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是当今国际石油天然气行业通行的管理制度,体现了石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思想。目前,我们已初步建立了HSE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和运行提高HSE管理水平,我们认为在构筑HSE管理体系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认识HSE管理要走出三个误区企业实行HSE管理已有几年时间,但在部分干部和职工中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和误区,以至影响了HSE管理体系实施的进程。一是“神秘感”的误区。认为HSE管理体系高深莫测,高不可攀,只有各方面条件全都成熟,才能实施HSE管理。而实际上HSE管理是传统安全、环境管理的继承与发展,石油企…  相似文献   

2.
石油、石化工业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资源型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进行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站在国策的高度,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真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要求,对环境保护要“算大帐”,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3.
实施清洁生产是石油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和赢得市场的最佳选择。文章分析了清洁生产发展历程、石油企业清洁生产发展现状、发展清洁生产的保障措施、列举了长庆油田清洁生产典型案例。得出以下结论:石油企业实施的清洁生产治污观念必须由以前的末端治理变为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纳入常规化管理,并与企业环境管理有机结合,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激发中低层环保管理者工作动力;转变认识、营造氛围、投入资金、创新技术、完善机制是促进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除了要狠抓产品质量,创出名牌优质产品占领市场外,其它因素也不可忽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搞好增收节支,降低产品单位资源消耗和成本,搞好污染防治,废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等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环境容量,没有环境容量,企业连生存都很困难.就不要说发展了。在这方面,我们平顶山市啤酒总厂有污染环境的沉痛教训,但是,我们在关键时刻把握住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通过治理污染赢得了生存发展的机遇。一、污染——使企业濒临倒闭平顶山市啤酒总厂始建于1985年7月,1988年8月投产,…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文化与企业新文化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新走向,企业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致力于环境文化的构建,其中,观念的创新是企业环境文化塑造的前提,产品的创新是企业环境文化塑造的内容,管理的创新是企业环境文化塑造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界,森林是野生动物特别是陆生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场所。在我国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中,绝大多数生活在林区内,或者以林区作为主要的栖息地。因此,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森林的生存和发展。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保护好栖息环境。同时,保护管理好野生动物对于促进森林资源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森林与野生动物,同属自然资源,但又不同于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森林与野生动物具有再生性,属可再生性资源。但这种再生性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只有通过科学的保护、培育、繁殖和管理手段,才能更好地发…  相似文献   

