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效染料脱色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色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印染废水的处理装置中分离到多株脱色菌,其中一株高效脱色菌经鉴定为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该菌株在合适条件下能有效地去除印染生产上常用的多种染料,在6h内对活性艳红染料的去除率可达到99%-100%,实验还对充氧,温度及共代谢碳源等诸因子对该菌脱色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优势菌处理印染废水的工艺及脱色机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不完全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工程运行前在水解池中投入了主要用于脱色的优势菌群,经3年多的运行,系统的脱色率均稳定在90%以上。从池中取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各单株菌脱色能力实验,对其中具有最佳脱色能力的菌株进行偶氮染料活性黑KNB的脱色产物的化学分析,从而探讨水解池中染料的脱色机理。结果发现:分离到的10株菌对试验染料有较好脱色效果,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产物只有苯胺类物质的存在。该菌的脱  相似文献   

3.
偶氮染料派拉丁蓝RRN脱色细菌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驯化后的处理毛纺厂染料废水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降解高效菌 ,经鉴定该菌为嗜热鞘氨醇杆菌 (Sphingob acteriumThalpopilum) .该菌株 5d内对派拉丁蓝RRN的脱色率为 34% ,比驯化污泥同期的脱色率 (15 % )有很大提高 .降解特性试验发现该菌株适宜的扩大培养时间为 3— 4d ;最佳菌体投加量为 3— 4g/L ;染料浓度在 2 0 0mg/L范围内时 ,浓度对细菌降解作用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其它染料的生物降解没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说明专一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3株真菌对活性艳蓝KN-R的脱色条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受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具有广谱脱色的优势菌17株,并进一步扩大染料范围,筛选出3株对偶氮、蒽醌、三苯甲烷染料均有较好脱色效果的优势菌株. 3株菌分别为青霉属(菌Ⅰ、菌Ⅱ)和头孢霉属(菌Ⅲ)的真菌;以染料配水为例,探讨了pH值、温度、碳源、氮源因素对菌株脱色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际废水的脱色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在pH值5~9, 温度18~37℃的区间内,且外加葡萄糖提供0.5%碳源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可达70%. 因此对处理染料污染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印染废水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水体污染源之一。目前利用微生物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其中金属还原菌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对多种染料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文章结合当前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希瓦氏菌对多种染料的脱色效果,脱色的机制及影响其染料脱色效果的因素,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厌氧-好氧投菌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本文比较了投加(高效脱色菌、聚乙烯醇(PVA)降解菌)法和活性污泥接种于厌氧-好氧系统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前者在成膜过程中生物膜形成快、去除CODcr和PVA活性高。厌氧反应器出水色度去除率亦比用活性污泥接种的高12.5%;好氧反应器出水的PVA、CODcr、BOD_5、前者比后者分别高20.5%,9.27%和9.34%。菌群的分布研究表明,生物膜中各类细菌数量较多,生长正常。在高效菌接种的处理系统中染料脱色菌、PVA降解菌等主要功能细菌的数量亦较多。从反应器中分离出的细菌,大部分与接入的菌属类同,并占有优势,其脱色效率亦相似。  相似文献   

7.
2株苯胺降解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随周  郭俊  曾国驱  岑英华  孙国萍 《环境科学》2006,27(12):2525-2430
从处理印染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2株苯胺降解菌,从菌落、细胞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等方面对2株菌进行了鉴定,并比较分析2株菌在好氧与缺氧条件下的苯胺降解、偶氮染料脱色及苯胺脱氨氧化酶基因tdnQ和黄素还原酶基因(fre)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2株菌属于Pseudomonas属和Shewanella属,分别命名为Pseudomonas sp.AN30和Shewanella sp.DN425.AN30菌株在振荡好氧条件下72h内对250mg/L苯胺的降解率为96.1%,DN425菌株的降解率为13.8%;在静置缺氧条件下AN30菌株的苯胺降解率为39.6%,DN425菌株的降解率仅为8.6%.DN425菌株在静置缺氧条件下4h内可将初始浓度为50 mg/L的偶氮染料酸性大红彻底脱色,而AN30菌株对酸性大红不具有脱色能力.以总DNA为模板,分别用tdnQ基因和fre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2株菌均能扩增出大小分别为380bp和630bp左右的目标条带,显示2菌株均携带有苯胺脱氨氧化酶基因和黄素还原酶基因.  相似文献   

