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砷化镓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在地面上进行砷化镓单晶生长时,由于地球引力等原因,会造成难以克服的杂质玷污问题。而在太空中,摆脱了重力影响因素,则会有利单晶生长。然而,由于空间能源有限和技术复杂,加上砷化镓的  相似文献   

2.
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条件与步骤会对聚磷菌(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s,PAOs)细胞内超微结构的观察产生影响。以纯培养、混合培养条件下生长的聚磷菌为观测对象,在常规的透射电镜制样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新的清洗、固定、染色策略,进而提出一种适合不同生长条件下聚磷菌的透射电镜制样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比常规方法更简便有效;并且采用新方法制备样品,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的PAOs体内聚磷(poly-Ps)颗粒在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时超微结构清晰、反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对单晶高温合金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为热障涂层在涡轮叶片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真空电弧镀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制备YSZ热障涂层,进行900℃条件下高周疲劳性能测试,采用扫描电镜对测试后的试样表面、断口形貌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在900℃、380 MPa条件下,带涂层的DD6单晶试棒循环次数(Nf)超过了107,420 MPa条件下超过了106。通过对DD6单晶试棒断口分析,失效后的带涂层试棒仍以DD6单晶常见滑移解离形式发生破坏。结论高周疲劳性能测试条件下,带YSZ热障涂层的试棒中粘结层率先产生垂直微裂纹,但是裂纹扩展延伸中发生氧化钝化,之后DD6基体沿正常的滑移方向从表面向内部疲劳扩展,带涂层的试棒疲劳裂纹并非由涂层微裂纹直接扩展形成,热障涂层对DD6单晶高温合金高周疲劳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随着激光、计算技术、微声、同体显示技术及固体物理研究对晶体材料的要求与日俱增,单晶体的人工生长在近十多年来获得异乎寻常的发展。在百花争铯的单晶体生长技术中,水热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作为一种公认的有潜在力的单晶生长技术已登上人造固体光-声-磁-电工业的舞台。 自然界是水热晶体生长的第一个实践者,为数众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讨论生长 (S)曲线法主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生长曲线模型的一般形式 ,它为建立新的生长线模型提供线索。作为例子 ,文中给出了一个新的生长曲线模型。此外 ,给出了构建生长曲线模型的一种新方法 ,它比传统的方法有更高的相关系数且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6.
生长曲线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及新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讨论生长(S)曲线法主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生长曲线模型的一般形式。它为建立新的生长线模型提供线索。作为例子,中绘出了一个新的生长曲线模型。此外,绘出了构建生长曲线模型的一种新方法,它比传统的方法有更高的相关系数且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7.
蔡旺华 《福建环境》1998,15(2):15-16
介绍湄洲湾原油污染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数据结构、系统设计和主要功能。采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平台,以图形介面为应用背景,动态分析、评价原油污染状况和范围,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8.
连芸  张涛  洪雪花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Z2):223-224,227
由美国Agilent 845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化学工作站构成的检测系统,人机监控介面良好,可以准确测量未知样浓度[1]。在某次检测过程中,化学工作站主机意外故障,维护后恢复正常使用。文章叙述并总结了维护要点。  相似文献   

9.
一、磷灰石研究的意义 磷灰石,在自然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矿物,而它的人工合成物也早已众所周知。P.D.约翰逊(Johnson,1961)和J.S.普雷奈(Prener等,1967)分别成功地生长了氟、氯磷灰石单晶,为有目的地合成具标准化学比或非化学比或掺一定杂质的这种  相似文献   

