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忧患与安全     
有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奴隶同坐一船,那奴隶从来没有坐过船,风吹浪打,战战兢兢,哭闹不止。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继续哭闹。船上一位哲学家对国王说:“我可以让他不哭。”说着哲学家立刻叫人把那奴隶抛到海里去。他沉没了几次,人们才把他捞上船。他上船以后,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再哭闹。国王很为赞许,便开口问道:“你这办法,奥妙何在?”哲学家说:“原先他不知道灭顶的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奴隶同坐一船,那奴隶从来没有坐过船,风吹浪打,战战兢兢,哭闹不止.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继续哭闹.船上一位哲学家对国王说:"我可以让他不哭"说着哲学家立刻叫人把那奴隶抛到海里去.他沉没了几次,人们才把他捞上船.  相似文献   

3.
忧患与安全     
有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奴隶同坐一船,那奴隶从来没有坐过船,风吹浪打,战战兢兢,哭闹不止。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继续哭闹。船上一位哲学家对国王说:“我可以让他不哭。”说着哲学家立刻叫人把那奴隶抛到海里去。他沉没了几次,人们才把他捞上船。他上船以后,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再哭闹。国王很为赞许,便开口问道:“你这办法,奥妙何在?”哲学家说:“原先他不知道灭顶的痛苦,便想不到坐在船上的幸福。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会知道安乐的价值。”这则故事很值得寻味。这位奴隶,在平安的时候,不知道灭顶之灾的痛苦,在经受痛苦之后,才知道平安的可贵…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奴隶同坐一船。奴隶从来没有坐过船,风吹浪打,战战兢兢,哭闹不止。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哭闹。船上一位哲学家对国王说:“我可以让他不哭。”说罢哲学家叫人把那奴隶抛到海里去。奴隶在海中沉没了几次,人们又把他捞上船。他上船以后,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再作声。国王很为赞许,开口问道:“你这办法,奥妙何在?”哲学家说:“原先他不知道灭顶的痛苦,便想不到坐在船上的可贵。大凡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会知道安乐的价值。”由此可见,在人生之中,忧患意识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财富。应当指出,忧患的经历固然容易产生忧患的意识,而没有忧患经历的人,只要能吸取他人的教训,也同样能产生忧患意识。有点忧患意识,小到安全生产,大到国家治理,都是有好处的。那个奴隶上船后不再哭闹了,他汲取了教训。可有人即使经历了“灭顶的痛苦”,却好了伤疤忘了疼,那就不好办了。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在一起聊天。聊到他之前的北京之行,提到一个人,我问是个什么样的人,朋友想了想说,很好的一个人,很朴实。我说,朴实?那很棒啊。朋友说,是啊,现在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什么?那就是朴实。我觉得朋友说得很好,就把这个“最高评价”写到一篇谈论电影的稿子  相似文献   

6.
相声大师侯宝林有一个著名的相声段子,讲的是一个醉汉躺在马路中间,人们告诉他骑自行车的来了,他不起来,并拍着胸脯说:“叫他往这儿轧!”人们告诉他蹬三轮儿的过来了,汽车过来了,他同样故伎重演,后来人们告诉他消防车来了,他才说:“那,那我还是起来吧!”他怕执行任务的消防车真的把他轧死了。  相似文献   

7.
送酒     
今天是王顺的生日。 晚上下班回家,他一推开门,一股诱人的香气迎面扑来。老伴正在桌旁忙活,桌上大小摆了十来个盘子,鸡蛋炒辣椒鹅黄嫩绿、白糖拌藕片雪白脆嫩……而压倒群芳的是那瓶竹叶青,那用家乡水酿成的醇酒,不开盖就能闻到醉人的芬芳。 “这酒是老李送来的。”老伴把一盘拔丝苹果放到他面前。 老李是他的师兄,同在一个厂,又同住一个院。两人经常在一块儿喝酒,不分彼此。遇到好酒,也总是给对方捎上一瓶送去,收酒的连谢字都无须说。现在王顺拿起那瓶酒,眯着眼睛,就象一个收藏家在赏玩一件稀世古董。 “他还给你留了张条子呢!”老伴又把一…  相似文献   

8.
正二愣子嘴巴大,啥事到了他嘴里,总能没事说出点事儿。刚到煤矿那会儿,二愣子给伙计吹嘘,说自个儿是个练家子,练的是罗汉拳。一天,有个痞子找到二愣子。很多人盼着二愣子能摩拳擦掌,把痞子狠揍一顿。二愣子见了痞子却好像老鼠见了猫,灰溜溜地蹲在地上,一言不发。伙计嘲笑他:"你那罗汉拳是被窝里的拳吧。"就这么一个人,把没的说成有的,把有的说成没的,很多人听他说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相似文献   

9.
我刚走上轮渡,便上来一个去大桥工地上班的工人。我见他醉醺醺的,满口酒臭,便对他说:“上班不准喝酒,你知道吗?”他满不在乎地高声唱道: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没想到,这酒鬼对唐诗还很熟悉哩!我正想回他几句,一个老工人搭话了:“老弟,仅防‘酒中仙’变成‘酒中鬼’!”接着又说:“去年4月11日,大桥工程处有一个30多岁的吊装工,喝了酒,上六号墩高空去操作,头一昏,眼一花,脚一滑,就从30多 米的高空坠入长江,变 成了‘酒中鬼’。” 这时,我也诗兴大 发,诌了四句。 “八亿神州谱新篇, 四化不…  相似文献   

