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转B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非转基因抗虫棉棉田以及分别种植7和10 a转Bt基因抗虫棉的棉田3个处理,于2007--2008年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采样测定了土壤中5个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以监测长期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类型棉田土壤细菌、真菌、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数量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整个棉花生长期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在棉花蕾期各种微生物数量达到高峰.与种植非转基因抗虫棉相比,不同种植年限转B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细菌、真菌、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都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采样时间的不同,3种类型棉田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指数都呈明显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2.
全生育期种植抗虫基因cry1Ab/cry2Aj和耐除草剂基因G10evo-spsps的转基因玉米及其亲本非转基因玉米,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玉米拔节期和成熟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数量、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种植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转基因玉米未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多样性;在门水平上,种植转基因玉米仅显著提高2个生长时期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种植转基因玉米均显著降低2个生长时期根际土壤细菌Candidatus_Nitrososphaera相对丰度;种植转基因玉米未影响真菌门水平相对丰度,但影响根际土壤真菌Fusarium、Staphylotrichum和Lophiostoma属相对丰度。另外,生长时期显著影响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也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但未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该研究旨在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自然生态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室根箱装置获得玉米生长室土壤(S I)、根际土(SⅡ)、非根际土(SⅢ)3个不同根区土壤,采用传统平板计数培养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转基因玉米Btll及其非转基因亲本在播种后40、50、60 d各根区土壤细菌数量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播种后50、60 d S I根区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亲本,播种后40、50 d SⅡ根区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较亲本玉米显著增加,而在其他时期和根区与亲本玉米之间均无显著差异.DGGE图谱显示,3个采样时期各根区DGGE图谱条带数、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污灌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灌对农田土壤特性和农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污灌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特性影响,为农田污灌的实际应用和标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用平板计数法和最大可能数(Most-Probable-Number,MPN)法,研究了污水灌溉对农田土壤中普通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功能微生物(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和分布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类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污灌减少农田土壤放线菌、真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细菌、氨氧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其中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分别达显著水平(P0.05),氨氧化细菌变化达极显著水平(P0.01);污灌区大豆(Glycine max)、玉米(Zea mays)和水稻(Oryza sativa)根系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差异很大,但都呈现真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显著的趋势(P0.05);污灌土壤中微生物含量与土壤理化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细菌、反硝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与有机质显著正相关(r=0.843,P0.05;r=0.220,P0.05;r=0.843,P0.05),放线菌与全磷极显著负相关(r=-0.921,P0.01),亚硝化细菌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与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r=0.973,P0.05;r=0.988,P0.05),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与有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r=-0.967,P0.05;r=-0.988,P0.05)。这说明污灌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和理化特性影响显著,对农作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保护地辣椒根际土壤和根表放线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青海省大棚和温室中辣椒健株、病株根际土壤和根表的微生物数量、放线菌组成及拮抗性放线菌的分布。结果表明:(1)青海保护地辣椒根际土壤和根表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三者数量之比为10^5:1:1(根表);(20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速效N、P、K含量密切相关,速效养分含量高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大。辣椒病株根际土坟和根表细菌、放线菌及真菌三大类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健株。(3)保护地辣椒根际土壤和根表放线菌组成较复杂,共分离到了7个属的放线菌,但仍以链霉菌为主,其次为小单孢菌和马杜拉放线菌。链霉菌可分为10个类群,金色类群占优势。健株根际土壤和根表放线菌组成较病株复杂,而链霉菌组成较病株简单。(4)供试放线菌菌株中9.0%对G^ 细菌有拮抗活性,6.7%对真菌有拮抗活性,对G^-细菌均无拮抗作用,健株根际土壤拮抗性放线放菌数量及其占放线菌总数的比例均高于病株,健株根表拮抗笥放线菌占放线菌总数的比例亦高于病株,表明根际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的数量及根际和根表拮抗性放线菌占放线菌总数的比例是决定辣椒是否染病的关键因素之一。表4参11。^^^^^^^^^  相似文献   

6.
烟区烟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烟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之间的相互关系尚缺乏系统研究。对南阳烟区6种土壤包括黄褐土和黄棕壤等共13个取样点的烟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分析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之间没有对应相关关系。根际土壤真菌数与解钾菌数、硝化细菌数显著正相关;非根际土壤荧光假单胞菌数与细菌芽孢数极显著正相关,氨化细菌数与放线菌数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容重和空隙度显著相关的仅有根际真菌数(正相关)。与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的分别有根际荧光假单胞菌、纤维素分解菌(正相关)以及根际解磷菌和非根际真菌(负相关)。土壤全C与根际细菌总数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非根际纤维素分解菌显著正相关。速效P与非根际放线菌数呈显著正相关。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与根际细菌总数极显著负相关。非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则分别与非根际放线菌和解钾菌显著正相关。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分别与根际真菌、解磷菌显著正相关,非根际脲酶活性则与非根际纤维分解菌显著正相关。非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非根际细菌总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连作茶树根际土壤酸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连作茶树根部土壤酸化对微生物生物量及区系的影响,以不同种植年限黄金桂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对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类群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酸度响应的敏感性趋势.结果显示,茶树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强度、微生物生物量氮及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亚硝酸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与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真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硫化细菌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与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微生物指标响应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变化的趋势为微生物呼吸强度(8.721 8)细菌(8.428 7)微生物量碳(7.955 2)硫化细菌(7.726 8)放线菌(5.780 0)真菌(4.740 8)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4.065 0)氨化细菌(3.760 6)好气性自生固氮菌(2.368 3)反硝化细菌(2.340 6)微生物量氮(2.324 2)亚硝酸细菌(2.219 8)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1.772 0).综上表明,茶树根际土壤酸化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不同的微生物指标响应土壤酸度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图3表3参32)  相似文献   

8.