7.
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低碳发展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简要介绍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与化工和油气储运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碳足迹,列举了石油石化企业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结合石油石化行业的特点和当前国内外形势,从多个方面分析、阐述了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低碳经济挑战和机遇。最后,从低碳经济发展时机、发展规划、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关系、科技投入、能力建设、发展重点等方面,对石油石化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建立环境管理、质量保证、职业安全与卫生三个国际标准体系,通过国际认证,表明该企业的管理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因此与国际接轨,包括企业要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各项管理工作,取得国际组织的认可已成为必需。目前,大多数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和ISO 9000系列的质量保证体系,有的企业已在建立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或)OHSAS 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目的是取得国际组织的认证。但在一个企业中有若干管理体系并…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企业的主要功能,是管理现状的客观需要,是企业和员工共同预期的本质要求.树立人本管理思想,提高全员素质,加快信息体系培育,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及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更新是创新工作的根源和基础.企业要通过统一认识,加强学习和扎实抓好工作的落实来实现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0.
石油企业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境问题对石油工业的影响,提出了石油工业发展必须建立环境保护工作体系的创新思维。通过技术创新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使石油企业的环境保护水平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实现21世纪石油工业新的腾飞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目前在企业内部推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内部控制、企业文化、质量管理奖标准等的特点,分析了不同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不同优势和作用,提出了推行一体化管理的工作重点。文章指出,企业中有必要推行一体化管理体系模式,这种模式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国内外石油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现状,找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职业健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职业健康管理的建议,以提高中国石油职业健康管理水平,适应中国石油建立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中国石油HSE信息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SE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对降低健康、安全、环境事故起了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HSE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介绍了其基本构架和功能,为HSE管理信息系统在石油企业的应用推广,实现其对管理的借鉴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已发展成为国际石油石化行业通用的管理体系,中国石油逐步推行HSE管理体系,不断探索和实践。文章从环境影响评价与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的相互关联入手,分析将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于HSE管理体系建设的可行性,认为企业的环境管理应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充分结合,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污染源大数据是环保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以环境管理制度为基础的污染源数据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制度衔接不流畅、数据不共享等诸多问题。本文调研考察了现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情况,提出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通过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有效衔接,实现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有效覆盖。通过SWOT分析法对基于"一证式"改革的环境管理制度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设计企业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框架。试生产与竣工环保验收实效不足,可转为企业自行备案;将环评审批结论纳入排污许可证,可大幅度减轻企业相关环境管理业务人员的负担。环境管理制度的优化必须建立在部门职能转变与整合之上;同时,还必须获得国家层面的立法与行政的支持;社会舆论的关注与支持也将推动环境管理制度优化的进程。以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框架可以有效实现污染源排放信息整合共享。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信息化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当前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企业方和运维方的责任意识、自动监控设备的技术条件、环保部门的管理水平和系统应用等四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了信息化在突破当前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瓶颈中的优势,并指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工作利用信息化发展的具体途径:1通过信息化,构建先进的现场端自动监控管理体系,如增加治污设施运行监控、开展远程控制和站房信息化管理等;2提升监控平台智能化管理水平,支撑并规范自动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提升系统自动巡检修复和报警信息推送的能力,提升数据有效性审核的效率;3建立高效的自动监控数据应用能力自动评价体系和数据共享渠道,提升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能力和水平。通过全方位提升自动监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按照"以用促管"的思路实现自动监控运行和环境管理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将企业供应链管理理论引入到职业教育研究,指出供应链能够降低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而实现上述功能必须以树立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观念、构建校企合作的激励与利益协调机制、搭建校企合作的网络信息平台、重组高职院校组织结构与流程为条件。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s excerpted from Chapter 1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which will be published by McGraw-Hill in 1994. A central theme of the book is that all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EMIS) are based on the appropriate alignment of goals and procedures from three enterprise domains: business processe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Environmental managers (EM)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IS) professionals have each been guilty of seeing their functions as primary, domains of specialized scientific expertise inaccessible to outsiders. In fact, however, the enterprise is the customer for both domains; without successful business strategies and systems the enterprise does not require either EM or IS wizards. This article shows why and how essential it is that each of the three domains understands enough of the other two domains to structure good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various phases in petroleum product consumption in India from 1960 to 1996, and analyses the changes in consumption patterns. Consumption is growing rapidly although the intensity of petroleum use and the proportion of petroleum in the overall secondary energy consumption is actually on the decline, especially since the mid-1980s. The proportion of middle distillates in total consumption, especially HSD (High Speed Diesel) which accounts for 45%, is very high mainly because of distortions caused by Government subsidies. The article also analyses expected demand for petroleum products up till the year 2010, emphasizing the need to address the particularly fast growing demand for middle distillates. Further, the article discusses various policy issues pertaining to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activities of oil and gas supply, and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tter management of existing reserves, rationalization of pricing policies and the creation of modern infrastructure to meet growing needs.  相似文献   

20.
Participation b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SME) i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sues has been found to be lacking. This is a critical issue, as individually SMEs may have littl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but their collective footprint is significant. The management style and ethical stance of the owner-manager affects business decision making and therefore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al actions of the business. Although adoption of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to cre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s been advocated, many businesses see implementation as a cost which cannot be transferred to their customers.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pertine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ssue. Results show that whereas owner-managers of small enterprises express concern regarding the environment, this does not then translate into better waste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