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伏发电,利用半导体界面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当光伏作为新兴产业在合肥兴起时,小到一户居民,大到一个城市,都在围绕着光伏发电发生着变化。受到欧美"双反"的影响,作为新兴产业的光伏发电正遭遇困境,合肥却逆势而上。实际上,合肥有一个非常大的规划,那就是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全市推广建设一批光伏发电示范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分析——以锦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布局,新能源成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并上升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了一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太阳能成为新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介绍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背景和理论意义,重点构建了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阐明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内容,并结合锦州市光伏产业链实例与完整产业链进行对比,指出锦州市光伏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伯强 《绿叶》2012,(12):12-15
光伏产业危机的根源于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捆绑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的产业重组过程中,政府要尽量中立,让市场自发进行优胜劣汰的整合。目前政府必须坚决拯救光伏产业.但不是救企业。政府应把补贴投向产业链的终端,把技术研发和终端利用环节做好.而把设备终端制造留给市场。光伏产业的威胁在于其无序状态.包括政府缺乏前期规划、企业缺乏预期、国际市场上贸易摩擦迭出。  相似文献   

4.
《绿色视野》2008,(4):12-13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产业,王汉飞与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光伏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曾提到这一点。王汉飞认为政府对待这个行业应该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作为这一观点的例证,他向记  相似文献   

5.
技术     
《环境教育》2011,(10):6-6
保定太阳能光伏发电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河北省保定市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已建立起以多晶硅、单晶硅、薄膜电池为主的光伏电池产业格局,形成太阳能光伏产品研发、制造、应用完整产业链,并在光热发电、太阳能电站、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构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保定高新区是全国第一个启动国家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建设的园区。示范...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被公认为21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太阳能光伏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全球太阳能光伏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以每年30%~45%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光伏产业真正起步于2000年。自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后,我国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十多个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办法和条例。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却呈现出了"畸形"发展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信息产业和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材料,随着光伏产业被中国政府定位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多晶硅能源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然而,多晶硅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可谓跌宕起伏,受国际光伏市场变动的影响,多晶硅产业经历了2005年-2008年快速发展的"泡沫期",也走过了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低迷期"。2010年-2011年,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  相似文献   

8.
光伏产业,危机复兴的突破口?国家新竞争的制高点?一场围绕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已经展开。以光伏产业为核心打造"新能源大国",是一个可能使中国经济一举摆脱"世界血汗打工仔"地位的最佳切入点。以国家意志、国家力量主导光伏产业的发展,是最容易汇集全民共识、最具缓解阶层利益对立的方案,可得"四两拨千斤"之效。  相似文献   

9.
<正>以"新能源,为新常态带路"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于2015年4月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聚集一堂,共同探讨新能源的发展路径。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供应增量中2/3将来自新能源,2035年新能源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力。近年来,中国在国家政策扶持和能源结构调整双重作用下,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层次快速提升。目前中国风电发电总装机及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到去年底,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600  相似文献   

10.
李萌  彭启民 《绿叶》2012,(12):16-22
中国光伏产业繁荣表象的背后.却有着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内亏损、裁员等消息频传等诸多的无奈,最近一段时期.更是连年在国际市场接连遭到阻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光伏市场萎缩,行业整体处于弱势,同时企业经营管理存在失误.风险抵御能力差,加之无序竞争严重,生存环境恶化。中国的光伏产业要摆脱困境,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市场等多方面的合力,尤其应该注重开拓国内市场,中国光伏产业的希望还是在国内。  相似文献   

11.
如海 《绿叶》2012,(12):23-29
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以及在欧美遭遇双反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政府的过度干预.而在于国内市场的滞后。目前国内光伏市场的瓶颈不是成本和技术,而是僵化的电力体制造成的并网困难。光伏产业的出路在于构建一个健康的光伏国内市场,为此必须具备公平、开放、智能的电网平台,足够力度的政策补贴,简化的审批手续,畅通便捷的融资渠道.以及完善的光伏系列国家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12.
《环境技术》2009,27(3):2-2
据无锡日报报道,5月18日,坐落于无锡新区的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中山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国家光伏质检中心将在凝聚人才、创新机制等方面再上新台阶,无锡光伏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助力。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全国着名光伏企业代表等共计120人参加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58年开始了光伏电池的研究发展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起了光伏电池产业。无锡尚德、山东皇明、江苏太阳雨等太阳能企业的出现,使我国的光伏、光热技术产业和市场引起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十一五"以来,随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环境保护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全新挑战.<中国环保产业>自2007年第10期起,全新推出"专访"栏目,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理念的交流平台,分享成功经验,解读发展困惑,共商应对举措,寻求合作机遇.为此,本刊编辑部特别约访了一些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或者在新兴领域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家和学者,有关文章将陆续刊出.我们期待更多的读者加入讨论,共同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光伏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吸引着众多资本的进入。金融危机后,这一个产业遇到了很多问题:市场需求锐减、核心技术缺乏、行业竞争无序等。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政府政策的积极介入至关重要。只有将国家新能源战略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细则实施,光伏产业才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机电")成立于1998年5月28日,是中国首家以"航天"命名的上市公司,是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化的重要平台。航天机电依托央企资源,把握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方向,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公司现已形成新能源光伏、高端汽配和新材料应用三大产业格局,建成了垂直一体化的航天光伏产业链,打造了集研发、制造、营销于一体的高端汽配产业和军民融合的新材料产业平台,  相似文献   

17.
曹豫生 《绿叶》2010,(6):96-101
对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来说,现在既紧迫又重要的事是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碳排放问题则属于重要但不紧迫的问题。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自电厂燃煤,因此未必比传统汽车低碳。光伏电池产业,原料、销售两头都在外,能耗和污染留在国内,对中国而言,和焦炭、氯碱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对所谓的新能源产业国家不能盲目给予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以来,随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环境保护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全新挑战。《中国环保产业》自2007年第10期起,全新推出"专访"栏目,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理念的交流平台,分享成功经验,解读发展困惑,共商应对举措,寻求合作机遇。为此,本刊编辑部特别约访了一些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或者在新兴领域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家,有关文章将陆续刊出。我们期待更多的读者加入讨论,共同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十二五”环保产业预测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最近10年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状况,结合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预测了"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投资和环保产业的需求,识别了重点环保产业发展领域的投资需求和技术需求。预测表明,我国"十二五"环保投资约为3.1万亿元,占同期GDP的1.35%,环保产业产值为4.92万亿元,带动治理设施运行服务费用1.05万亿元,环保产业就业512万人。最后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建议重点突破影响环保产业发展"瓶颈"的若干政策。  相似文献   

20.
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各项要求与规定要能得到切实贯彻与执行,除了需要各地政府官员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之外,关键还在于要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问责力度。6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研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6月15日中国政府网)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大气污染问题也逐步变得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