8.
肠杆菌对偶氮染料活性黑5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验室处理印染废水的改良厌氧-缺氧-好氧系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对偶氮染料具有脱色活性的菌体,研究了不同pH值、脱色温度、接菌量以及装液量等条件对菌株降解活性黑5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获得其降解模拟偶氮染料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菌株Enterobacter sp.Gl在30℃、pH为6、装液量为100 m...  相似文献   

9.
用固定化细菌处理印染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印染废水数量大、分布广、污染环境严重,印染废水中染料是生物难降解的化合物,多年来人们为寻找高效、稳定、经济的处理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常采用絮凝、电解、吸附和氧化等物理化学的方法,由于耗电量大,成本高,并具有二次污染,在我国也难于推广,国内目前处理印染废水多用活性污泥生化曝气工艺,处理效果不大理想,脱色效果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X791.3 .9703450微电解亚铁盐法处理印染废水及染料废水/陶大钧…(无锡市环科所)//污染防治技术/江苏省镇江市环保局一1997,10(1)一49一51 环信X一n 论述了微电解机理;分析了影响微电解法处理效果的因素;探讨了微电解法对印染废水的作用机理;列举了微电解亚铁盐法处理分散染料印染废水、硫化染料印染废水、水溶性染料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利用铁炭微电解池对印染废水进行脱色处理时,可溶性染料脱色率约90环,C()De:去除率约70%,处理效果与pH值、温度、微电解时间有关。该法与铁盐混凝法相比,脱色效果好,生成污泥少,而且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从长期受染料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对甲基橙高效降解脱色的柠檬酸盐杆菌Citrobacter sp.LW-3.菌株LW-3在添加了0.5%(g/100 mL)葡萄糖的MSM-1培养基中,16 h使100 mg·L-1甲基橙降解掉90.56%.该菌株对甲基橙降解脱色可在完全好氧条件下,脱色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NADH-DCIP原酶、核黄素还原酶有关.菌株LW-3降解甲基橙的适宜温度较广,20~40℃24 h均能使超过80%的甲基橙降解脱色,适宜pH范围为6.0~8.0.通气量对菌株LW-3影响较小,24 h各装液量组(25~200 mL)甲基橙均能降解近90%.同时,菌株LW-3具有较广的染料降解谱,3 d内可使20 mg·L-1另3种偶氮染料、两种三苯甲烷类染料和一种蒽醌类染料很好脱色.菌株LW-3在染料废水的生物处理方面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杂环类水溶性染料虎红(四碘四氯荧光素,C_(20)H_4Cl_4I_4O_5)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筛选培养基从印染厂的废水中分离出具有去除虎红的优势霉菌,采用摇瓶培养的方法,研究所筛选菌株的脱色性能与脱色机理,以获取脱色效果最优的菌株。应用均匀设计法对最优菌株的脱色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脱色效果。结果表明,从染料废水中分离纯化出青霉属、根霉属、曲霉属3种脱色霉菌,对虎红染液均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脱色机理主要是吸附与降解共同作用,其中根霉与曲霉的脱色性能较优。通过均匀设计法对2株霉菌进行复合脱色优化,获得最适脱色条件:pH 7.95、温度25.47℃、转速156.29 r/min、脱色时间112.99 h、根霉菌液接种量2.74 mL/(100 mL)、曲霉菌液接种量0.50 mL/(100 mL)、染料浓度0.13 g/(100 mL),最高脱色率为146.44%。  相似文献   