磺胺类兽药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磺胺类兽药(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噁唑)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兼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及氨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磺胺类兽药对土壤细菌数量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其最大激活率在700%以上.兽药对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主要呈现抑制作用,其最高抑制率为92.9%.兽药对土壤放线菌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土壤固氮菌数量则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兽药对土壤兼气性固氮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较低浓度时(10 mg.kg-1)抑制,而较高浓度时(50 mg.kg-1)则激活.兽药对土壤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及氨化细菌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其中对硝化细菌的最大激活率可达1000%以上.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长期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变化不大,自生固氮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有所增加;与对照土壤相比,污染土壤呼吸作用下降29.93%,而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则增强。1g对照土壤(以干土计)中微生物总DNA提取量为(13.01±1.91)μg,污染土壤中则为(12.23±1.36)μg。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转chi+rip(几丁质酶和核糖体失活蛋白)双价抗真菌基因大豆转基因G0431以及其亲本非转基因大豆黑农35种植后的根部土壤可培养细菌(含芽胞杆菌、产荧光假单胞菌)、真菌、放线菌进行平板计数及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二者根部土壤可培养细菌(含芽胞杆菌和产荧光假单胞)、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并无显著差异;此外,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变化是造成根部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同一时间内转基因G0431和黑农35根部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之间并无显著不同.在大豆的整个生长期内,根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为5.32~5.37,群落分布均匀度指数为0.91~0.95;根部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为4.78~4.91,群落分布均匀度指数为0.81~0.89.以上结果说明,几丁质酶和核糖体失活蛋白双价基因的导入并没有对大豆根际可培养细菌(含芽胞杆菌和产荧光假单胞)、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图4表2参22  相似文献   

11.
以鄂尔多斯高原温性荒漠草原为对象,对比研究了放牧和围封条件对草原植物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干旱区退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与放牧区相比,围封显著增加了表层土壤(0~10 cm)草地植物地下生物量23.81%,极显著增加了次表层土壤(10~20 cm)草地植物地下生物量37.21%,而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2)围封极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真菌种群数量71%,次表层土壤细菌种群数量147%,显著提高了底层土壤(20~40 cm)真菌164%和表层、次表层土壤放线菌种群数量56%和8.9%。(3)围封区的次表层土壤脲酶活性显著增加了31.13%,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24.14%,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6.59%和11.76%。(4)围封与放牧条件下,各指标相关性表现不尽一致;放牧条件下,放线菌种群数量与各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而在围封下,放线菌与真菌种群数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其他指标均表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68%以上;放牧条件下,真菌种群数量与4种土壤酶活性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84%以上,而围封条件下,其与4种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2.
以两种耐铝性不同蓼科荞麦属植物荞麦和金荞麦为材料,通过土培盆栽试验,比较研究其根际土壤微生态对铝胁迫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一定质量分数的Al对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细菌具有显著刺激效应,对金荞麦的影响更大,但Al质量分数过高,对细菌的刺激效应明显减弱,甚至产生抑制作用,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均随着Al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明显增加,荞麦根际土壤真菌增加幅度更为显著,Al胁迫下二者根际放线菌数量的变化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Al胁迫下,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氮素生理群微生物的变化趋势亦显示出明显差异,整体上荞麦根际土壤细菌生理群对Al胁迫比金荞麦更敏感;Al胁迫对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出较弱的抑制效应,但荞麦根际土壤始终维持较金荞麦更高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这与荞麦具有更强的耐铝性有一定的关系,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转化酶对Al非常敏感,随着铝的加入,其活性显著下降,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整体上荞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均明显低于金荞麦,这是否与其耐铝毒特性的差异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建军  张坤  祖艳群  李元 《生态环境》2011,20(11):1753-1757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种植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阿特拉津对皇竹草生长的影响,以及皇竹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为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200 mg.kg-1质量分数范围以内,种植皇竹草对土壤阿特拉津的初期降解效率比对照明显提高,最大提高了29.64%,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阿特拉津质量分数在≤200 mg.kg-1范围内对皇竹草株高没有影响,≤50 mg.kg-1质量分数范围内对生物量没有影响,根冠比变化不明显;随阿特拉津质量分数的增加皇竹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质量分数为100 mg.kg-1时达到最大,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变化不明显。说明种植皇竹草有助于阿特拉津降解效率的提高,且与种植皇竹草后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皇竹草的生长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玉米/花生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为了阐明玉米/花生间作效应机制,测定了玉米/花生间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并对这些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相比,玉米/花生间作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的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含量以及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促进了间作玉米根际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数量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磷含量与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脲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总钾含量和p H值、蔗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解析贡献率分别为48.981%,43.617%和7.402%。