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为研究渤海湾岸线对近岸海域水质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阐述了2003、2010和2011年的渤海湾海岸线变迁情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由岸线变迁引起的渤海湾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情况,之后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筛选出渤海湾近岸海域的2003、2010、2011年的主要污染指标,并探讨了因岸线变化引起的渤海湾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污染范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2003年相比,2010年渤海湾的各个港口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张,部分滩涂地区变成陆地;渤海湾余流场的主要变化是天津港北部存在的逆时针余流消失,天津港南部至黄骅港北部间的逆时针沿岸余流有所减小;渤海湾2003、2010和2011的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为营养盐类、重金属类的Zn和Pb;渤海湾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的污染范围有所扩大,污染物高值区有向渤海湾东北海域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刘亚飞  娄安刚  孟云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5):719-725, 753
本文采用DHI MIKE3模型,基于渤海2004年和2014年的岸线地形数据,搭建了新旧岸线地形条件下渤海三维水动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耦合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块,对环渤海主要排污口的粒子影响距离进行研究,来表征岸线地形变化对排污口附近海域的水交换能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环渤海排污口水交换能力整体呈减弱趋势。辽东湾西北部和东北部湾顶、渤海湾西北部湾顶、莱州湾大部分区域减弱幅度较大;渤海湾南口和渤海海峡附近水交换能力明显增强;位于岸线变化程度较小海域的排污口水交换能力变化不大。造成排污口附近水交换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岸线地形变化引起的余流方向、大小的变化和构筑物附近小环流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4~2018年渤海湾海洋生态环境沉积物质量业务化监测数据,对沉积物中Hg、Cu、Pb、Cd、Cr、Zn和As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年际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显示,符合一类标准的站位达92%以上,主要超标因子为Cd和Hg,这两种重金属含量的高值区一般分布在渤海湾南北两侧近岸地区,包括北侧天津港、黄骅港附近,南侧滨州、东营近岸.Hg、Cu、Pb、Cd、Cr、Zn和As等单个重金属含量年际变化有所不同,年平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不大于1,年平均地累积指数均小于0,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其中Cu单因子污染指数较大,近5年的平均值达到0.653;Cd地累积指数相对较大,对其监测工作值得重点关注.2014~2018年研究区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总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微等级,仅Hg和Cd部分站位出现强和中等的生态危害程度,各类重金属元素对渤海湾海域生态构成潜在危害风险顺序为Cd>Hg>As>Pb>Cu>Cr>Zn;RI基本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然后略微上升的年际变化趋势,生态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渤海湾中部天津港附近和东北部曹妃甸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4.
金普湾春季海床基实测海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2010年春季金普湾内7个海床基连续半个月的海流资料,对金普湾春季海流进行潮流和余流分析。结果表明:(1)湾内潮流性质主要为不正规半日潮流,优势分潮流为M2。水平方向潮流能比的差异变化有由湾口向湾内逐渐减小的趋势;垂直方向上表层潮流能量比仅为中、底层潮流能量比的一半左右。M2分潮在近岸多为往复流、流向基本与岸线平行,湾内中部多为逆时针旋转流。(2)通过欧拉余流可知湾内中部海域以落潮流为主,而湾内靠陆一侧海域以涨潮流为主。斯托克斯余流明显小于欧拉余流,其方向与该站位的优势分潮潮流椭圆方向较为一致。拉格朗日余流的方向、大小基本与欧拉余流一致。湾内北侧水域水体净输移方向有较明显的顺时针旋转的特征,湾内南侧水域水体净输移方向有较弱的逆时针旋转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蔡文倩  刘录三  乔飞  林岿璇  周娟 《环境科学》2012,33(9):3104-3109
根据近6年来的渤海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资料,以及2011年的现场调查数据,从渤海湾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出发,分析了其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同时结合渤海湾水域近几年来的水动力条件以及营养盐、溶解氧等水质特征变化,探讨底栖生物群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渤海湾大型底栖生物的物种数、生物量、丰度、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的高值区皆集中分布在海河口北侧离岸较远的海域,而低值区则基本集中分布近岸海域,且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逐渐增加的趋势.