13.
印染废水是公认的难降解工业废水之一,以细菌菌群为主的厌氧生物污泥决定印染废水的脱色和解毒效果,但是基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综合印染废水工程污泥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鲜见报道。该文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长期稳定运行的ABR处理单元6个隔室的微生物菌群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BR处理单元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各隔室间存在较大差异。前5个隔室中优势细菌门类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ae)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而第6隔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主要属为螺旋体属(Spirochaetes_norank)、陶厄氏菌属(Thauera)、未命名菌属(vadinBC27_wastewater-sludge_group和Sh765B-TzT-29_norank)、长绳菌属(Longilinea)、副球菌属(Paracoccus)、利恩氏热杆菌属(Thermovirga)、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大多数属与印染废水的脱色和降解过程有关。该结果为综合印染废水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和运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曝气生物滤池为核心工艺研究优势菌强化印染废水脱色及污染物降解。从印染废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染料脱色菌15株、苯胺降解菌2株、印染助剂降解菌10株。试验进水平均色度为400倍,平均COD浓度为1295mg/L,厌氧段以组合填料为载体,水力停留时间10h,菌种投加量为0.2%;好氧段以煤渣填料为载体,水力停留时间25h,菌种投加量为0.1%。结果表明:系统连续进出水一周以后出水COD浓度稳定在130110mg/L,平均浓度为118 mg/L,去除率90.9%;出水色度在40倍左右,去除率90%;出水苯胺浓度低于4mg/L。  相似文献   

15.
染料降解菌的脱色特性,降解酶系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了当前染料废水微生物降解优化势菌的降解效果及降解机制等,介绍了三种染料降解酶的催化要理和影响因素,阐明了某些降解菌中的质粒可以控制不同结构染料的脱色,最终指出了提高菌株应用价值的两种途径,一是筛选或构建出人有多功能性的超级菌;二是在不改变染料性质的前提下,向其分子结构中引入特定取代基团,以提高其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镁型吸附剂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 言 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甚多,其中吸附法是最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现有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藻土、酸性白土等.这些吸附剂的吸附脱色及降解COD的性能均随着废水中残留染料的类型、有机物的含量、pH、温度等因素而异,其效果尚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程彬彬  林波 《环境工程》2008,26(6):17-19
从印染污水排放口污泥中筛选出3株具有高絮凝率和降解能力的菌株,将3株菌株进行复合,得到复合菌群JFFH-124。实验表明:复合菌群JFFH-124的絮凝能力和降解COD能力都比单菌株强。经过JFFH-124的絮凝和降解处理,印染废水的色度从150降低到23,脱色率达84.5%;COD从530 mg/L降低到96 mg/L,去除率达81.9%。  相似文献   

18.
X791.03200603050羧甲基壳聚糖处理印染废水实验研究/刘运学(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沈阳建筑大学.-2006,22(1).-122~124,148环图TU-31研究羧甲基壳聚糖(CM-CHO)处理水溶性染料废水脱色的工艺条件,为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提供参考数据。采用羧甲基壳聚糖对活性红染料溶液和毛巾厂的印染废水进行混凝处理,通过研究pH值、投加量、沉降时间和搅拌强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同时对比了羧甲基壳聚糖对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pH、投加量和沉降时间对脱色效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染料卡布龙红和弱酸大红,质量浓度(洲m沙一’)分别为25、50、1印和12.5、25、50,48h后培养液基本脱色,较高浓度下菌膜上有残余染料吸附,5d后染料质量降解率分别是100%、88%、92%和58%、65%、38%。以含有上述两种染料的印染废水置换培养液,并加人葡萄糖1岁L,黄抱原毛平革菌可以直接使废水脱色。菌丝可以重复培养脱色废水至少5批,每批废水的脱色率均大于卯%。5批废水总的染料质量降解率约为80%。在重复培养脱色废水的过程中,测不到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力,说明废水中的染料分子是在细胞表面或进人胞内被降解的。若加人的葡萄糖浓度降低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从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中分离到一株具有高效脱色活性的沼泽红假单胞菌W12。经实验确定W12对活性黑5(reactive black 5,RB5)脱色的适宜条件为:pH〈10;有光照;谷氨酸盐或乳酸盐作为碳源,当乳酸钠为碳源时浓度应〉500 mg/L;盐度不超过5%;RB5浓度不大于700 mg/L。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结果表明,RB5的脱色和降解过程生成芳香胺类化合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降解。此外发现,RB5诱导生成的胞外代谢物能提高W12的脱色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