10.
我们班的张志远,远近闻名人称“张大胆儿”。您说这事不能这么干,他非独出心裁添点彩儿。规程不准登炭车,他偏跨在帮上来显眼儿。若是有人升井登炭车,他就踩着绞车绳飞上马路沿儿。常在木栏里边把觉睡,还说“这里肃静又不用带铺盖卷 儿”。同志们批评帮助他,谁说他跟谁翻白眼儿:“规章就是那紧箍咒,咱不当孙猴子受它管儿!”张大胆儿越来胆越大,不断翻新花花点儿。八米炮线他敢放炮,同志们说“这样违章作业实在太危险。”他却说“在返一趟道太远,争分夺秒抢时间,这样咱可多打一喳眼儿,多放炮、多出煤、多得奖金,受表扬上报纸那有多露脸儿。改…  相似文献   

11.
搜查邮票     
<正>盛夏,一个炎热的中午,集邮品展厅一枚价值不菲的邮票被盗。罪犯刚刚逃到附近楼中的一个房间,警察也随即赶到并把他抓获了,但搜遍他的全身却没有找到那枚邮票。房间里有一张办公桌,桌上有一台正在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旁边是一个正在旋转的落地电风扇,再就是一把折叠椅,除此外什么也没有。警察搜遍了整个房间,包括电脑下面、电风扇底座、折叠椅后面等所有地方,竟然一无所获。这么昂贵的东西,罪犯是不可能扔到外面去的,那么,他到底把邮票藏在哪里了?就在警察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探长进来了,他扫了一眼房间说:"邮票不就在你们的眼皮底下嘛。"请问邮票到底藏在哪里了?  相似文献   

12.
《安全与健康》2012,(12):14-15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愚公移山"流传已久,说的是愚公不甘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勇气乖乖交给随遇而安的苟且手上,一句"我要移山"却让他赢来了彪炳千秋的赞叹,永世不朽的流传。如今,4个人、4双手,面对着连绵大山,狰狞巨石,他们用自己  相似文献   

13.
冬日的凌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名字就叫冬生,他说他最喜欢的是冬天,冬天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妈妈曾生了4个孩子,其他3个都没满过2岁,只有他最长命,已经超过25了。他是一个挺酷的小伙子,身高1.78米,体重72公斤,发型、穿着、举止都像电视里的歌星。尤其唱起“冬天里的一把火”那一招一式,准能让你真假难辨。你别看他年轻,只要一沾上麻将桌,无论是白天、黑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绝对要把当天的消费,包括上班违纪的罚款,送礼请客的花费等,成倍赚回来。用他的话讲,这是“堤内损失堤外补”。在桌面上鏖战久了,钢筋铁骨也会疲劳,何况人呢。于是他上班时,常常往椅子上一靠,上下…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中有个小故事,说的是孟子劝齐宣王施“仁政”。齐宣王推说无法实行。孟子说:“如果叫一个人挟着泰山跨越北海,他说,‘我不能’,这是实在不能做到的。如果叫他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他也说,‘我不能’,这是不肯去做,而不是做不到了。” 目前,工矿企业劳动保护存在的问题甚多,如果要企业领导在一个早晨把问题全部解决,那是“挟泰山以超北海”,强人所难。可是,有的问题只需花少量经费和人力,就可圆满解决,这种为“长者折枝”之事都连声喊难,不肯去做,那就说不过去了。 我们希望各级领导认真负起责任来,为工人“折枝”、造福。为工人“折…  相似文献   

15.
破窗理论     
正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巴斗组织了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1982年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的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仍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7.
老蔫没说话,先咳嗽了一声,他环视了一下大家,胀红着脸说:"我们班也出过,只因没碰伤,就瞒下了.没向队长说,更没向安监处汇报!" "呵呵,想起那档子事,我就后怕,硬掌上还有人呢,掘进机就开掘了,掉下来不少矸石.新来的愣头青,哪受得了这个呀.他跑到掘进机旁,生把司机拽下来,非要揍他一顿不可."虎子说到这儿,突然感到了后怕,冲着阎峰开玩笑地说:"你可别罚我们款呀!"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戥子     
正我家有把老戥子,如今已年逾百岁。父亲说,那是他当年出徒时师傅赠送的。一个黄铜小秤盘,状若银元大的黄铜秤砣;一根闪烁着金星刻度的乌木秤杆。它是父亲一生的珍爱,如今已成为我们的家传。父亲十六岁入中医堂学徒。那时,入堂拜师都是先学药性。所学之书或是《药性歌括四百味》,或是《汤  相似文献   

19.
明代做过后部尚书的哲学家王延相,在一次接见新任御史时,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一天,他乘轿进城,路遇大雨,轿夫穿双新鞋,开始小心翼翼,专拣干净的地面走,后来不小心踩进了泥水坑里,由此便对新鞋"不复顾惜",胡乱地踩去……御史听后,颇受启发,诚恳地说:"终身不敢忘."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三只调皮的小猴子过河,渡船很小,每次只能乘一只小猴。第一只小猴上船后,第二只小猴想:自己上船后,船也许不会沉。于是它就跳上了船。第三只小猴想:你们都上船,为什么偏偏留下我。它也跳上了船。结果,船沉了,三只小猴都落进水里。听了这个故事,大家会认为小猴太傻。事实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在做着和小猴一样傻的事。你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