渤海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变化可大体分为3个明显的时间节点:第一个时间节点为2005年和2008年,底栖生物群落无论总物种数、生物量和丰度都较高;第二个时间节点为2009年和2010年,底栖生物群落的上述指标值最低,表明这两年渤海湾受自然变化和人为因素干扰的程度加剧;2011年,由于渤海湾水域的各项强有力的环保措施的实施,底栖生物群落的上述指标值最高,说明其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渤海湾水域底栖生物群落变化受到该区域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变化特征也与各环境因素的变化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深圳近岸海域环境状况近10a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深圳市2000~2011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分析了深圳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赤潮发生情况和沉积物质量。结果表明,深圳近岸海域污染状况总体有加重迹象;赤潮发生先降后升,最近几年变化平缓,发生区域以大鹏湾居多。赤潮引发种以甲藻居多,并逐年增加;沉积物东部海域优于西部,质量同样有下降趋势。深圳近10 a来快速增长的经济带来的大量陆源污染可能是深圳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5~10月对渤海湾水域中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3个航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8种,浮游植物种数以硅藻门为主,硅藻种数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62%。浮游植物数量时空分布呈现平水期高、丰水期次之、枯水期低;近岸略高远岸,南部海域比北部海域高的特征。浮游植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复杂性以及海水水质也随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逐渐降低。基于多样性指数评价的渤海湾水质分析,其总体上处于中度和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8.
1985~2003年渤海湾水质氮磷生源要素的历史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丙辉  秦延文  孟伟  张雷  万峻 《环境科学》2007,28(3):494-499
通过对渤海湾表层海水生源要素的现场调查以及相应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渤海湾生源要素的现状、历史演变趋势以及富营养化状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表层海水处于较为严重的氮污染状态.北塘口、大沽口是渤海湾无机氮、磷的2大污染源.DIN、DIP的历史演变趋势与人海径流量息息相关,尤其是大沽口近岸海域,DIN、DIP与人海年径流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显示了渤海湾无机氮、磷污染的陆源输入性.受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无机氮含量持续增长的影响,1985~2003年期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85年的"氮限制"状态转变为"磷限制"状态,这将对这一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天津近岸海域2009-2018年的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海水水质污染状况、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环境监测项目水质类别的情况。结果表明,天津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上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明显,尚未形成根本改善的态势;主要污染物为氮和磷,化学需氧量(COD)和石油类的污染不明显,重金属浓度基本处于优良水质的范围;陆源输入是该海域主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但大气沉降和海水养殖的输入也不可忽视;围填海工程对纳潮量和局地水动力的改变会导致沿岸区域物质的输运受阻,导致污染物集聚而影响局部海域的水质。建议在严控氮、磷污染物陆源排海的同时,加强对大气输入和水产养殖业的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制定精准减排方案,确保陆海统筹下渤海湾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03年环境状况公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已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通过,由解振华局长签发公布。《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度全国环境质量与上年比较变化不大。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占41.7%,较上年度增加7.9个百分点,但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酸雨区范围基本稳定,湖南、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区域污染进一步加重。主要水系水质与上年持平,其中海河、辽河和淮河污染程度略有减轻,松花江、珠江污染加重。黄海近岸海域污染加重;渤海和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有所改善,但污染仍重;南海近岸海域水质与上年持平。城市噪声基本得到控制,一半以上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近80%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但噪声污染仍是城市居民反映最为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北黄海丹东近岸海域海水污染源、监测点位设置、监测频次基本情况的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污染分担率法,对2002年2004年三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评价分析,分析表明,北黄海丹东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监测指标的平均值都达到Ⅱ类和Ⅳ类环境水质标准,并接近Ⅰ类水质标准,水质状况良好,但有受到污染的趋势。为确保海域水质不遭到污染和破坏,保持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结合丹东地区实际情况,提出水质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海州湾水质模糊综合评价及其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海州湾近岸海域水质26 a间的主要污染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质级数在波动变化中总体上呈现两个峰,峰值分别对应1985年和1997年,特征值最大,污染最严重,其余年份大部分水质位于2类至3类之间。