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8年3月6日,又有人自杀了,又是华为。 如之前的类似事件一样,消息被迅速传播开来。短短一年多,华为已经有6人非正常死亡,6个人的名字在一时间被人们记住。一场关于现代职场人员心理安全与企业文化的是非辩论再次被掀起。其实还是那个老问题:为什么又是自杀?为什么又是华为?在质疑与反思中,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再次投向职场压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日本爆发了震惊全球的“水俣(yǚ音同“雨”)事件”。事件的起因是:1908年,日本一家生产氮肥的工厂在日本九州岛南部熊本县水俣镇建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甲基汞化合物直接排入水俣湾。从1950年开始.先是在该地发生了多起“自杀猫”事件,后来有人也患了此类怪病.因医生无法确诊,而称之为“水俣病”。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此病是由于居民食用水俣湾受汞化物污染的鱼类而引起的。大量甲基汞化合物被排入水俣湾,并在鱼体内形成高浓度积累。猫和人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鱼后,就产生了汞中毒而患怪病。  相似文献   

3.
从"水俣病"谈汞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日本爆发了震惊全球的“水俣事件”。事件的缘由是,1908年,日本一家生产氮肥的工厂在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市建厂,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基汞化合物直接排入水俣湾。从1950年开始,先是在该地发现“自杀猫”,后来有人得怪病,因医生无法确诊而称之为“水俣病”。经过多年调查才发现,此病是由于食用水俣湾受汞化物污染的鱼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距今已有两年的时间了。那么,这部被誉为劳动者“福音”的法典,其实际运作状况究竟如何呢?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劳动争议“事件多,案件少”的现象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所谓劳动争议“事件多”,是指劳动争议几乎在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存在;由于劳动争议而引发的劳资冲突事件,逐年增加,而且增幅较大。所谓劳动争议“案件少”,是指在劳动争议普遍存在,由争议而引发的劳资冲突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劳动争议执法机关受理的争议诉请却寥寥无几。那么,在劳动争议领域内出现“事件多,案件少”这种不正常…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1月8日,旷视宣布成立AI治理研究院,并回溯了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旷视盘点了近几年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9年内,人工智能领域十件最具争议和代表性的热点事件。包括从1月份刚刚发生的欧盟拒绝AI申请专利、认为申请者"只能是人",到全球关注的自动驾驶事故、智能音箱劝主人自杀事件、AI批量创作假新闻,以及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等十大事件,都让我们认识到2020年AI治理的重要性。事实上,旷视所回溯的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仅仅是AI治理亟待解决所呈现的现象,现象的背后关系到人工智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预案是为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而事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它是人们根据现实情况和有关经验教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制定的相应对策。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各企业、各部门都制定了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其内容包括人、财、物的紧急调度,现场施救方法、途径以及可能出现的伤害情况的紧急处理等。  相似文献   

7.
让轻型电动车上机动车道,无疑是赶羊入虎群,更是让他们去“自杀”。而把轻型电动车从标准上定义成机动车,等于让中国普通国民大规模地“集体自杀”。中国人口虽然多,但有计划生育政策,没必要以这样恶梦般的方式减少人口。制定这种政策的人就是搞大规模变相谋杀的“恐怖分子”。——电动车业内人士如是说。  相似文献   

8.
文化之旅     
《现代职业安全》2006,(3):79-79
“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这并非对文化的贬抑,而是对滥用“文化”的担忧。然而,在各种“文化”都竭力张扬的今天,有一种观点一直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那就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之一便是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9.
上海有一位颇有名气的大企业家,他的年龄正值中年,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然而,他却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而不能自拔,最终竟跳楼轻生。自杀前十几分钟,他还颇有风度、面带微笑地签署了两份文件。林群是一名青年作家,为了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近一年来他埋首于文字之中,给自己定了“四不”规矩,即“不读报,不看电视,不会客,不下楼”,连自己酷爱的音乐也极少涉及了。他寂寞地倘佯于自我世界之中。然而,近半年来,作家常说他日益感到孤独难熬,甚至说想到了自杀。有资料表明:抑郁症是造成全球精神疾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年满20岁以上的成…  相似文献   