10.
藻细胞生长代谢受藻细胞分布形式的影响,文章为研究藻细胞在不同氮浓度下藻细胞生长代谢差异及其藻源膜污染的变化,将纯净的藻细胞预覆盖在超滤膜表面,原水中硝酸钠浓度设置为0、24.7、247和1 235 mg/L,从膜表面观测、膜污染阻力变化、原水水质变化、藻细胞生长代谢行为对藻源膜污染机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膜污染主要成因均为滤饼层污染,大小表现为培养基组>低氮组>无氮组>高氮组。藻细胞在低氮组、培养基组中正常生长代谢,大量藻细胞及胞外有机物(EOM)附着在膜表面,引起滤饼层厚度变厚、结构致密;无氮组藻细胞在第10天开始褪绿,褪绿状态下短期保持完整细胞形态,褪绿过程中释放胞内有机物(IOM)引起滤饼层结构致密;高氮组藻细胞生长停滞少量,少量藻细胞碎片、IOM等附着在滤饼层上引起滤饼层结构轻微改变。分析表明,藻细胞生长引起的藻细胞数目与EOM增多造成严重的藻源膜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热液结晶作用对处于较高氧化态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生长是特别有意义的,因为在较低的生长温度下,要稳定这些氧化态不需要高的氧压力。稀土铁石榴石和正铁氧体(Orthoferries)单晶近来特别重要,因为它们的磁学性质使它们在泡畴存贮器中很有用。研究Y_2O_3-Fe_2O_3-H_2O相图表明在此系统中适中温度的情况下,有时磁铁矿(Fe_3O_4)能够形成。尽管综合诺尔汤(Norton)和瓦格曼(Wagman)的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12.
<正> 矿物晶体表面微形貌(surface Microtopography)研究是近一、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矿物学新领域,它以发育良好的天然矿物和人工晶体为对象,应用灵敏的位相差显微镜和多光束干涉仪等光学显微技术,揭露晶体表面上各种精细的生长或溶解图案(包括不同形态的螺蜷线、生长层、生长条纹、微斜面、蚀坑结构等),精确测量每一生长台阶(或生长层)的高度及台阶间宽度,运用近代晶体生长理论解释所研究的微形貌特征与矿物生长条件,生长过程的内在连系,达到从微观角度解决矿物个体生长发育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碎石、水泥、生物有机肥料、耕植土等为基本原材料,构建垫层(耕植土)、基质层(大孔蓄容混凝土和填充料)和面层(植被层).制备适合植物生长、耐冲刷、具有一定强度的植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初步探讨了各配比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植物最终穿透混凝土块体长至耕植土中的可能性、以及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氮素消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掌握苜蓿连续种植多年土壤干层的形成规律及氮素的消耗规律,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苜蓿草地合理施肥及草田轮作,论文系统研究了3年、4年、6年、12年、14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及氮素的消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可分为轻度干层(9~11%)、中度干层(7~9%)、重度干层(<7%)三级。荒地在80~100cm土层,出现轻度干层;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出现的区域为140~600cm土层,随生长年限的延长,土壤干层厚度向下延伸,干化程度加剧,苜蓿生长至12年,出现中度干层,干层范围达到500cm土层。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碱解氮含量下降,300cm土层以下,变化趋势平缓;苜蓿生长至26年,0~200cm土壤上层的氮素有一定恢复,而200~1000cm深层土壤氮素难以恢复。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紫花苜蓿生长6年以后,应对苜蓿草地进行合理施肥,实施粮草轮作,以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持续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宁南旱区紫花苜蓿土壤干层水分特征及时空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连续两年对宁南山区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土壤深层水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整体上干燥化程度加剧。 2004年测定的4、7和12年生苜蓿地0~7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30%、5.22%和5.01%,2005年测定的3、6和10年生苜蓿地0~800cm平均含水率分别为6.26%、5.60%和5.27%。3年生以后,苜蓿根系已达300cm以下,对300~800cm土层水分消耗强烈,而对300cm以上土层水分消耗减缓。②根据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深层水分分布和动态分析,可将土壤剖面分为4个层次:降水蒸发易变层(0~100cm)、降水继续扩散层(100~300cm)、根系耗水干燥层(300~800cm)和深层储水调节层(800~1000cm以下)。③苜蓿在6年生前,耗水深度和干层厚度逐年迅速增加;6年生时耗水深度和干层厚度均超过1000cm,0~1000cm平均含水率仅5.73%,土壤水分亏缺严重;7~12年生苜蓿生长衰退,耗水深度和干层厚度有所减小,300~700cm干层湿度仅维持在4.00%左右,而800~1000cm水分有回升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略地述评了X射线衍射方法在地学方面的应用现状:单晶结构分析和结构矿物学及其发展;X射线粉末法,特别是晶胞参数测定方法在造岩矿物研究中的应用;用单晶X射线照相研究造岩矿物调制结构;X射线粉末法在粘土矿物学及煤岩学上的应用,等等。 同时,还介绍了笔者在用X射线粉末法及单晶分析研究造岩矿物方面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一、活性炭吸附机理简介, 吸附是一种表面现象,即发生在液-固两相或气-固两相的介面上。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吸附现象,如用染料染布,就是染料以分子或胶粒状态吸附现棉布上。吸附现象虽很早被人们发现及利用,但由于吸附过程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吸附的本质和机理尚在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北方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例,提出了一种由垃圾分布特征指导地下水监测方案设计及应用的新方法,结合新型单井多层监测井建井技术,对不同深度地下水进行了高效样品采集和检测。通过结合航空遥感探测技术与场地土壤钻探勘察数据的数值模拟计算,对垃圾总体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有效分析,确定了主要地下水污染源(腐殖土型垃圾)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一步结合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对场地进行了地下水监测方案的设计,建设新型单井三层监测井,分别对地下水监测井不同深度(6,12,18 m)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了高效采集和分析。填埋场地下水监测技术的设计和应用新方法为场地地下水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方面综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气敏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与应力传感器等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进展,并比较了不同应用中的物理机制与理论解释,为石墨烯在装备技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最后提出了如何实现高质量石墨烯的量产,提高单层/单晶石墨烯的质量,如何实现石墨烯与其他材料的更好复合,以及石墨烯基材料性能提高的机制等将是今后石墨烯应用领域研究中重点。  相似文献   

20.
潘蓉 《环境》2012,(Z1):135-135
土壤重金属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修复效果的因素,包括重金属浓度、环境条件和复合污染等,重点对微生物耐受重金属的生理反应和机理进行探讨,为寻求治理效率高,治理费用低和现场可操作性强的新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