水质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为陆域污染源和海上污染源两部分,与近岸海洋工程以及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对于掌握海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环境的动态变化以及对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和海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3-2011年深圳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资料,利用灰色聚类法综合评价了深圳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探讨了灰色聚类法方法的合理性,分析了水质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海洋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近几年,我国海洋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2003—2008年,全国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渤海湾中与富营养化有关的主要因素,综合了化学指标、浮游植物指标并考虑到细菌指标,提出渤海湾了海水富营养化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渤海湾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并用加权平均原则对结果进行了处理.对评价结果进行排序,发现渤海湾北部近岸海域和南部的养殖区富营养化程度严重,且夏季最高,秋季最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lft3D模型的近海水环境质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天津市近岸海域为例,基于Delft3D数学模型,开展了近海水环境质量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采用Delft3D模型中的Grid模块对研究海域进行网格划分和地形处理;然后,以5个主要陆源入海河口的排污数据作为模拟模型闭边界取值,并根据实测资料设定模型的开边界条件及模型参数;最后,采用Delft3D模型中的水动力模块Flow和水质模块Waq,对5个陆源入海河口处的示踪浮子运动轨迹及近海流场、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天津市近岸海域的流场基本可分为大沽口以南的逆时针流场和大沽口以北的顺时针流场两大区域,在该流场的驱动下,不同陆源入海河口处排放的污染物有着较为规律的运动轨迹和相应的影响范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模拟分析结果与天津市近岸海域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可为天津市近海水环境的区域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渤海湾天津段多条河流入海区和海滨旅游度假区的近岸海域表层(0~5 cm)沉积物中PAHs(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对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16种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优先控制PAHs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评估了其潜在生态风险和概率致癌风险. 结果表明: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w(PAHs)(16种PAHs质量分数之和,以干质量计)为23.9~672.8 ng/g,平均值为228.1 ng/g. 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程度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有所加剧,并且呈复合型污染,在天津港港区外海域主要为石油制品污染,在研究区域南部则主要源于燃煤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海河入海口附近和研究区域北部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研究区域内概率致癌风险处于较低水平,∑7TEQBaP(7种强致癌PAHs的苯并芘毒性当量浓度之和)占∑16TEQBaP〔16种PAHs的苯并芘毒性当量浓度之和〕的96.8%,其中二苯并蒽的致癌风险最大,其次为苯并芘.   相似文献   

18.
基于辽东湾东部秋季7个站点的同步实测海流资料,通过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该海域的潮流和余流,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M2分潮流是辽东湾东部的优势分潮流,其最大流速介于35.8~69.8 cm/s之间,M2和K1分潮流长轴方向基本与岸线走向一致。(2)研究海域北部潮流呈现显著的规则半日潮流性质,中部和南部主要呈现不规则半日潮流特征。研究海域北部和金普湾口南部属于强潮流区,金普湾口北部和中部潮流较弱,各站点最大可能潮流流向大致平行于岸线。(3)辽东湾东部海域余流整体较弱,且呈现沿海岸线向南运移的特征,因此对污染物的长期输运效应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被誉为中国最后的一片"净海",广西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海域水质恶化问题突出。为推动广西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基于广西近年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陆域污染入海情况主要问题分析,确定广西近岸海域污染最主要来源于陆域污染。提出加强近岸海域工业企业管理与污染控制,推进城镇环保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港口、船舶和海洋工程的污染防治等四方面监管与污染防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海市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依据1991~1996年北海市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资料,选用单项指标分析和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北海市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廉州湾水质较差,受无机氮污染较重,廉州湾的营养水平明显高于南部近岸海域,部分海域属富营养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