10.
于钦建 《安全》2010,31(12):52-54
安全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无论是基础安全文化还是专业安全文化,都可以通过安全文化教育得到提高。我国安全教育蓬勃发展,对提高各行业安全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传播安全文化、提高公众安全文化素质提供了人才资源。从加强安全文化教育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在2001年9月12日,全世界的人们都被前一天发生在纽约世贸大楼的恐怖袭击事件惊杲了,有那么多无辜的生命转眼间就失去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除了这种感情上的悲伤和恐惧之外,数以百计的企业也遭受了灭顶之灾,公司的业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起事件也可以说是一个未曾预想到的商业可持续性测试。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地认识地铁恐怖袭击事件下乘客疏散方式决策行为,基于随机抽样调查,采集乘客疏散交通方式选择意向数据,揭示不同地铁恐怖袭击场景下乘客心理特征及疏散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差异。结果表明:地铁恐怖袭击事件引发乘客恐慌,恐慌程度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是否接受恐袭安全教育和通勤距离6个因素显著相关;除常规的行程时间、出行费用等因素外,安全性是乘客进行疏散交通方式选择的首要因素;在恐怖袭击事件导致地铁网络重要站点关闭情况下,仍有部分乘客选择地铁作为疏散交通方式,且选择比例随出行距离增加而增加;恐怖袭击事件的攻击方式影响乘客疏散交通方式选择,爆炸恐怖袭击下地面公交客流分担率高于其他方式,而持刀伤人事件下地铁客流分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自2001年创刊,到本期截稿付印,《现代职业安全》恰逢发行100期,走过9年成长历程。9和1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代表吉利的数字,而在《现代职业安全》的生命交响曲中.无疑也代表着值得回味的精彩乐章。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自20世纪末期以来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它在经济、科技、文化和其他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充满活力的市场导致了效率的提高,大部分人因此而受益。但是.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每个人从全球化所获的结果不同,与全球化相伴的反全球化运动日益高涨。反全球化的目标是多方面的,包括在贸易中提出与环境保护和劳工标准挂钩的“社会条款”。  相似文献   

15.
<正>当我们谈及安全文化是什么时,有人说,无非就是挂些安全标语,喊一喊安全口号,拍一拍视频,再搞一些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也有人说,安全文化说到底是一种氛围和行为习惯。这些说法虽然表述得并不全面,但却具有普遍认知基础,这同时也体现了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必经的表现形式。而安全文化有其丰富的内涵及其外延,有不同的视角、功能和类型,如果我们仅仅基于这种认知,  相似文献   

16.
校园的问题,是一个学校、学生、家长、各界人士普遍关心,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当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非正常死亡.就拿永春县来说,曾发生了寄宿生夏天到河里游泳溺水死亡事件,永春县达埔中学发生了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湖南衡南“十二·二七”校车坠河事件发生后,该县教育局局长等6名责任人当晚即被免职;对遇难学生家属的补偿方案迅速确定:国务院、教育部分别就此事作出反应,湖南省政府也成立了事故调查组。表面上看,这次校车坠河事件的处理可以称得上是雷厉风行。但是,联系到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校车事故中,类似的处置方式每次都采用过,但是黑校车却无法禁绝。究其根源,这种只重事后惩戒而不重事前预防的做法,只是治标不治本,根本不可能有效解决校车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真实的事故事件统计信息能帮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准确发现问题根源,并从系统根源上解决问题。而错误的信息,不仅会误导管理者,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会埋下更多隐患,甚至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正确认识、领导重视、采用科学手段和文化建设是保障事故事件统计信息真实性的系统途径。第一,正确认识。对客观事物,所有人都必须要有科学客观认识态度,不能把事故事件"妖化",错误认为发生事故事件是某人运气不好,甚至风水不好等。事故事件通常是由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罗云 《劳动保护》1995,(8):16-17
从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谈安全文化结构中国地质大学罗云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都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都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在倡导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社会现实不仅需要我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和发展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同时也需要...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富士康员工多连跳事件"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媒体称其为"精神层面上的血汗工厂".员工心理不健康不仅会引起跳楼等自杀事故,还会降低工作效率,企业付出的成本可能比人才流失还大.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出台了各种措施,那么对此国外又是怎么做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