天津市将在2011年和2015年左右发生水资源足迹下灾变,所提预测方法可为缺水地区水资源灾变预测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世纪下半叶起,淡水资源匮乏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开始突现出来了。到了21世纪,这个矛盾越来越尖锐,淡水资源的重要性也被全世界广泛认同。在国际上甚至有战略家把淡水与石油、粮食相提并论,视为三种目前世界上最为关键的战略物资。有人甚至预言:21世纪里,在世界上将发生的局部战争中,大约1/3以上与争夺水源有关。目前,我国2/3的城市存在着供水不足的情况,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的缺水总量高达60亿立方米。淡水资源匮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灾害地学背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必虎  彭加亮 《灾害学》1997,12(1):28-33
根据特征致灾因子的差异,将中国城市灾害类型大体上划分为沿海台风暴雨洪涝地面沉降型、北方干旱缺水风沙地面沉降型和南方洪涝渍害地面沉陷塌陷型等三大类型区。分别用上海、北京、武汉作为三种案例地区,讨论了以上三种城市灾害类型区的主要灾害及其地学背景。指出除了自然地理的因素外,人类在城市灾害致灾因素中也通过开采地下水、设计防洪排涝设施等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赤天 《防灾博览》2011,(2):60-61
自2010年11月以来,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部分地区麦田土壤失墒较严重,干旱现象相继露头并持续发展。中国人均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至1/4,面对严峻的水情,尤其是近期黄准地区遭遇历史上少有的大旱,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水的宝贵,而如何节约宝贵的水资源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减灾短訉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国际减灾日”讲话 “水:中欧的洪涝灾害”摄影展开幕式暨国际减灾日的庆祝活动于2003年10月8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了讲话,他说: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面对灾害,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 这个主题意味着,在“国际淡水年”期间,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为了生计而保护好水资源,而且更要减轻水破坏生命的能力。现在世界上90%以上的灾害都与水有关——不是太少了导致干旱,就是太多了导致洪涝、滑坡、气旋、飓风和台风。许多地区年复一年地遭遇同样的灾害。 自然灾变事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只有当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受到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