第一主成分主要是放线菌、真菌、有效磷等组成,第二主成分主要为有机质和p H,第三主成分主要是总氮和细菌。经标准化后计算栽培措施得分显示:间作花生得分最高1.937,其次是间作玉米1.008,两者均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该研究表明玉米/花生间作系统的生态环境优于单作系统,机制解析为玉米/花生间作可明显促进土壤有效氮磷含量、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进而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蚕豆和油菜是云南铅锌矿周边农田主要的冬季作物.通过大田试验,以空闲地为对照,研究冬种蚕豆和油菜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及其镉(Cd)、铅(Pb)累积特征,结果表明:(1)与冬季空闲地相比,种植蚕豆显著增加四月农田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增加1.8倍、30.08%和72.5%;种植油菜显著增加二月和四月农田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增幅为9.2%和106.5%.(2)种植蚕豆和油菜均显著增加二月和四月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以及四月农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且种植蚕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长大于种植油菜.(3)蚕豆主要在根部累积Cd和Pb,含量分别为11.7和107.6 mg/kg;油菜主要在根和茎叶累积Cd和Pb.(4)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脲酶活性与速效养分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细菌数量与脲酶活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冬季种植蚕豆和油菜显著改变铅锌矿周边Cd、Pb污染农田土壤的化学与生物学性质,并存在农作物Cd、Pb含量偏高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6.
旱地不同膜覆盖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最大或然数法,对旱地常规覆膜、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一年”和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3种膜覆盖种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大类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为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除自生固氮菌外,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能够明显增加土壤碳氮磷生理类群微生物数量.不同生理类群土壤微生物数量基本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细菌、放线菌和其他生理类群(除自生固氮菌外)微生物数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铝对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耐锅性不同蓼科荞麦属植物荞麦和金荞麦为材料,通过土培盆栽试验,比较研究其根际土壤微生态对铝胁迫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一定质量分数的Al对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绌菌具有显著刺激效应,对金荞麦的影响更大,但Al质量分数过高,对细菌的刺激效应明显减弱,甚至产生抑制作用,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均随着Al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明显增加,荞麦根际土壤真菌增加幅度更为显著,Al胁迫下二者根际放线菌数量的变化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Al胁迫下,养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绌菌、反硝化细菌等氮素生理群微生物的变化趋势亦显示出明显差异,整体上荞麦根际土壤细菌生珲群对Al胁迫比金荞麦更敏感;Al胁迫对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出较弱的抑制效应,但荞麦根际土壤始终维持较金荞麦更高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这与荞麦具有更强的耐铝性有一定的关系,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转化酶对Al非常敏感,随着铝的加入,其活性显著下降,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整体上荞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均明显低于金荞麦,这是否与其耐铝毒特性的差异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两种生物炭在1%、3%、5%的3种用量下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紫花苜蓿干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出苗率和干重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5%用量的水稻秸秆生物炭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分别将紫花苜蓿干重显著提高了42.54%和27.63%.3%和5%用量的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土壤真菌与细菌数量比值,土壤过氧化氢酶、淀粉酶、蛋白酶、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了表征土壤肥力质量的土壤肥力生物指数(BIF)和酶活性指数(EAN),其中5%用量的水稻秸秆生物炭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将BIF分别提高了125.94%和84.67%,将EAN分别提高了109.71%和66.93%.两种秸秆生物炭之间比较,在各用量下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的紫花苜蓿出苗率、干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均高于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其中5%用量下,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的出苗率,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蛋白酶、脱氢酶活性,BIF、EAN比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了26.11%、24.71%、30.23%、30.38%、27.37%、24.44%、22.35%、25.63%.综上所述,生物炭能够提高排土场土壤的生态质量,进而增加了紫花苜蓿产量,其中5%用量的水稻秸秆生物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纯林导致地力衰退和生产力下降现象引起了林业工作者广泛关注.为了揭示其地力变化的内在机理,对落叶松纯林、落叶松-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混交林和落叶松-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混交林中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pH值、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与纯林相比,混交林能提高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全P、速效P的含量,尤其能明显增加N素含量;能使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所增加,而真菌数量却有所减少;能提高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2)与非根际土比较,除混交林中根际土的速效P外,其它养分含量与土壤生物活性均增加.(3)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和土壤生物活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混交能改善落叶松林地和根际土壤环境,为有效防止落叶松林地土壤退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施肥与设施栽培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张乃明  董艳 《生态环境》2004,13(1):61-62
微生物肥料的施用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而降低细菌和霉菌的数量;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有机肥与无机肥,有机肥与生物肥配合施用的影响尤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土壤中细菌数量分别增加109.8%和405.0%,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320.3%和215.0%,而真菌数量分别降低44.0%和47.2%。大棚栽培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露地;在大棚中,种植年限长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低于种植年限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